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12
摘 要:當今競技體育競爭越來越激烈,關鍵是優秀運動員的競爭。而其培養一直是各國體育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許多系統和器官的發育尚未完善,而且各系統之間的發育是不平衡的,不能將其視為成人的縮影。不同項目的也有其自身的代謝特點,青少年的訓練既要符合項目特點,又要考慮青少年本身的生理發育特點。該文從科學選材、技能訓練、訓練原則、營養學等幾個生理學方面進行分析,結合皮劃艇的項目特點,為青少年皮劃艇運動員制定更加科學的訓練計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 皮劃艇 訓練 生理
中圖分類號:G8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12-02
當今競技體育競爭越來越激烈,關鍵是優秀運動員的競爭。而其培養一直是各國體育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楊文軍、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奪冠,使皮劃艇項目在中國有了比較大的發展。科學的訓練方法是運動員提高素質和專項能力的重要保障。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許多系統和器官的發育尚未完善,而且各系統之間的發育是不平衡的,應根據其生理特點結合皮劃艇運動項目而制定訓練計劃。
1 科學選材中的生理學問題
優秀運動員是先天素質和后天訓練共同造就的。作為專業運動員如果沒有優良的先天素質,在當今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是不可能成功的。機體的機能能力有許多方面是由遺傳決定的,例如最大有氧能力和形態特征等,后天的訓練只能對其起到較小的影響。因而選擇有先天優勢的運動員是訓練開始的第一步。
目前選材所選指標都是較容易測定的,還有一些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測定的指標,如接受能力、水感等未見相關的研究報告,只有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知道。選材所選指標的值是眾多優秀運動員的統計數據,這種數據抹殺了優秀運動員的個體特點。例如有的優秀運動員形態指標很好,有較長的手臀,但有氧能力一般.而另外一些優秀運動員卻具有較好的有氧能力,而形態指標一般,這都不妨礙他們成為優秀運動員。也就是說,有些方面的長處可以彌補另一些方而的不足。但多大的、什么樣的優勢可以彌補多大的、什么樣的不足呢?這個問題完全按照所列指標的數據去選材也不一定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最好的方法是先根據這些指標初選,訓練過程中再選。其實整個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也是選材過程[1]。
2 訓練中的生理學問題
2.1 技能訓練
從小接受全面訓練的運動員大腦的發育較完善,可掌握多種技能,這樣的運動員能表現出較高的靈活性和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力,在以后的專項訓練中能較快地接受新技術,領悟新東西,可能成為優秀的運動員。機體各部分的肌肉和關節只有得到全面的訓練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只有均衡發展的機體才能在以后的大強度訓練中避免勞損和傷害事故的發生。因而針對青少年進行多種技能訓練,特別是那些與專項有關的技能,如游泳練習、賽艇練習等,有很重要的意義。
2.2 速度和耐力的均衡發展
速度是訓練最終追求的目標,因為比賽就是比速度。但對于皮劃艇運動來說是在耐力基礎上的速度.是持續兩分鐘到4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速度,因此必須有耐力作基礎。大量的研究表明[2],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訓練可提高機體的有氧能力,原因是除了肌肉代謝的適應之外更重要的是循環系統和肌肉微循環的適應,表現出較大的心輸出量和更為豐富的毛細血管。這樣的適應對于運動員以后的速度耐力的發展非常有利。因為肌肉代謝能力的適應較之循環系統和肌肉微循環的適應更容易,所以獲得這樣的適應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更有意義。也有研究表明[3]14~15歲是發展速度的最佳時機,16歲以后的速度訓練收效甚微,因此在這個階段也要強調速度訓練。如何解決耐力性的低強度訓練和速度性的高強度訓練之間的關系呢?已知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是決定速度素質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的,因此這一階段的速度訓練應以神經系統的適應為主要目標。加拿大賽艇教練員莫羅采用耐力訓練中穿插高槳頻、短時間的變速劃來使神經系統得到適應的方法值得借鑒[4]。在訓練中也可利用小槳葉、高槳頻、短時間的組合穿插在低強度的有氧訓練中.使神經系統在循環和肌肉微循環得到耐力性適應的同時得到速度性的適應。
2.3 訓練應循席漸進,負荷青少年生理特點,避免運動傷害
