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澤
[摘要]對土地進行流轉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是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發展農村經濟的一條重要渠道。然而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著法律行為不規范、土地成片流轉難等問題。本文針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應用對策,希望能對新農村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土地流轉 現實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24-01
前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將集體所有制的土地交于農民經營,其所得歸農民自己所有,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隨著城市化水平逐漸提高,解決三農問題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加強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大規模、集約型、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土地流轉的質量為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
1.農村土地流轉
促進土地規?;洜I,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必經之路,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而農村社會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掌握著大量的土地經營權,小農經濟的經營形式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給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制造了困難。所以對土地的經營權進行流轉,一方面可以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致力于非農產業的開發,提升自我經濟水平,為城市化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將粗放型土地經營模式順利轉型提供了條件,農民通過轉包、租賃、轉讓、互換的形式實現土地流轉。第一,土地經營權流轉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在集體所有制的情況下流轉土地有利于我國土地經營規?;5诙?,土地經營權流轉能推動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在拉力與推力的共同作用下,推進轉移步伐,拉力是政治城市就業環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農民工在城市能基本穩定。推力是實現土地規?;洜I,降低農村勞動力成本,共同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第三,有利于金融服務向農村擴散。農民將土地作為抵押從銀行貸款作為創業基金,如此作用下,將閑散的土地資源集中起來,極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農村土地流轉的理論分析
2.1發展規律
農村土地流轉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第一,當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時,將影響著土地流轉的規模。在實行土地流轉時,雙方并沒有規范的協議,多是口頭協議,較少的書面協議也不規范。第二,土地成片流轉難,土地的機械化和集約化都離不開土地的成片經營,如果國家能出臺新的政策,做出有利于雙方的利益導向,才能有效提高土地流轉的發展步伐。第三,土地流轉不規范,承包戶在獲得土地經營權后,應向政府農經管理部門進行登記,有利于統計,防止制作不必要的麻煩。第四,我國的農村保障制度較為落后,社會保障沒有落實到農民手中,農民不敢隨意轉讓土地,將土地作為養老立命的有效資源。
2.2影響因素
第一,土地流轉制度不健全是影響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沒有具體的流轉程序可供參考,在流轉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得不到相關法律的支持,所以頒布《農村土地承包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農民的土地保障功能還很落后,在農民眼里,土地作為農民安身立命的重要資源,當沒有了土地,農民的溫飽問題將很難解決,如果國家不加大農民的社會保障,將會嚴重制約土地流轉的進程。
2.3中介組織
當市場上中介組織非常匱乏時,第一,土地流轉呈現出盲目、隨意的現象,第二,土地流轉經營機制沒有完全建立,難以雙方的利益。當中介組織介入后,可以對經營企業的資質進行調查,保障農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中介組織能有效的規范合同的簽署程序,為農民實行土地流轉吃了一顆定心丸,使土地流轉沒有后顧之憂,提高了農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3.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對策
第一,加強對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規范管理,政府部門要主動做好對土地流轉過程的指導、監督與服務工作,規范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合同簽署的程序,對合同的內容進行檢查,做到合同條款完整,不出現遺漏。對經營戶對土地的使用途徑進行監督,防止將土地留作他用,妨害了農民的利益,要做到最大規模的消除糾紛。第二,提高流轉土地效益,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政府要幫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對規?;洜I進行技術性指導,推行有利于規模化經營的相關政策,要讓經營戶在政策中看到有利可圖,這才能提高土地流轉的規模。第三,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動員農戶入股,將農民的土地作為股份進行入股,農民可以年底分紅,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第四,消除土地社會保障功能,加大對農民的社會保障,解決農民的基本生活問題,提出“土地換社?!闭撸屴r民能放心的對土地進行流轉,為新農村建設做出一份應有的作用。
4.討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我國土地流轉的主要問題展開的討論,目前存在著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土地流轉制度建設較緩慢,農民的社會保障沒有有效落實、中介組織缺乏等問題,所以建議規范流轉流程,提高流轉效益,創新流轉組織程序,加大流轉保障。加大生產規模,解決三農問題,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