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華
摘要:目的 探討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在高度近視白內障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同時給予研究組患者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眼壓均明顯降低,且兩組眼壓水平相比,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在高度近視白內障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康復。
關鍵詞:高度近視;白內障;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現階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白內障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難度較大,患者極易出現視網膜脫落等并發癥,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1]。當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法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2]。但是,有相關研究認為,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后,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治療效果[3]。本文探討了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5例48眼,其中,男20例22眼,女25例26眼;年齡40~85歲,平均年齡(65.3±10.2)歲;眼軸長25~31 mm;20例核性白內障,18例后囊下白內障,7例皮質性白內障。對照組45例48眼,其中,男21例23眼,女24例25眼;年齡40~85歲,平均年齡(65.4±10.5)歲;眼軸長25~30 mm;20例核性白內障,16例后囊下白內障,9例皮質性白內障。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同時給予研究組患者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進行治療:術前3 d,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4次/d;術前30 min給予其3次托吡卡胺滴眼擴瞳。手術過程中嚴密進行心電監護。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將切口做于左側鼻上方,行結膜瓣,以電凝止血,將鞏膜切開,做隧道處理,直到透明角膜內側1 mm。在前房注入黏彈劑,實施連續環形撕囊技術,以氯化鈉沖洗分離,在核前核后注入黏彈劑,將晶體核取出,把人工晶體植入,縫合切口1針后,注吸前房黏彈劑。術后給予所有患者抗生素、擴瞳等常規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術后傷口愈合時間、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等。
1.4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分析 研究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為(41.2±6.2)d,明顯少于對照組的(52.0±6.4)d,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研究組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4.4%(2/45),包括1例術中角膜損傷,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對照組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15.6%(7/45),包括3例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2例眼內出血,1例術中角膜損傷,1例視網膜脫離。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6.7%(12/45),包括3例人工晶狀體移位,2例瞳孔變形,2例繼發性青光眼,2例眼內出血,2例脈絡膜脫離,1例角膜傷口愈合時間長。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8.9%(22/45),包括5例人工晶狀體移位,4例瞳孔變形,4例繼發性青光眼,3例脈絡膜脫離,3例眼內出血,2例角膜傷口愈合時間長,1例角膜失代償。研究組患者術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分析 治療前,研究組、對照組眼壓分別為(24.8±6.2)mm Hg、(25.3±6.4)mm Hg,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眼壓分別為(13.2±4.1)mm Hg、(14.3±4.5)mm Hg,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致盲率。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白內障,該病患者眼軸較長,有著較為不均的鞏膜厚度,且普遍薄弱。而且,玻璃體會出現變性及液化現象,降低對鞏膜的支持能力[4]。此外,實施傳統手術治療時,需對患者前房進行切開,這就極易降低前段壓力,致使鞏膜出現塌陷現象,影響治療效果。加上傳統手術不能對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的透明皮質抽吸徹底,致使其出現一系列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切口較小,手術可在封閉狀態下實施,術中眼內空間較為穩定,不會過多改變眼后段壓力,所以不影響患者眼內組織。此外,該手術操作簡便,安全性高,患者術中及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較小[5]。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少于對照組,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此外,研究組術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眼壓無顯著性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在高度近視白內障治療中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使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吳雨玻,楊海燕,郝文文.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白內障高度近視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7):193-194.
[2]荀紅.非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的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4):672-674.
[3]郭海科.復雜白內障的超聲乳化手術治療[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3,15(4):193-197.
[4]吳元,晏曉明.2001年至2012年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病例特點及視力轉歸回顧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6(2):215-216.
[5]陳敏,鄭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超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術后視覺質量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0):1723-1724.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