循序漸進是訓練適應的要求,因為訓練的適應只是針對訓練中的良性刺激,突然的大刺激對于機體來說是劣性刺激,因此不能引起預期的適應效果。同時,循序漸進也是避免傷害的需要。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各系統之間的發展并不平衡,容易造成傷害[5]。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的高度興奮性可使機體對傷害的保護性抑制減弱;過大的負宜可使骨骼變形,骺軟骨損傷,關節活動范圍大而周圍的肌肉和韌帶薄弱,容易扭傷;運動量過大而營養不良時容易貧血;熱環境下訓練時容易中暑等。青少年的損傷對其以后的運動生涯乃至正常的生長發育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過度的缺氧可造成大腦的永久性損傷,骺軟骨的損傷會影響身高的發展,關節的反復脫臼會造成以后的關節囊松弛等。因此,對于青少年來說避免傷害甚至比獲得適應更為重要。循序漸進,避免傷害的原則可體現在下列幾方面:(1)青少年的神經系統穩定性差,注意力容易轉移,一次訓練課應安排多種訓練內容,但每種內容的訓練時間要短。(2)通過增加訓練課次來提高運動量,每次課的運動量不宜太大。兒童容易疲勞也容易恢復,采用短時間、多課次的訓練方法有助于防止傷害,提高訓練質量。(3)由于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他系統并未表現出明顯的這種傾向,因此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發展神經系統的能力更為重要。宜多進行技能訓練、水感訓練和節奏訓練,適當降低體能訓練的比例。(4)青少年的有氧訓練主要是針對循環系統和肌肉的,也應采用小強度的訓練[6]。(5)加強訓練過程中強度的控制和訓練后恢復情況的監視,對于可能出現的傷害要及早發現和排除。
2.4 合理營養對青少年生理發育的重要意義
合理的營養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尤為重要。一方面是健康的需要,營養不良的育少年可導致許多發育不良癥的出現;另一方面是訓練的需要,訓練要消耗更多的物質,訓練的適應需要合成更多的物質。營養不充分的運動員不可能獲得訓練的成功,而且更容易受到營養不良癥的威脅。目前我國運動員的營養狀況并不是缺乏某種成分,而是各成分的比例可能出現問題。青少年的營養要求與成人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蛋白質的需求量大于成人。有研究認為[7]青少年的蛋白質的相對攝入量應高于成人。一般成人的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占食物總熱量的10%~12%,成人運動員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占食物總熱量的15%~19%,一般兒童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占食物總熱量的13%~15%,青少年運動員的蛋白質攝入量應占到食物總熱量的20%左右。蛋白質缺乏會造成發育遲緩,容易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等。
(2)容易缺鐵和鋅。鐵是體內的重要微量元素,它是構成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以及—些酶系統中的輔酶。少年兒童中鐵缺乏癥的發病率非常高,我國各地的報告顯示20%~50%不等。運動員中鐵缺乏癥的發病率也非常高。鐵缺乏可使機體很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的活性下降,影響多種代謝過程,可導致神經、消化、肌肉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受損。最明顯易測的是血紅蛋白,缺鐵可導致貧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該指標來判斷缺鐵與否,實際上存在著很大不足。最好是能夠測定血清鐵蛋白。鋅是許多金屬酶的組成成分和酶的激活劑,現已確認與鋅有關的酶至少有60種,這與蛋白質的合成、糖的利用有密切的關系。缺乏時可導致肌肉力量發展緩慢、厭食、免疫功能下降等。在兒童和運動員中缺鋅的情況較多,有研究報道[8]補充鋅制劑后運動員的肌肉力量可得到更快的提高。目前運動隊中普遍注意鈣和鐵的補充,但大量的鈣和鐵可影響鋅的吸收,從而導致鋅的缺乏。
3 結語
青少年有其自身的生理形態特征,教練選材要結合項目特點,在選好才的基礎上,科學的合理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特點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在一定訓練強度的前提下,保證運動員有個良好的生長發育,并且及時的補充營養,使青少年能夠健康的成長為全面優秀的運動員。
參考文獻
[1] 薛鋼.對皮劃賽艇運動員初級選材標準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1992,(2):11-14.
[2] 張清,孫漢超,常建平.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材料·皮劃艇[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98.
[3] 陳小平.當代運動訓練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78.
[4] 王瑞元.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
[5] 張玉青,楊英,衣成杰,等.北京皮劃艇男子初級選材標準的初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3(1):51-58.
[6] 吳昊,等.皮劃艇運動員身體機能特點與評定研究進展[J].浙江體育科學,2003,25(4):12-15.
[7] 羅智.蛋白質在運動中的作用[J].體育學刊,2001,8(3):65-67.
[8] 任昭君.營養補充與運動能力[J].遼寧體育科技,2003,25(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