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歷史文化歷經幾千年發展,逐漸涌現出一些優秀的文化。以粵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文化發展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尤其是粵劇在嶺南文化中的地位更為突出,以其堅實的歷史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受到人們的普遍熱愛。但是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人對粵劇的興趣普遍較低,只有部分老年人對粵劇還比較鐘愛。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不對粵劇進行傳承和保護,這種傳統文化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領域將面臨著失傳的危機。為此,我們應該從非物質文化領域入手,加強對粵劇的傳承和保護,不斷提升粵劇的發展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民間組織;粵劇;傳承保護;作用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34-01
一、粵劇的發展現狀分析
粵劇曾在發展歷程中經過了多次沉重打擊和影響,甚至有在短時間內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經歷,但其依靠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一直發展至今。當今時代,大眾文化取向正逐漸被改變,一些新型的媒體代替了傳統文化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以粵劇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正逐漸被人們所忽略,粵劇的發展面臨著非常窘迫的境地。雖然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粵劇及其他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但在資金和政策上還沒有給予其扶持和支撐,資金缺乏讓粵劇發展難以繼續維持。一些粵劇演員的物質生活難以得到保障,他們也不得不轉行從事其他職業,這就使得粵劇的傳承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粵劇的傳承和發展。此外,粵劇的劇本仍然沿用過去的劇本,缺乏創新,很多粵劇藝人滿足于現狀,缺乏主動學習的熱情,導致其思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粵劇劇本本身缺乏活力也是年輕一代對粵劇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
二、民間組織在粵劇傳承中的作用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主要還在于有很多地區的民眾愿意認識和接納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年輕人加強引導和培養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著很好的作用。香港八和會館就比較注重粵劇的傳承和推廣,會館章程中制定了詳細的粵劇傳承計劃和粵劇演出、推廣的培訓人員,以非盈利的方式對粵劇保護和發展進行支援,并且推廣粵劇的訓練課程及相關科目,通過內部組織出版和發行有助于粵劇推廣和傳承的報章及期刊等各種印刷品及視聽產品,拓展粵劇藝術市場等形式,對粵劇的發展和進步一直予以著支持。除此之外,八和會館屬下還有八和粵劇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外進修學院,該會館從1996年就促使屬下的學院合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并且還舉辦了全日制的粵劇文憑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來培育專業的粵劇演員。后來幾年,通過開設鑼鼓課程以及少年兒童粵劇班以及粵曲項目比賽等促進了粵劇的進一步發展。2008年,香港粵劇發展基金開始贊助港大教育學院舉辦的粵劇小豆苗計劃,并且資助學生到劇場觀賞粵劇表演,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欣賞粵劇的能力,促進粵劇的傳承。此外,1980年還有新加坡的岡州會館粵劇團也在極力推廣粵劇藝術,該粵劇團曾多次到藝術中心進行粵劇的演出示范。這些民間組織的行為雖然不能夠立竿見影,但是通過這些推廣方式必然會將粵劇的種子種在青年一代的心中,使其生根發芽,對今后粵劇的推廣及傳承有著很好的幫助。
三、民間組織在粵劇的傳播和保護中的作用分析
民間組織在粵劇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粵劇形成過程中,瓊花會館的建立將粵劇帶入了興盛期。李文茂起義引起了粵劇活動的轉移,由原先的發展地佛山轉移到了廣州,之后又傳入香港,八和會館就是在活動中心轉移之后建立的。隨后,粵劇在海外也不斷傳播,其發展較好的地方都會出現八和會館,從中可以看出,行業組織的協調對粵劇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在粵劇發展過程中成立的行業組織促進了粵劇在新領域中的穩步發展,促進了粵劇傳播的規范性和專業性。尤其是海外傳播中民間組織的作用,它作為粵劇發展的大本營,也成為了粵劇交流和傳播的平臺。井岡山會館是海外傳播粵劇會館當中的一個,自從新加坡井岡山會館成立粵劇團之后,曾多次應邀到國外演出,促進了粵劇在海外的傳播。辛亥革命前后出現的志士班也是粵劇團體,出于宣傳革命的需要,對粵劇進行了創新和改革,從而推動了粵劇的現代化發展,使粵劇從傳統戲劇變成了新型的戲劇。
四、結束語
民間組織對粵劇的傳播和推廣實際上就是對粵劇的保護,從一開始的瓊花會館、吉慶公所,到后來的八和會館,這些組織對粵劇藝人本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還協助藝人做好粵劇傳播工作。因此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主體是人,通過各種形式的集體組織能夠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為此,粵劇的傳承保護需要發揮人的重要作用,不斷培養優秀的粵劇傳承人員,才能為粵劇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春華.對廣東粵劇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當代戲劇,2011,(4):80-81.
[2]馬良.淺析粵劇在東莞石碣鎮的傳播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5,(4):40-40.
作者簡介:
劉大堅(1972-),男,漢族,湖南武岡人,碩士,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及研究。
項目基金: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中國傳統音樂的生態系統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階段成果(01020433-GD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