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學軍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學齡兒童的課后托管看護已成為許多家庭必需的服務。為保證學齡兒童的課后安全,許多省市區陸續開辦了校內托管看護班,納入政府教育部門的工作項目。校內托管看護剛剛起步,存在許多問題,應從校內托管的活動內容、形式、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尋求有效策略。
關鍵詞:學齡兒童;校內托管看護;課后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8C-0006-02
素質教育和學生減負政策的實行使家長下班與孩子放學時間產生錯位,學齡兒童的接送和課后看護成為許多家庭的難題,社會課后托管班應運而生,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顯露出種種問題。規避社會托管弊端,保證學齡兒童的課后安全與身心健康迫在眉睫。許多省市區陸續開辦了校內托管看護班,納入政府、教育部門的工作項目,筆者對當前我國校內托管看護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基于國外經驗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一、我國學齡兒童校內托管看護的現狀
(一)開展校內托管看護成為部分地區政府投資的公益性行為
2015年上學期,山東省濰坊市、遼寧省大連市、廣東省廣州市等地方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校內托管看護的政策,為1~6年級的小學生免費提供課后延時看管服務,如,廣州市法制辦牽頭起草的《廣州市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規定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的財政保障覆蓋所有公辦小學,午休每生每天2元,課后托管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2元。這些措施對本地區的小學生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學校接手課后托管看護,得到部分家長支持
校內托管看護的實行,將學齡兒童“三不管”的時間收歸校內,為兒童提供健康的課后學習、娛樂、交際的環境,同時,保證了教育公平。與校外社會托管相比,校內托管看護以其公益性得到很多家長的支持。2015年春節假期前,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教育局向全市35所小學的家長們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40%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在父母下班前留在學校。
二、我國學齡兒童校內托管看護的問題
(一)校內托管看護班活動內容缺乏吸引力
實行校內托管看護的地區、學校都明文規定了托管時間內學生活動內容。其中某學校規定,“課后托管班的活動內容為由教師監管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或自習,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學業輔導及其他學習活動”。減輕兒童學習壓力固然重要,但這樣做未免矯枉過正、因噎廢食。大連市一名二年級學生只在校內托管看護班待了一個月,“我們在學校的托管班只做作業、讀課外書,沒有課外書的同學就呆坐著等爸爸媽媽來接,太無聊了”,學生如是說。
有些學校開辟了面積較大的“延時看管服務活動中心”,設有閱讀區、英語動畫區、科技活動區,劃定了活動場地,學生可以開展跳繩、踢毽子等活動,但這些簡單傳統的活動項目缺乏吸引力,且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兒童成長需要。
(二)部分家長對校內托管質量懷疑
校內托管服務,并沒有得到所有家長的贊同。有些家長擔憂,選擇校內托管,孩子放學后的時間利用率不會太高,“男孩子聚在一起,難免就只顧著玩了”“老師不講不管,孩子自己做作業,錯了沒人給糾正,回家我們還得費勁”。可見,家長還是希望孩子回家前能把所有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面對學校托管提供自習或簡單課外活動的服務內容,不差錢兒的家長毅然選擇校外社會托管,購買社會服務。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校內托管看護剛剛起步,在服務質量和家長滿意度上都需要提升。
(三)學校、老師壓力大,師資配備是難題
開辦校內托管班的學校的各項工作都需要延時,如師資配備、活動設施供應與維護、保潔、保安、醫藥服務、水電供應等。以大連市為例,市區的小學生都在學校吃午飯、午休,開設校內托管班后,老師中午、下午都要值班,一天的工作時間從早7點至晚6點,連續11個小時,教師很可能因為休息不足而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情緒易怒,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青島市區小學動員家長義工參與課后校內托管看護,輔導學習,帶孩子上一些特色課,實踐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家長義工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沒有能力滿足其他家長的“個性化需求”,校內托管看護還是需要專業的老師。
