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蛇口人民醫院東角頭社康中心(518000)謝明瑤
糖尿病屬高血糖臨床綜合征,是由復雜病因所形成的病變。有數據顯示[1],糖尿病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及飲食習慣變化逐年上升。相關組織[2]認為糖尿病治療時,患者配合與否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增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利于病情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利于患者預后。但是對于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水平的方案,尚無確切定論。本研究分別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觀察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變化,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3]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8.6±6.9)歲;病程2~14歲,平均病程(6.1±0.8)年。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7.9±6.2)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3±0.7)年。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18~80歲;同意參與本研究;可正常交流。排除標準:近期參與其他研究者;無法交流者;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兩組患者資料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健康教育,患者每周末參與糖尿病健康教育一次,6周為一個周期。觀察組患者接受個性化糖尿病教育,包括一對一宣教、短信、電話、網絡隨訪等。社區開設健康小屋,患者及家屬可及時咨詢疾病相關問題,免費測量血糖,針對每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定期接受網絡及短信、電話隨訪,提醒患者定期登陸糖尿病自我管理網站,可由此獲取最新相關信息。每月舉辦糖尿病相關趣味活動,可通過運動會、郊游、知識競賽、美食等方式促使患者積極參與,也可以增加對相關知識的了解。
1.3 觀察指標 分別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糖尿病知識總分、自我管理總分進行評估,糖尿病知識評估采取密西根糖尿病知識測試問卷(DKT)量表方法進行測定,共23道題,總分為23分,分數越高表明知識掌握越多;自我管理水平評估采取Deb-orah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測定方法,包括血糖測試、藥物治療、運動及飲食、足部護理等5個方面,總分35分,分數越高表明能力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做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經過t 檢驗,(±s)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率(%)表示,差異顯著為P<0.05。
2.1 血糖變化 干預前兩組FPG、2hPG、HbA1c等血糖指標水平無明顯差異(P >0.05),干預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糖尿病知識及自我管理能力變化 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總分、糖尿病總分等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控制病情發展。其治療措施主要為運動療法、藥物療法等,患者配合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4]。經相關研究表明[5],糖尿病患者接受個性化健康教育后,可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對控制病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傳統健康教育模式難以取得滿意效果,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加強糖尿病病情控制,尋找更為高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是臨床研究的焦點。
本研究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與傳統健康教育,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血糖指標明顯低于干預后的對照組,糖尿病知識總分及自我管理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6]。表明個性化健康教育可取得較好的效果。開設健康小屋,定期進行反復的健康干預,能夠使患者隨時了解疾病情況,從而增強對疾病知識的掌握,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傳統健康教育模式每周僅周末培訓一次,難以取得滿意效果,而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深入社區,從而提高患者信息接收度[7]。個性化健康教育深入社區內開展,隨時掌握患者病情,及時對患者進行指導;通過定期組織病友交流相關活動,可促進病友之間相互交流,增強疾病知識掌握能力。有相關數據統計顯示[8],慢病患者的趣味活動出席率為80%以上,常規健康宣教活動出席率僅為45%左右,可見,組織趣味活動能更好的吸引患者,利于患者系統地參與學習。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血糖水平、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等呈密切相關性,為避免出現自我管理能力退步情況發生,可通過網絡進行長期健康教育,經系統性指導,幫助患者穩定血糖水平[9][10]。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對比(±s)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對比(±s)
組別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5) 10.21±1.53 8.02±0.58 14.23±2.51 12.03±1.45 8.21±2.08 6.52±1.03對照組(n=45) 10.28±1.46 9.85±1.23 14.21±2.34 13.54±2.14 8.22±2.11 7.69±1.35 t 0.2220 9.0272 0.0391 3.9186 0.0226 4.6221 p 0.8248 0.0000 0.9689 0.0002 0.9820 0.0000
附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知識及自我管理能力情況對比(±s)

附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知識及自我管理能力情況對比(±s)
組別 自我管理總分(分) 糖尿病知識總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5) 18.69±6.22 29.62±8.95 12.35±3.62 21.32±7.22對照組(n=45) 19.11±6.47 23.11±6.89 12.84±3.74 16.84±5.62 t 0.3139 3.8664 0.6555 3.2846 p 0.7543 0.0002 0.5139 0.0015
綜合上述,糖尿病患者接受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讓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從而加強血糖水平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