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亞麗+趙栓枝
摘 要:為了探討提高糖尿病足治療效果的護理方法。筆者在控制好血糖的情況下,做好患者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足部護理及健康教育,最終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通過對糖尿病足的積極治療護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加強健康宣教;提高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8C-0063-01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統計2014年10月—2015年9月30日收住的糖尿病足56人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糖尿病病程3~30年,糖尿病足病程6個月~5年,均符合1999年WHO關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足趾顏色發紺、雙足局部體溫低,伴有麻木、疼痛、皮膚破潰。出現壞疽,影像超聲檢查下肢血管管徑變細,導致血流量減少。
2.方法。對56例糖尿病足采用降糖、抗感染及破潰面局部治療等方法,進行護理保健指導,并發放宣傳資料糖尿病足防治手冊,宣教專業護理保健知識。
二、 護理
(一) 在控制血糖方面
嚴格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足的根本,高血壓狀態下不利于肢體血液循環,導致傷口愈合減慢。因此對患者應每日遵醫囑皮下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在進食前半小時皮下注射胰島素,每一次更換不同的注射部位,保證使用的效果,使用過程注意低血糖的發生。
(二)在飲食護理方面
科學合理的飲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礎。應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必須控制飲食,制定糖尿病飲食方案。堅持清淡富含維生素,低脂肪、低鹽飲食,禁止飽餐,絕對戒煙限酒。糖尿病合并足壞死時因感染消耗比較大,應適當增加熱量10%~20%。以達到熱量攝入與能量消耗間的平衡。
(三)在心理護理方面
心理護理對患者來說更為重要,糖尿病病程長,并發癥多,糖尿病足治療過程漫長、易反復,不易徹底治愈,經濟負擔較重,同時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患者往往產生恐懼與絕望等情緒反應,常伴有自卑心理,使治療信心不足。因此需要耐心和患者解釋、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四)在足部護理方面
1.常規皮膚護理:每天泡腳要用溫水,切忌用力擦洗和使用刺激性肥皂,擦腳毛巾要使用柔軟吸水性強的純棉毛巾。洗腳后要涂潤膚霜和營養霜,尤其趾間,使足部皮膚保持足夠的柔軟性。
2.檢查足部:每天要對足部皮膚進行檢查,主要檢查皮膚有無紅腫、傷口、趾間有無水泡等,因為足部潰瘍感染都是從微小創傷引起的,一旦發生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防止感染擴散。
3.保護足部:要注意使用正確的坐、立、行姿勢,適當可做些運動,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保證足部營養豐富,積極預防足外傷,注意足部清潔衛生,囑咐患者應穿寬松柔軟透氣性和吸水性好的純棉襪子,每天換洗并保持清潔。鞋子也要舒適、透氣不能擠腳。
4.足部潰瘍的護理:足部出現潰瘍一定要引起重視,精心護理,足部皮膚發生水皰、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護理可發展為肢端壞疽,血液循環不良的部位及四肢末端是足部水泡的好發部位,形狀為橢圓形或圓形,大小不一,出現大水皰時,需在無菌操作下抽取滲液,如小水皰給予無菌紗布包扎,保持局部清潔,水皰干枯后形成的痂皮不能人為剝脫,只能任其自行脫落,以防繼發感染。有足癬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泡腳,每日3次,不超過1周。
5.創面護理:皮膚破潰未感染創面用碘伏消毒3~4次/d,保持創面清潔。淺表感染創面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日清創換藥,可用地塞米松紗布濕敷,也可采用生長因子類物質或一些生物制劑,如靜脈滴注剩余的白蛋白直接涂抹創面,有利于潰瘍愈合。深部嚴重潰爛、感染較深并伴有大量膿性分泌物且有壞死組織者,選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反復沖洗,剪除壞死組織,檢查有無潛道,有潛道可放入引流條,然后用特定電磁波治療儀距創面15~20cm照射創面30min,將創面分泌物送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結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島素換藥及外濕敷。
(五)在健康宣教方面
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是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因糖尿病導致末梢神經和血管病變患者,可大大降低其發生率。囑咐患者及其家屬每天嚴密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有無紅腫、水泡、皮膚破損及血管搏動等情況。要戒掉不良嗜好,戒煙戒酒。禁止使用熱水燙腳,要正確修剪趾甲,表皮如有破損要及時處理。
三、 小結
糖尿病足的治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患者對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的認知程度、血糖控制程度及足部潰瘍處理方法等都直接影響傷口的愈合。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健康教育,控制外部因素,預防或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加強護理促進潰瘍的愈合以減少截肢,減輕社會及家庭的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六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