校內托管看護經費大多來源于有限的政府補助,政府劃歸的經費是否能足夠支撐校內托管正常、長期的運行是一個問題。大連市沙河口區現有35所小學,近23000名小學生,實施校內課后托管,沙河口區政府每年將投入近2000萬元支付所需費用,但平均每位參加校內托管的學生每天只能得到2~8元補助,如果報名數量較少,學校得到的補助將不足以支撐校內托管。補助資金有限,教師、設備不足,是阻礙校內托管看護有效實施的重要因素。
三、我國有效開展學齡兒童校內托管看護的對策
(一)校內托管看護活動內容需豐富
當前,我國學齡兒童校內托管看護的活動內容大都單調、缺乏吸引力,在我國學校教育教學重基礎的現狀下,面對信息社會對兒童成長發展的客觀要求,校內托管看護的活動內容更需要多樣化。
與我國相比,西方國家已將現代媒體網絡教育、環境教育、設計、研究等引入課后托管教育,瑞典的《課后活動中心質量指導方針》強調課后看護中心應圍繞教育目標,通過組織文藝演出和開展觀察、實驗、調查等活動,與學校教育配合,共同為學生發展服務。
校內托管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補充,不應成為學校教學的延續,在活動內容設置上應強調,第一,活動目標應以保護和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保護兒童對知識探究、數字、文字、自然、音樂、繪畫等的興趣;第二,活動內容應靈活多變,在實施過程中淘汰不受歡迎的活動、增設涉及各個領域的活動,如社會志愿服務、科學探究活動、安全知識講座與演習;第三,活動設置要統籌兼顧,既要利于兒童長遠發展,又要利于其全面發展,關注兒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成長。
(二)校內托管看護形式需多樣
與國外開辦課后托管的成功經驗相比,我國校內托管大多是政府出資、學校組織、校內開辦、老師當值的形式,這種單一的托管看護形式,致使很多問題出現,看護質量不佳。
在我國,中小學可以與當地師范院校建立長久的公益性托管幫扶關系,動員有專業素養的師范類本科生、研究生參與校內托管教育,盡量保證托管教師穩定不變,以減輕在職教師負擔,為看護活動注入活力。政府、學校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校內托管建設,爭取社區和公益性活動機構的合作(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共享教育設備和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合作辦托,形成政府牽頭、學校組織、社會參與的課后托管運行模式,充分調動資金、教師、設備、場地等社會教育資源有質、有序地開展托管看護教育,實現托管教育的公益性、福利性、教育性。
(三)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保障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關于校內托管看護的政策說明幾乎為零。濰坊外國語學校制定了《濰坊外國語學校小學生放學后延時看管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廣州市法制辦牽頭起草了《廣州市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類似的文件很多,但都是各單位實施校內托管的不完善行為標準,沒有約束作用。
相比而言,我們應多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課后托管教育得到州政府的支持、聯邦政府的重視,并有一系列政策、法律保障,加利福尼亞州于1985年頒布了《學齡社區兒童保健法》;美國教育部于1998年推行了“21世紀社區學習中心計劃”,努力保證每一個孩子在放學后有一個安全且有益于學習的去處;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法案,促使托管教育發展成為美國公共服務系統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各省市區的政府及教育部門也應成為頂層設計者,根據自身實際制定政策,規范校內托管看護的運作程序、活動內容、資金來源及配置,保證學校能為每一位孩子提供相對個性化的課后托管教育。
在我國,校內托管看護剛剛起步,各個方面都需要研究探索、逐步完善。要總結我國各地區近幾年開辦校內托管的經驗,積極借鑒國外適合我們的成功經驗,從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從而保證我國校內托管看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康麗穎. 中美兒童托管教育的比較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1,(12).
[2]龐超. 關照學生課后教育:瑞典學童看護制度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9,(12).
[3]Suyen Chen and Luo Lu. After-school Time Use In Taiwan: Effects On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nd Well-being[J]. Adolescence,2009,(44).
[4]Jill, K. Principal, Power and Policy: Enacting"Supplemental Educational Services"[J].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2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