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偉
[摘要]林木蟲害的發生是導致林區出現大面積毀滅以及林木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林區林木種類失去平衡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必須通過病蟲害防治技術來對林業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在對蟲害進行控制與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對蟲害的發生規律以及危害程度以及相關防治措施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真正有效的保護林木,促進林區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以松材線蟲病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林木病蟲害 防治技術 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131-01
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針對林區的病蟲害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對蟲害進行有效地控制,并且進行消滅,從而減少并蟲害對林業發展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林業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種具有較大危害性的林區蟲害進行充分的了解,同時制定系統化的紡織準則以及操作程序,并且制定相關的緊急方案,通過信息系統的利用來掌握并蟲害的現場情況,進行快速的定位以及有效的控制。
1.林業蟲害發生的原因
1.1自然因素的影響
1.1.1林業蟲害頻發的區域大多位于森林覆蓋面積小,并且遭受了人為的砍伐并重建的人工林地區。由于人工林的建設使得森林原有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其中物種比較單一,使得其生態系統的免疫功能非常薄弱,病蟲害在這樣的環境下極易肆虐和傳播。
1.1.2氣候異常。由于全球氣候變暖,近幾年連年出現暖冬,致使病蟲的生存能力提高,分布范圍擴大,病蟲基數也在逐步增大。
1.2人為因素的干擾
1.2.1為了擴充林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便在國內外各地區引進新的樹種。新樹種的引入表面上增加了森林的樹木品種,但也攜帶了一些當地的病蟲害。由于森林本身沒有抵御新病蟲害的防御系統,使得害蟲最終泛濫成災。
1.2.2一些林帶由于栽植密度過大,樹種單一,樹種配置不合理,造成林帶內通風透光條件差,誘發了褐斑病、白粉病、楊樹銹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1.2.3苗木定植后,受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后期撫育管護跟不上,造成樹木長勢差,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
1.3其他因素的影響
林業蟲害頻發的原因,除了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外,也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林業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夠健全;與此同時國家針對森林害蟲防治的政策法規也不夠明確,缺少政策的扶持,這些都是導致林業管理中蟲害頻發的重要原因。
2.林業管理蟲害防治的措施
2.1加強病蟲害的動態監測與控制
堅持長年監測、巡查月測的防治理念,采取有效的綜合技術措施,把病蟲危害控制在—定范圍內,達到生態平衡。充分利用信息化控制系統對林區病蟲害進行定位,并進行范圍的劃分,科學合理的建立起動態監測控制點,同時通過動態監測報告制度的建立來為實時動態監管的實現以及綜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奠定牢固的基礎。
2.2強化林區的病蟲害管理
強化林區管理,嚴格的控制病死植株轉移的發生,在病死植株上存在著許多蟲卵、幼蟲、成蟲,容易導致疫情再次擴散,甚至成為傳染的源頭。在管理病死植株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與管理病木材的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包括了運輸環節、撤銷環節、處理關環節等等,禁止出現病死木材丟失的情況。
2.2.1基礎防治?;A防治就是在種植新樹苗時要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嚴格的審查,尤其是要對土壤的質量進行檢測,對于不合格的土壤進行相應的處理后再進行樹苗的種植。同時在樹苗的選擇上也要嚴格,在種植之后要及時進行觀察,若發現樹苗有蟲害感染的現象要立即處理,以免擴散影響其他樹木的生長。
2.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一些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害蟲的治理,即利用生態環境中的食物鏈,通過天敵來制約害蟲的數量,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此外,目前還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害蟲治理方法,即通過活性物質和有機生命體來是害蟲喪失繁殖能錄,從而從源頭降低害蟲的存活率。
2.2.3物理防治。就是運用物理學的原理和方法來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具體的措施主要是對于已經感染過病蟲害的林木可以采用高溫殺毒的方式將害蟲和病菌進行消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避免害蟲繼續擴散和傳播。同時,通過物理的方法能夠保證害蟲的徹底根除和消失,較之于其他的方法,其副作用很小。而且,這類方法沒有破壞森林的生態平衡,對物種也不會造成傷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值得運用和推廣。
2.2.4化學防治?;瘜W方法則主要是通過農藥等化學藥品來對林區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當然這類化學藥品不同于一般的化學藥品,其所使用的大多都是由生物或者天然物質制成,一般沒有多大的傷害,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大多是采用人工涂抹的方式,對林木進行藥物的涂抹和包扎,此方法比較適用于較珍貴的林木樹種的保護和培育。當然,對于普通的林木防護則可以藥物的噴灑,其方法操作簡單,污染小,值得推廣。
3.其他的防治措施
3.1選育優良的無病蟲壯苗
種苗是造林之本,無病蟲優質壯苗的選育是提升造林綠化成果的基礎。起苗時要保護好根系,不劈傷,必要時帶土球;對樹干進行包扎以防損傷和病蟲傳染;截干的要消毒并封口。同時加強苗木檢疫,堵住有害生物入侵的源頭,持“兩證一簽”后方可運輸。
3.2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選擇樹種
不管是行道樹栽植,還是綠地栽植,一定要根據樹種的生長特性、景觀效果、抗病蟲能力等各方面特點,合理配置、科學搭配,做到適地適樹,營造混交林??茖W選擇樹種可以避免發生大面積病蟲害。
3.3強化樹木撫育管護措施
苗木栽植時一定要踩實,做到根系與土壤相密接,不要傷到樹根和樹皮,以防感染。栽后要及時澆定根水、覆土,并落實管護人員,做好樹木的撫育養護工作,提高樹木自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要科學修剪樹木,及時清除病、蟲枝,以減少病、蟲源基數。每年秋冬季和春季,應該對重點區段的綠化樹木進行樹干涂白,既能防止凍害、日灼,又能殺死部分蟲卵,預防蛀干害蟲危害樹木。
4.結語
林業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以及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必須加強和重視林業管理工作,提高對林業管理中蟲害的防治。全面促進林業管理工作的發展,并且不斷努力,持之以恒推進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