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傲
本文得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ZRHHZ16B001)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的資助
摘 要:俄羅斯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沿線的重要支點國家,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符合雙方的國家利益。本文闡述了中俄雙邊貿易的現狀,分析了基于貿易進出口商品結構的中俄貿易互補性,在分析基礎上提出開展中俄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加對俄羅斯高技術產品進口、提升彼此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俄貿易;貿易互補性
俄羅斯位于歐亞大陸北部,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氣、煤炭、鐵、鋁、鈾、錫等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俄羅斯的科技基礎雄厚,但產業發展很不均衡,2013年俄羅斯能源出口占其對外總出口的比重接近75%。作為亞歐大陸兩個最大新興市場國家,中國與俄羅斯經貿關系日益緊密。1992年中俄兩國政府簽署兩國經濟貿易關系的協定,2001年中俄雙邊貿易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14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躍上900億美元臺階,俄羅斯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國家,深化中俄貿易投資關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中俄貿易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與前蘇聯(現俄羅斯)以政府間協定貿易為主,目前中俄雙邊貿易以現匯貿易為主。前蘇聯解體后,普京執政后的俄羅斯轉向可控的市場經濟,俄羅斯采取的是以能源出口為主的外貿戰略。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受到以美歐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其經濟陷入低迷狀態,中國與俄羅斯政治上互信,擴大雙邊的經貿往來符合兩國的發展戰略。
2002年-2014年,中國與俄羅斯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呈明顯上升趨勢,2002年為119.28億美元,2014年上升至952.37億美元,增長了7倍。其中,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2002年為35.21億美元,2014年達到536.75億美元,增長了14倍,2002年中國對俄羅斯進口84.07億美元,2014年為415.62億美元,增長了4.9倍。2002年中國對俄羅斯為貿易逆差48.86億美元,2007年中國對俄轉為貿易順差92.43億美元。俄羅斯的產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單一,需要進口大量的輕工業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2013年開始,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順差保持在100億美元水平。中國與俄羅斯的進出口貿易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2013年受全球需求萎縮的影響有所下滑之外,均呈增長態勢,兩國保持了互為重要貿易伙伴的格局,2014年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俄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中列第九位。
二、中俄貿易互補性分析
為考察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深入分析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互補性,本文選取中國對俄羅斯出口以及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按海關協調制度(簡稱HS)章別的前5章商品進行對比分析,并依據HS章別(97章)HS分類(21類)對應關系將2014年中國與俄羅斯進出口前5章商品歸入HS分類。HS分類中1-5類產品歸為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6-20類產品歸為工業制成品,21類產品歸為藝術品。按資本勞動投入比率再將第8、9、11、12、20類歸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第6、7、10、13、14、15、16、17、18、19類歸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同時按照產品的技術含量,進一步劃分1-15類為原料類產品,第16-18類為技術含量較高產品。
從上表可以看到,2014年中國向俄羅斯市場出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85章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零附件(第16類:機電產品),出口額為78.94億美元,出口占中國向俄羅斯總出口的比重為14.71%,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零附件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資本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二是第84章機械設備及零件(第16類:機電產品),出口額為78.88億美元,出口占中國向俄羅斯總出口的比重為14.70%,機械設備及零件也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資本密集型制成品;三是第62章非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第11類:紡織品及原料),出口額為36.35億美元,出口占中國向俄羅斯總出口的比重為6.77%,非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四是第61章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第11類:紡織品及原料),出口額為31.88億美元,出口占比為5.94%,針織服裝及衣著附件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五是第64章鞋靴、護腿及零件(第12類:鞋靴、傘等輕工制品),出口額為30.98億美元,出口占中國對俄羅斯總出口的比重為5.94%,與紡織服裝一樣,鞋靴、護腿及零件也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前5章出口合計占中國對俄羅斯總出口近50%。
201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主要商品:一是第27章礦物燃料及礦物油(第5類:礦產品),進口額為297.46億美元,進口占中國從俄羅斯總進口的比重高達為71.57%,遠遠超出對其他商品的進口,礦物燃料及礦物油屬于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俄羅斯是初級產品出口大國,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不高;二是第44章木及木制品(第9類:木及木制品),進口額31.62億美元,進口占比7.61%,木及木制品屬于勞動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三是第75章鎳及其制品(第15類:賤金屬及制品),進口額為12.86億美元,進口占比為3.09%,鎳及其制品屬于資本密集型工業制成品;四是第3章魚、甲殼及軟體動物(第1類:農產品),進口額為12.66億美元,進口占比為3.05%,魚、甲殼及軟體動物屬于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五是第26章礦砂、礦渣及礦灰(第5類:礦產品),進口額為12.05億美元,進口占比為2.9%,礦砂、礦渣及礦灰也是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
總體來看,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以機電產品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制成品為主,同時還出口紡織品、鞋帽、傘等輕工產品、賤金屬及制品等。中國從俄羅斯的進口非常集中,主要進口礦產品,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高達74.47%,同時還進口木及木制品,魚及軟體動物等原料類產品。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俄羅斯對初級產品出口依賴很強,中俄兩國貿易呈現出高度的互補性。
三、提升中俄貿易水平的對策建議
1.開展中俄自由貿易區建設,提升貿易創造效應
中俄兩國具備地緣優勢,擁有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天然條件。長遠來看,我國應開展與俄羅斯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通過自由貿易區的輻射效應帶動出口增加,減少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擴大貿易創造效應。可以在中國西北部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或中國東北與俄羅斯的相鄰城市先行先試建立自由貿易園區,待時機成熟后進一步推進兩國自由貿易區建設,這將推動中俄雙方的經濟增長及就業增加。
2.增加對俄羅斯高技術產品的進口,改善雙邊貿易平衡狀況,提升彼此經濟相互依賴
在中俄雙邊貿易中,中國與俄羅斯在高技術產品貿易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對低成本獲取俄羅斯高技術及產品重視程度不夠。上世紀80年代俄羅斯成功開發的石英陶瓷技術其成品率接近100%,而我國企業花巨資投入相同技術的成品率要遠遠低于俄羅斯的技術。近年來,中國在軌道車輛等高技術裝備制造業方面發展迅速,俄羅斯在航空航天、激光電站等高技術領域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中俄兩國應該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提高對貿易雙方產品和品牌的認同度,相互增加對方高技術產品和技術的進口,改善雙邊貿易結構。
參考文獻:
[1]黃群慧,韻江,李芳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進程報告[M].北京:社會文獻出版社,2015.
[2]劉軍梅.俄羅斯對華貿易便利化訴求[J].俄羅斯學刊,2013(3).
[3]保建云.中國與俄羅斯對外貿易與雙邊貿易發展比較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8(5).
[4]盧山冰,黃孟芳.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深化經濟合作策略探析--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中心[J].河北學刊,2015(9).
[5]安玉書,王明亮,高殿輝.“一帶一路”戰略下中俄貿易關系展望[N].金融時報,20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