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斌
[摘要]分析了鎮沅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在糧食、特色產業培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了當前影響縣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以及加快縣域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 現狀及成效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37-02
1.縣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及成效
1.1糧食生產穩步推進
通過全面落實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等國家強農支農惠農政策,持續加大高產創建、問套種、糧食覆膜種植等重點科技增糧措施實施力度,不斷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良種良法配套集成技術等推廣覆蓋范圍,帶動了糧食生產穩步推進,全縣糧食安全得以保障。2014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9.54萬畝,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3.65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67.45%),比2010年增長4.25萬畝,增8.6%。糧食總產量達到11.73萬噸,同比增長5%以上(增速居全市第一),比“十一五”末增長2.74萬噸、增30.5%。全縣糧食總產年均保持5%以上的增長速度。
1.2特色產業培植成效明顯
1.2.1蔬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2014年全縣蔬菜種植4.84萬畝、產量7.02萬噸,產值23166萬元,產值增長20.5%。其中以無筋豆、冬辣椒為主的訂單型冬早蔬菜發展尤為迅速,已成為河谷壩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2014年冬早蔬菜種植1.46萬畝、產量3.15萬噸、產值10150萬元,面積、產量、產值同比分別增長8.96%、19.8%、26.8%。
1.2.2特色畜禽產業發展持續加快
全縣畜產品產量持續增加,2014年實現畜牧業總產值7.5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51%。以“云南六大名雞”之一的“鎮沅瓢雞”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瓢雞原種保種場1個、初級保種場1個、鄉(鎮)育雛孵化場2個、保種示范戶200戶,種用瓢雞飼養規模達4萬羽以上,瓢雞保種擴繁初具規模。2014年全縣瓢雞存欄30.05萬羽,實現產值2745萬元,為瓢雞產業發展夯實了基礎。
1.2.3優質糧油產業培植取得突破
按照普洱市“3個10萬畝”優質稻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布局,由金穗糧油加工公司牽頭,2014年在勐大鎮建設“軟香谷”優質稻生產示范基地1151畝、優質油菜生產基地1100畝,建成優質米、菜籽油2條加工生產線,收購加工稻谷630噸、油菜籽200余噸,綜合產值1096萬元。有力帶動了鎮沅本土優質糧油產業邁向產、供、銷一體化。
1.2.4加快高端水果產業引入發展
以富農公司(富農果蔬莊園)牽頭,籌資引入紅陽獼猴桃、藍莓試驗示范種植25畝,待果品品質檢測、有機認證達標后,計劃2016年開始擴大帶動發展,初步規劃發展1萬畝,積極打造地方特色高端果品產業。
1.2.5積極探索淡水漁業提質增效
著力打造鎮沅漁業“生態”、“特色”兩大名片,引進今晨山水產科技公司、福建個體老板等,在九甲鎮、古城鎮發展以虹鱒魚、臺灣金鰍等為主的優質、高效漁業示范養殖,建成示范養殖基地53畝,積極帶動縣域淡水漁業加快發展。
1.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通過整合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地改造和“五小”水利工程等項目,全縣農業基礎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2014年,各部門爭取投入中低產田地改造資金2381.54萬元,實施中低產田地改造2.07萬畝,完成市、縣級計劃任務的138%。全年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3.23億元,修復水毀工程969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000畝,新增供水受益人口2.0萬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公里。
1.4農機化裝備水平持續提升
至2014年末,全縣農業機械保有量54753臺(套),同比增長7.56%;機耕機耙面積17.808萬畝,同比增長6%;機收面積8634.6畝,同比增長7.85%。全縣農機總動力達28.89萬千瓦,同比增6.35%,比“十一五”末增長51.2%。農機化水平達44.6%,比“十一五”末增長5.6個百分點。
1.5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成果突出
2014年末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達到206個,同比增31.2%,合作社數量比“十一五”末增長了5.8倍。同時不斷規范合作社運行管理,提升發展經營能力,完成認定縣級示范社18家、市級示范社5家、省級示范社6家、國家級示范社1家。富農果蔬、金玉農業、炳朗農業等莊園有序推進。培育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1.6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2014年縣級共投入產業研究與開發科技經費950萬元,同比增長9.2%。截止2014年末,全縣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4個、農業科技示范園3個、優質種業基地3個、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1個、科技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個。
1.7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穩步提升
認真落實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宣傳,強化農資市場源頭監管,專項整治和集中打擊生產銷售及使用國家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行為,魚用及獸用飼料非法添加藥物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等,加大市場“三品一標”用標檢查等。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三品一標”認證及蔬菜農殘快速檢測、抽測工作,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持續好轉。
2.存在問題
2.1農業產業小、散、弱、單現狀一直存在
縣域農業產業以傳統原料型生產居多,且種類繁多、分布較散,產業分布互相交織,相互間發展及競爭激烈,爭地、爭勞力等矛盾突出,難以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農戶自主發展產業現象較為普遍,且較熱衷于“短、平、快”產業,缺乏長遠考慮,各級部門在“規劃發展一盤棋”上統一較為困難。農民思想認識提高緩慢,小農意識強,固守傳統產業發展觀念,不敢放手投入“效益農業”,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差距甚遠。
2.2農產品精深加工環節尚處于弱勢
縣域涉農產業大多仍以傳統的生產原料種植型、初加工型為主,缺乏精深加工企業及配套產業支撐,現有農副農產品加工業不強、農業產業鏈不長,農特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遲緩。現有產業和企業普遍缺乏核心關鍵技術,缺少自主品牌,生產設備落后,產品以初級加工為主,市場競爭力不強。
