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摘要]農業植保是新時期建設現代化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舉措。鄉村是農業生產的前沿,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土壤污染及農藥過度使用等問題,已日益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阻礙因素,需要對此加以解決及處理。在此背景下,農業植保就發揮出其重要作用。本文從農業植保基于鄉村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有效推進農業植保工作的措施方法。
[關鍵詞]農業植保 鄉村 重要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S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75-01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在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中,農業產量提升及農業病蟲害防治一直是農業工作的重點和中心。鄉村農業是我國農業生產體系的關鍵環節,其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受制于農藥管理系統不健全,農業生產分散化等因素制約,鄉村農業生產潛力難以得以完全發揮。農業植保在此形勢下愈發凸顯其重要性。
1.農業植保基于鄉村的重要性分析
1.1農業植保能夠有效助推農業增收
農作物各個生長階段會伴隨有性質多樣的病蟲害,在具體的防治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不進行及時的防治及處理,極易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而農業植保工作通過對農作物各生長周期進行觀察及跟蹤,可以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預報,并針對不同階段的病蟲害特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鄉村農業增產增收。
1.2農業植保能夠減少農作物農藥使用量
農業植保工作中,借助于對農作物生長清況進行跟蹤觀察,可以對農作物各生長周期面臨的多發病蟲害進行預報,再通過針對性防治及必要的檢疫處理手段,從而可以減少農作物生產管理環節的農藥使用量及使用頻率,一方面可以保障農作物產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協調農業生產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減少農藥給自然生態造成的破壞,促進鄉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3農業植保能夠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及競爭力
現階段,隨著人們對農產品安全質量意識的提升,農副產品在市場銷售中的競爭更趨激烈,有機農業及綠色農業更受農副產品市場的青睞。而通過農業植保工作的及時跟進,農副產品可以通過病蟲害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的方式,減少農作物化學藥劑的用量,能夠大幅度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在提高鄉村農產品產量的同時,增強其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2.有效推進農業植保工作的措施方法探究
2.1推行集中化及系統化的農業植保防治規劃
鄉村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分散性,要有效推進農業植保工作,應注重采用集中化及系統化的規劃方案,通過打造鄉村農業植保示范基地及農業植保專業化機構等途徑,擴大農業植保的覆蓋范圍,在堅持全程服務,防治承包等原則的基礎上,結合鄉村農業發展規律,實行農業植保規范化運行。在農業植保防治規劃中,應針對鄉村農作物遭受病蟲害侵害頻率較集中的時段,統籌農業植保資源,在進行統一部署的前提下,進行農作物的集中供藥、檢疫、病害防治。而在具體的防治工作中,鄉村農業植保單位應采用新的植保技術,藥械,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以使植保示范區真正發揮其帶頭示范作用。
2.2完善鄉村農業植保運行機制建設
首先,在農業植保的資金投入機制建設中,國家農業管理部門,各區域基層農業管理部門要拓寬農業植保資金的來源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鄉村農業植保工作中。其次,在農業病蟲害預防及農藥使用管理機制建設上,要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預警、分析及應對措施,并對具體的實施流程及責任制度加以明確,通過植保技術人員下鄉指導,鄉村農業生產示范戶培訓學習等方式,轉變鄉村農業生產者的農藥使用思維,減少及避免使用毒性及農藥殘留物較多的農藥類型。第三,要做好鄉村農技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業務水平,使其能夠熟練運用農業植保機械及設備,并針對鄉村農業生產者做好定期的農業植保講座培訓。
2.3注重對鄉村農業種植土壤及農業生態環境進行優化改造
鄉村農業植保工作要有效推進,發揮其應有的病蟲害防治效果,需要對農作物生長的土壤進行改善,對前期遭受農藥污染的種植土壤進行改良,恢復及提高土壤中的腐殖質及微生物的含量,以此保障農業植保工作的實效性。在農業生長發育過程中,種植土壤及生態環境中的微量元素及腐殖質能夠對農藥殘留進行降解及吸收,可以增強土壤的活力,有助于鄉村農作物保量增收。因此,在鄉村農業種植土壤及生態環境的改善中,應根據鄉村農業特點,著重做好農作物秸稈的處理工作,避免出現任意焚燒及隨意丟棄等現象,一方面保護農業種植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促使農業生產微生態系統各要素協調有序,另一方面通過土壤改良及處理,大力發展鄉村高效、優質、安全、綠色農業及農副產品生產,提高鄉村農產品的競爭力。
結語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一項有關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農業植保在鄉村農業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極為突出。在鄉村農業植保工作開展實施中,應做好植保規劃設計、植保工作運行機制建設、農業種植土壤及生態環境優化等措施,推進我國農業盡早實現現代化,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