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灣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對頂崗實習學生的考核存在片面性和隨意性。雖然我國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工作給予了政策的支持,但由于缺少相關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的"撐腰",因此其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極需解決。下面筆者就完善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進行簡要分析。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
一、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現狀
校企合作模式是現今頂崗實習所采取的主要模式,學生來到企業當中進行實際的工作和學習,企業和學校雙方互相合作,一起對學生在崗的管理進行負責。在企業中,學生把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企業當中的工作實踐上,同時也可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在真正的實習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難。
在實習前學校對學生將要去的實習單位有介紹,但是,大都是對企業的簡介,并沒有對學生說明具體的實習細節,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1]而且,在實際的頂崗實習中,大多的實習教師都是兼職,并不能及時有效的回應學生的需求,并且因為地域之間的距離,教師甚至不能定期的去校外看望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負責的實習隊長,負責學生實習期間接受學生的意見并向上級領導反應,但是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的隊長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再加上有的隊長能力不足,不能及時的為學生們處理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使得實習生對負責的隊長感到不滿意。
二、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指導教師的業務能力較差
實習教師作為頂崗實習全過程中的主要實施者,要做好實習期間學生的各項管理工作,并且及時地與企業進行溝通,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這些都對實習教師的綜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大多數的實習指導教師都是學校統一安排,并沒有接受任何的專業培訓,很多教師都是按照自己的工作風格和自身的性格進行管理,缺乏工作經驗和溝通的技巧。[3]同時還由于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地點比較分散,學校里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到位,對學生的巡查都在走形式,這就造成了在管理的過程當中出現不規范、不統一和不嚴格的現象,使得校企雙方受到一定的損失和影響。
(二)高職院校對實習企業缺乏有效的約束
頂崗實習的管理者主要是實習企業和學校,但是在實際的實際過程中,通常會有管理失位、溝通脫節的問題。學校是學生的輸出方,企業是學生的接收方,在某種程度上學校對企業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可能會忽略對企業當中的不合理現象。學生進入企業之后,往往會出現一些突發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些是由于企業管理上存在問題,但是在學校與企業進行溝通時,沒有辦法對企業做出有效的制約與束縛,這就造成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基礎不穩定。從而無法建立起及時有效的溝通和制約機制,出現了問題也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頂崗實習全過程監督和管理難
頂崗實習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亦是高職院校教學計劃方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也是學生檢驗自己在校期間學習成果和查漏補缺以及進一步有針對性再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學校理應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然而,受制于主客觀條件和各方利益的影響,學校很難與頂崗實習教學單位、頂崗實習學生共同制定一份三方共同制定、共同認可的實習計劃和實習協議,因而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亦很難明確各自責任、權利和義務,導致高職院校對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監督和管理缺位。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相比,學生的頂崗實習學習需要得到所在實習企業的密切有效配合,且其整個教學學習過程均是在頂崗實習企業內進行,校內實習指導教師通常只能是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很難亦不便插手,因此,學校很難對學生頂崗實習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此外,很多企業由于受企業性質、生產環境、工作秩序及保密需要等原因的影響,亦不方便實習指導教師經常出入指導,因此,實習指導教師很難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教學工作進行全程監督指導和有效管理。
(四)頂崗實習考核評價難
做好頂崗實習的考核與評價工作,是確保"頂崗實習"這種實踐教學手段能夠順利展開并取得有效成果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職院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缺少明確各自責任、權利和義務的相關協議,企業和高職院校在對待學生實習態度方面往往是剃頭挑子一頭熱,通常是學校對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充滿熱情,而絕大多數企業處于維持正常生產秩序及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并非真心實意愿意接收學生到企頂崗實習,即使接收也就是安排學生做一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應付了事,并且對學生的考評基本就是通過學生所提交的實習總結、考評報告等予以評價,考評主體單一、內容簡單、流于形式,難以真正起到對學生頂崗實習情況考評的作用。此外,即使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企業指導教師評語大同小異,沒有區分度,既不能動態地客觀反映出學生實習的實際情況,又不能準確地宏觀評價一個學生,而學校指導教師由于對學生實習情況無法及時掌握,評價缺少科學性和客觀性,因此這種考核評價結果的信度較低。
三、有效改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機制的策略
(一)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
實現頂崗實習管理機制的前提就是頂崗實習的前期準備工作,而實習錢的培訓工作、引導工作以及教育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僅針對學生,還要針對指導教師。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到頂崗實習的真正實踐課程,明確實習企業對學生的要求和目的,并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頂崗實習。[2]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實習觀,幫助教師培養溝通和交流的技巧以及業務能力,配合好企業做好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確保學校和企業的良好合作。
(二)做好中期過程管理
保證實習的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對頂崗實習過程的管理,做中期的過程管理也是有效改善管理機制的措施。學生進入企業,由學生轉變到“職業人”進行企業的生產活動。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在學校內從未發生的困難。因此,在學生進行實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要與企業的相關人員多溝通,并及時地調整實習方案,促進校企雙方互通、互信、互理。指導教師要不定期對學生進行尋訪,對學生的實習過程進一步把控,及時地對問題進行解疑答惑,提升實習過程的知識性和豐富性。
(三)雙重管理,校企共建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
優化頂崗實習管理模式,雙重管理制度應先行。一是,高職院校應根據實踐實訓課程的安排和學生實際,制定校方的頂崗實習管理方案,內容應囊括實習的時間、內容、目標、考核標準與方式等。二是,企業方也應根據現有管理制度,綜合考慮學生的“雙重身份”,形成有別于正式員工的管理規程。三是,加強溝通,形成校企雙方的聯動管理機制,二者應就雙方擬定的管理制度進行討論,最終形成雙方同意的、有助于頂崗實習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四是,立足學生,簡化各項管理工作的流程,比如學生請假制度。
四、結語
學生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可以彌補對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產生的不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在就業競爭的過程中保持優勢,最終保證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提高高職院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張曉路.劉建平.基于信息化環境的高職頂崗實習管理系統優化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12):69.
[2]張一建.高職院校學生企業頂崗實習管理的研究與探索[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