2.3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產業的培育壯大、農村市場的進一步開辟,對現有農業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全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長機制卻相對滯后,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同步推進困難較大。很多適宜產業區仍然缺乏灌溉、交通及保護設施、耕地地力提升等項目和資金的有效支持,農業設施建設依然滯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及抗災抗風險能力偏弱,如近年來咖啡、漁業、蔬菜等經常遭受旱災、低溫冷害等影響。
2.4農業產業扶持發展投入乏力
縣內存在和發展的產業類型眾多,“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等主導優勢產業特點難以顯現,加之因縣級財力困難,各產業在農業產業扶持發展方面獲得的投入極為有限,除能夠保證少數支柱產業及骨干產業培育過程中得到部分資金及項目支持外,其他產業投入上很難面面俱到,多數要依靠企業、合作社或農戶等經營主體自身投入來維持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和農戶投入的主動性,產業推進難度較大。
2.5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質量不佳
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總體仍然偏少、組成形式單一(多以大戶、合作社為主,缺乏家庭農場、合作農場、經紀人組織等其他結構形式),同時單個實力不強,農民老齡化、生產兼業化、土地經營零碎化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制約了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2.6糧食生產結構矛盾開始顯現
根據對連續幾年農情統計數據研究分析,因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增多、旱災頻發及種植習慣改變等因素的直接影響,全縣糧食播種面積中:出現水稻種植面積逐年縮減、玉米等旱作種植面積則迅速增加的趨勢,這就說明了全縣糧食生產總量構成中,飼用糧比重正在進一步加大,口糧比重正在減少。
2.7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重道遠
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社會群眾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優質農產品生產及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得到更好重視和持續加強。就鎮沅情況而言,雖然農業綜合執法、農資市場源頭監管、蔬菜農殘抽檢工作不斷推進,但也一直存在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滯后(人員、機構、設備不足)、農民生態農業發展意識不足(如所謂的“玉米免耕免鋤技術”大量使用化學除草劑;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地膜等情況)、各部門聯動監管不夠、地方管理制度及監管長效機制建設滯后等問題,都影響到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的更好提升。
3.對策
3.1抓好重點支柱產業提質增效
突出當前烤煙、林產、畜牧、礦業四大支株產業優勢,在穩控發展,提升規模基礎上,繼續在優質、高效產品生產及精深加工上狠下功夫,積極提升產品商品化率及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化發展。通過支柱產業提質增效和帶動引領,實現其他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2促進生態果蔬產業加快發展
充分發揮富農公司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健全與農戶合作發展機制,認準有機生態方向,加大冬早蔬菜、生態水果、林下有機蔬菜、食用菌(含野生菌)等特色種植產業開發和精深加工,找準市場定位,爭創有機品牌,繼續開拓產品外銷市場,全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3.3推動畜禽產業精深加工
繼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做好技術服務和指導,在確保畜禽養殖存欄率的基礎上,下決心走精深加工道路。特別抓好“鎮沅瓢雞”這個條件相對成熟、市場相對看好的特色優勢產業,盡陜建成瓢雞屠宰加工廠、專用飼料加工廠和產品研發中心,實現瓢雞供產銷一體化,讓瓢雞從“活禽”走上“制品”。
3.4提升茶葉產業名優聲遠
堅持“綠色、生態、有機”的道路,持續營造“世界茶王”影響力,叫響鎮沅優質名茶,實施“抱團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現代茶葉經營主體在茶產業發展上的作用,培植茶業龍頭企業,爭取在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品牌打造、市場銷售等方面取得突破,進一步轉變我縣茶農、茶企做茶理念,提高鎮沅茶葉名優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3.5擴大優質糧油產業發展
以金穗公司為帶動,加大優質糧油生產基地建設力度,增加加工原料供給量,擴大加工量,積極拓展縣內外糧油產品市場,實現產供銷—體化。通過優質糧油產業帶動,加快引導糧油產業戶從兼職糧農向專職糧農轉變,在實現傳統糧油產業增收增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
3.6探索打造觀光農業
立足地方特色及資源優勢,結合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以建設美麗鄉村、芳香鎮沅等為依托,全力推進名特種養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休閑漁業。
3.7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整合農業、水務、國土、財政、煙草等部門項目資源,大力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高標準農田地建設及農田水利、農耕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田地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為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夯實基礎。
3.8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積極爭取項目資源及資金投入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推進全縣試點農業莊園、家庭農場、專業示范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的建設培育,增加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扶持,不斷總結經營模式,積累發展經驗,創新管理觀念,通過縣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有效帶動全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大幅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3.9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強化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投入品和農業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加快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市場準入準出體系,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狀況例行監測和公告制度,促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