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菊
摘 要:教師課堂傾聽貫穿課堂教學過程始終,它是師生有效交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但中小學教師課堂傾聽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本文將其概括為:教師自身因素、學生因素以及班級環境因素三個方面,并據此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課堂傾聽;傾聽缺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8C-0016-02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給予學生課堂表達交流的機會是其重要體現。教師作為學生的傾聽者,對學生的傾聽是理解學生的前提,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課堂傾聽能力,以便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產生。
一、教師課堂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口頭語言轉化為頭腦中意義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的傾聽是師生有效交往的基礎。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課堂傾聽是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重要途徑。斯特羅瑟的研究表明:在課堂交往的總時間中,傾聽的時間占45%,30%的時間在講,16%的時間用來讀,剩余9%的時間用來寫。美國一項關于“卓越教師”的調查研究將傾聽視為卓越教師的重要品質。由此可見,教師課堂傾聽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常表現出不健全傾聽、虛假的傾聽、錯聽等現象。導致教師課堂傾聽失聰的原因中,除教師自身因素外,學生作為教師傾聽的對象,其狀態必定影響教師課堂傾聽。同時,班級環境也是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重要因素。
二、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師自身因素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新課改以來,國家積極倡導素質教育,改革應試教育,但應試教育的思想依舊根深蒂固,社會各界依然以學生的成績衡量評價學生,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成果的標準。教師迫于壓力,以“滿堂灌”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是權威,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只有張著耳朵聽并沒有開口表達的機會。更談不上教師對學生的傾聽,正是“教師中心”這種觀念造成了教師課堂傾聽的缺失。
2.教師教學技能不扎實。教師教學技能的熟練程度是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重要因素。教師教學技能包括諸多方面,如教師的課堂管理、講解、提問等。如教師不能熟練掌握教學技能,課堂上只顧教學內容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卻無暇傾聽學生的言語表達。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注意力發展不完善,教師經常將部分時間用于管理學生課堂紀律,造成教師缺乏足夠時間傾聽學生。同時在師范教育中,并沒有將傾聽技能作為準教師必備技能進行系統訓練,造成準教師缺乏傾聽的習慣與技巧,進而使準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后課堂傾聽技能缺失。
3.教師責任感缺乏。責任感是影響一個人行為舉止、關系到一個人能否高質量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對部分教師而言,責任感不強,僅僅將教學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視為唯一任務,忽視學生表達交流的權利。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只將傾聽視為得到學生回答的途徑,而不是了解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方式,從而失去課堂傾聽的意義。尤其是面對學困生,教師對他們存在偏見,缺乏對他們的關注,甚至直接剝奪他們表達交流的機會,造成教師課堂傾聽缺乏全面性。
(二)學生因素
傾聽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傾聽的對象是學生,學生課堂學習狀態、身心健康狀態都是影響教師有效傾聽的重要因素。學生課堂中因為饑餓、口渴、不舒服或被其他個人事務干擾,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上課不專心,不能有效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行為,進而影響教師課堂傾聽。
1.學生的語言表述不明確。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楚是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重要因素。部分學生在表述過程中,由于語義不清楚,教師對學生的傾聽存在誤解或錯解的現象,甚至由于教師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不深入或不耐心傾聽學生的真實思想,只是浮于表面回答,這既挫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又不利于教師課堂傾聽習慣的養成。
2.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態不佳。學生的健康狀態是影響教師課堂傾聽效果的重要因素,如身體不適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同時情緒也是影響一個人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學生情緒消極,注意力就會被困擾,阻礙課堂參與,對不能獲取教師傳達的有效信息,對于教師提供的信息無法及時有效思考并作出回應。
(三)環境因素
教師課堂傾聽發生在課堂,因而課堂環境是影響教師傾聽的重要因素。人格沖突、性格差異、師生之間的代溝、年齡與性別以及文化差異是影響師生之間溝通交流與用心聆聽的障礙。師生關系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班級規模、群體之間的差異性。
1.師生關系缺乏和諧性。傾聽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活動,因而師生關系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積極性。不和諧的師生關系致使部分學生面臨上課不敢發言或故意搗亂,導致教師課堂傾聽的缺失。譬如,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教師的某句話或某個行為無意中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學生在課堂中作出故意“氣老師”的行為,影響教師課堂傾聽,對教師與學生而言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2.學生群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班級人數的多少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全面性。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單位時間內傾聽的對象是有限的,而班級人數較多,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既要兼顧個體差異,又要傾聽全體學生,對教師來說既是壓力又是挑戰,這將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信心,進而直接影響教師課堂傾聽的有效性。
三、促進教師課堂傾聽的策略探討
(一)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改變教師課堂傾聽缺失的前提條件。首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分數是學生的命根”“滿堂灌”等觀念,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轉變。這種觀念改變應從“唯分數論”的評價中脫離出來,形成多途徑、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及教學行為的改變。這為教師課堂傾聽提供了前提條件。其次,對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應從師范教育入手,將傾聽技能納入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從成為準教師伊始對傾聽技能進行訓練,使準教師形成良好的傾聽意識與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加強教學技能的訓練,以便在課堂上運用自如,為課堂傾聽贏得更多時間。最后,教師要不斷提高素質,形成較強責任心。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平等對待與用心傾聽每個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不歧視學困生,給予他們參與課堂表達交流的機會。同時,課堂有效傾聽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傾聽技巧或策略,如加德勒、薩德克驗證了七種行為技巧:眼神的交流、面部表情、身體的姿勢、空間位置、沉默、簡短的語言認同和概括。
(二)不斷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傾聽的對象,其素質的高低必然影響到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而學生素質的提高貫穿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首要環境,父母是第一任教師,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培養健全人格。其次,作為學生的主要教育者,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當學生出現不良情緒時,教師應積極關注,引導學生學習處理不良情緒,為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提供條件,這也是教師應積極傾聽學生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教師應積極鼓勵并及時評價、反饋、糾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為教師有效傾聽創造條件。同時,對學生而言,應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為積極投入課堂學習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威廉·威倫等著,李森等譯.有效教學決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