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榮
[摘要]由于近年來新城鄉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菜籃子”大政方針政策,發揮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而總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市場需求供給的源源不斷的供給,拓寬市場,尋求農民的“經濟增長點”,讓每個農民都可以在這次新城鄉打造精品、生態蔬菜基地的過程中有所得到,有更多的獲得感。而以技術手段為創新的蔬菜供給將注重從“精品”“生態”“無公害”這幾個方面發展蔬菜基地的蔬菜供應品質。擴種、培育新品種、提升品質,而后利用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互聯網+”戰略,通過網絡構建新鮮蔬菜交易平臺。為“生態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城鄉 生態 蔬菜基地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45-01
本文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即“新城鄉發展蔬菜的區位優勢”“新城鄉蔬菜基地建設的整體主導思想”“新城鄉蔬菜基地的計劃目標”“新城鄉蔬菜基地資金可能性預估”“新城鄉蔬菜基地組織構建”來系統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對于新城鄉打造精品、生態蔬菜基地進行較為深度的分析,以及預計帶來的收益,對于完善新型城鄉關系和促進全民建成小康社會,都有長遠的意義。
1.新城鄉發展蔬菜的區位優勢
1.1地理位置、氣候及占地
新城鄉位于云南省石屏縣的東北部。有山林面積105663畝,有耕地面積8060.98畝,其中水田4393.08畝,旱地3667.9畝。全鄉地勢東高西低,屬于山區,河谷亞熱帶氣候,熱量豐富,雨水充足,適宜蔬菜四季栽培。
1.2自然環境優越
有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水利資源;新城鄉以沙地為主,在白花龍河兩岸,以溝渠和機電灌溉為主,蔬菜種植基礎條件良好。
1.3蔬菜種類優勢
類似于昆明的“四季如春”,導致平均海拔1500米的地區,無伏無寒,類似于溫室大棚的存在,反季蔬菜和早熟蔬菜成為農民首選,主要種植西葫蘆、荷蘭豆、小鐵頭、冬茨菇等。因為蔬菜的“低投入,高回報,回籠資金快速”的特性而受到農民青睞。
2.新城鄉蔬菜基地建設的整體主導思想
在當前以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四個全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20年左右將建成的其中一項內容,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下的新型城鄉關系,有助于全面提升農民的經濟收益,打造精品無公害蔬菜,縮小城鄉經濟收入。加之近年來中國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公民把食品安全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食品作為公民的生活必備必須吃的放心,而飲食健康、膳食搭配也成了城市居民的首選,不光是吃得放心,更得吃的健康,于是“精品”“生態”“無公害”的蔬菜成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而由于低投入、高回報、需求量大、每年復種3-4次,因此導致菜農畝均收益高達6500元,蔬菜成為富鄉的支柱產業。
所以打造新城鄉精品綠色蔬菜出口基地必須齊心協力,不光有政府政策的支持還要有公司進行“農超對接項目”,菜農用心栽培蔬菜,三方同時運作,讓資金、種植技術和公共設施三方面無縫對接,不斷擴大蔬菜種植規模、不斷培育優良蔬菜品質、不斷完善規范蔬菜市場、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劃清權責、而最終使得蔬菜經濟利益最大化,讓三方都各得其所。
3.新城鄉蔬菜基地的計劃目標及實現步驟
3.1計劃目標
為了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城鄉關于蔬菜種植及營銷制定了4年的規劃,即2016-2020年建設4000畝蔬菜生產基地、1000畝蔬菜大棚和建設有一定規格的蔬菜批發市場1處。
3.2實現步驟
近年來,在歷屆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共種植糧食作物16441畝;引進了雙龍冷庫,在盤指揮和下新寨村委會發展訂單蔬菜1000余畝,而基于這幾年的蔬菜發展,未來還將在盤指揮、下新寨村委會集中、連片建設蔬菜基地1000畝。重要的是對菜農的規范化培養,提高普遍素質,對蔬菜品種劃清種類研究種植園區,如何對蔬菜進行施肥和農藥播撒,建議參照國際標準,達到出口蔬菜水平,所以定要采用優質化肥和農藥,實現真正的無公害綠色蔬菜。在新城鄉的盤指揮、下新寨村委會新建蔬菜大棚2000畝,嚴格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利用生物原本的新陳代謝進行“小環境”循環,利用最純粹的生物產品對蔬菜進行營養供給和抵御蟲害。在蔬菜運輸部分,對道路進行修繕,建立“四通八達”的蔬菜運送渠道,完善蔬菜物流快速反應機制,數小時就可以讓當天的新鮮蔬菜進入尋常城市人家。因此將新建商品蔬菜育苗大棚20個,占地面積8畝。
4.新城鄉蔬菜基地資金可能性預估
初步預計如要完成新城鄉蔬菜基地在“十三五”期間的蔬菜基礎設施建設共需總資金1050萬元。資金分配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其中試驗田及其種類種植研究預計需要50萬元。第二部分為公共基礎設施的交通與培育費用,涉及水利、交通道路、生物肥料以及生物農藥,以及改善土壤酸堿度等。預計基礎設施建設需資金700萬元。第三部分為“溫室大棚”的栽培公共設施基礎項目,涉及培苗蔬菜園區、大棚建設、遮陽防護網和驅蟲系統等栽培公共設施需資金300萬元。
5.新城鄉蔬菜基地組織構建
蔬菜基地的組織建設離不開堅強的領導組織,政策支持,新型電子商業三項。
5.1領導組織
在這次新城鄉蔬菜基地的建設中,應該逐步認識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傾向于蔬菜的“精品化”“綠色化”“無公害”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放開眼界,努力提高思想認識,向盤指揮、下新寨村委會等領導組織靠攏,不光對于政令的傳達和快速反應起到重要作用,更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幫助貧農摘掉“貧困帽子”,這不光符合國家的現實利益訴求,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更是利民為民生的好項目,是城鎮居民生活“民心工程”和農民群眾“致富工程”,切實關心到平民百姓的“心窩子”里,而有關領導組織要加強蔬菜基地建設的規模化與規范化,在放開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強市場的監管,用好“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
5.2政策支持
認真貫徹落實我國關于“菜籃子”的政策方針,做到資金鏈的整體幫扶,整體流程的構建與建設,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對“菜籃子”的精品化、無公害進行有效的技術幫扶,完善運輸體制,讓城鄉蔬菜對接更加便利。
5.3新型電子商業
當前的中國在電商的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最近電商所提到的兩小時城市內直達貨物的概念,更是讓新城鄉的網絡蔬菜經營得心應手,可以讓新鮮剛從地里出的蔬菜在短短的兩小時之內,送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運用電商強大的運輸和數據分析能力,進行有效的“農超對接”,使需求無縫對接。創新營銷機制,將會使菜農獲益更大,迎來“互聯網+蔬菜”的新型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