賈瑞紅
摘要:目的 對經間期出血患者給予中藥調肝湯治療,觀察分析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20例經間期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乙烯雌酚口服,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藥調肝湯口服治療,兩組患者均在月經干凈后的5 d開始口服,至BBT上升2 d停服,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不同方法治療,觀察組6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有效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高達96.7%;對照組60例患者中痊愈17例,有效20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61.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對于經間期出血患者給予中藥調肝湯治療可收到顯著的效果,且用藥安全。
關鍵詞:調肝湯;乙烯雌酚;經間期出血;療效觀察
經間期出血是指在兩次月經之間有出血的現象,其可持續2~3 d,出血量相較于正常的月經量少,且具有出血的周期性。西醫認為該病屬于一種功能性子宮出血,在育齡婦女中較為常見,且對于年輕尚未婚育的女性也可發病。而中醫將經間期稱為“氤氳期”、“的候”、“真機”。發生經間期出血后患者往往沒有異常的感覺,血色多淡紅,一般無須特殊治療。而對于出血量多、天數延長者應及時治療[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120例經間期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已婚已育者100例,未婚未育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8歲,平均病程為9.5個月。所有患者入院后檢查均符合經間期出血的診斷標準,主要表現:出現周期性的陰道出血,或赤白帶下,量少或稍多,色紅無血塊,頭昏腰酸,夜寐不熟,舌紅,脈細弦。將所有患者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臨床表現、病程等一般資料間的差異可忽略不計,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診斷標準 ①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中間,陰道產生持續3~7 d的少量出血;②測量基礎體溫,出血發生在高、低相交替時。
1.3方法
1.3.1對照組 60例患者給予烯雌酚0.5 mg/d,服用時間在每次經凈5 d開始,藥物在血止后1~3 d停用,1個療程為3個月,連續服用。觀察停藥后的療效。
1.3.2治療組 采用調肝湯加減對60例患者進行治療。藥物成分有:山藥15 g,炒阿膠15 g,當歸15 g,白芍15 g,山茱萸15 g,鹽巴戟5 g,甘草5 g。水煎服,1劑/d。辯證加減:加生苡仁30 g治帶下量多清稀,加炒黃柏10 g治帶黃腥臭,加三七粉3 g治見小血塊。經凈3 d后開始服用至基礎體溫上升2 d,連續服用3個月。觀察停藥后的療效。
1.4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中所用數據錄入到SPSS 16.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χ2檢驗,組間比較進行獨立樣本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1.5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連續3個月經周期在停藥后,未發生基礎體溫高、低相交替時的陰道出血現象;有效:連續3個月經周期在停藥后,出血量在基礎體溫高、低相交替時較之前減少>50%,時間少于3 d;③無效:連續3個月經周期在停藥后,基礎體溫高、低相交替時的陰道出血量及時間無變化。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經過不同的方法治療后,觀察組6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有效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高達96.7%;對照組60例患者痊愈17例,有效20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61.7%,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中共有5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觀察組患者中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精卵發育時期為經后期到經間期,陰長陽消,陰精逐步充盛,涵養血海,促進血海充盈及子宮內膜增長為主要生理特點,經間排卵期則是重陰轉陽,將精卵排出。如這時身體腎陰虧虛,缺少精液,無法涵木,肝旺氣逆,血因灼傷陰絡而溢,則陰道會有少量出血。
以往臨床上對于該病常給予乙烯雌酚口服治療,但收效甚微。我院近2年采用調肝湯治療經間期出血患者,收到了顯著的效果[2]。調肝湯是明末清初醫家傅青主的方藥,其曰:“本方平調肝氣,既可在須臾間轉逆氣,又可在頃刻間止郁疼。此方對經后之癥的調理最佳,不特治經后腹疼之癥也”。有人認為,此方可治療肝腎虧損、沖任失調等癥,如閉經及崩漏等[3]。也有研究顯示,調肝湯能使大鼠泌乳素明顯降低,促進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的提高[4]。本方中的山藥、山萸肉和巴戟天可補腎中之精而益沖任,阿膠可滋陰而生腎水,當歸及白芍可柔肝養血,甘草對補養有協助作用,諸藥配伍可發揮滋水涵木,疏肝調逆的功效,水足能安肝氣,肝氣安可順逆氣,充盛沖任,調和氣血,血可自止,故而取得顯著療效。朱蕊認為,該病應對有效的用藥時間加以掌握才能取得顯著療 效[5]。經后3 d至基礎體溫上升2 d,為陰長陽消、重陰轉陽的時期,這時用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排卵期出血是因為排卵前期雌激素絕對或相對沖任不足,或排卵期產生了高峰波動的雌激素,造成了短暫性的雌激素下降,使其無法維持子宮內膜生長,部分子宮內膜由此脫落而出血。根據雌激素不足的原因,給予患者在排卵前對雌激素進行少量補充治療,使血中雌激素水平得到維持。但只能產生一定的近期效果,而不能取得較好的遠期效果。中醫中藥治療,可滋水涵木,沖任調和,調節陰陽,對陰陽氣血進行根本調理,以促進排卵,發揮助孕的作用。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調肝湯治治療經間期出血患者,能取得確切療效,且用藥安全,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秀.經間期出血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08).
[2]涂玉增,陳伯玲.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間期出血[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02).
[3]王艷.調肝湯治療付款疾病典型病例分析[J].陜西中醫學報,2009,32(1):28-30.
[4]李松濱,李寶龍.調肝湯對肝郁動物模型大鼠泌乳素影響的研究[J].中醫藥學報,2008,36(1):32-33.
[5]朱蕊.固沖化瘀法治療經間期出血38例[J].光明中醫,2010,25(1):60-61.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