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摘 要]當下不斷提升人才素質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有著深刻長遠的現實意義。學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書與育人是教育的歷史使命,二者不可分割。由此可見,在進行學科教育的同時實施德育教育是當下我國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內容。但是我國英語課堂教學無論是在內容講解還是在教學方法應用等多方面都未能考慮到德育教育問題,文章針對這一問題著重分析了英語課堂中德育教學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教學;德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201
1 英語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
受全球化趨勢影響,我國與其他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聯系日益緊密,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青年一代不僅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高程度的挑戰,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環境的優秀人才不僅需要具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同時也必須具備優秀的素質品質,積極端正的學習和工作態度對學生自我發展及社會的長遠進步都有重要意義,客觀環境要求下當代教育包括英語在內的各個學科都必須擔負起育人職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實施德育教育。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語言的教育同時也是文化和思想的教育。英語是全球化環境下我國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語言教育,其教學目標包括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學習和綜合素質培養[1],教材內容涉及西方科技發展、優秀人物、歷史進程等反映了其思想文化特征的各方面內容,教授范圍涵蓋了知識技能訓練、受教者學習興趣強化、文化視野開拓及思想境界提升等,由此可見,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及原則的本質意義都包含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這也同當下我國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相符合。
1.2 受教者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必然要求
接受學校正面教育的青年一代有著思想上的先進性,然而受多元文化環境的影響也難免出現各種道德修養問題。這一階段的青年人處于人生的迅速成長期,無論是政治、經濟等社會環境的迅猛變化、社會競爭壓力的與日俱增還是西方異質文化價值理念的涌入、多元文化的盛行都對其思想理念造成了巨大沖擊,出現了諸如精神空虛、缺乏信仰或信仰偏差等消極現象,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間接影響導致盲目拜金、追求享樂等消極價值觀念的普遍形成。
客觀現實表明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水平并不樂觀,要在有限的教育時限內樹立受教者積極健康的學習和工作心態、扭轉思想誤區并消除不良思想帶來的影響是一項艱巨工作,需要各科教師的充分重視。而英語課堂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教學而言具有人文氣息濃郁、課堂氛圍活躍、課程組織靈活度高等德育教育優勢,教育工作者能夠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挖掘其中的優秀思想文化內涵并以此為基礎潛移默化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1.3 德育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也是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場所,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各種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重任。[2]當下復雜多變且充滿競爭壓力的國內外社會環境對學生個體素質發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客觀現實表明能夠適應上述發展環境并獲得競爭優勢地位的現代化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知識文化素養,同樣也必須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因而學校的德育教育責任較之以往也顯示出了更多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校內德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如形式刻板無趣、內容空洞抽象、實效性差、學生排斥性強等多方面問題,異質文化涌入帶來的思想沖擊及多元文化的盛行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德育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勢在必行。建立在對西方國家德育教學先進經驗借鑒基礎上結合了我國實際教育教學情況的研究調查發現,德育教學工作需要滲透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開展德育教育是我國德育教育發展的必然方向。[3]
2 英語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1 能夠有效幫助強化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
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為英語的課堂教學賦予了更多的意義,當下我國英語教學的人才培養意義不僅在于語言技能的傳授,更在于文化素養的提升,如何正確對待本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如何實現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如何以文化包容心態進行不同文化間的平等交流和相互促進等都是當下我國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而要增強英語教學的育人意義就必須借助德育教學。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正處于“轉型”階段,由于受西方文化觀念和現象的沖擊與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模式普遍發生一定變化,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心目中缺乏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義務,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不斷滋長蔓延,追名逐利也逐漸成為時尚。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西方異質文化樹立正確認識,避免對資本主義文化、生活方式等產生盲目崇拜,在多元文化盛行的環境中保持自我的文化獨立性,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責任感,養成正確的文化賞鑒及選擇能力,堅定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和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取向。同時,教師要幫助受教者明辨接觸到的知識內容,深化其對西方文化的認識,抵制諸如消費主義、個人主義、金錢至上等消極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提高分析辨別能力,有能力做到選擇性學習并在選擇過程中加深對不同種類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成為能夠與當下文化環境相適應的優秀人才。
2.2 能夠有效幫助受教者心理的健康發展
健康心理的培養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心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成功獲得。[4]就當下現實狀況而言,相對比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我國針對學生進行的心理教育相對落后,緩解學生在緊張激烈社會競爭中產生的心理壓力并引導其營造健康的心理狀態逐漸成為了各科教師必須承擔起的重要職責。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介紹美國著名創業成功人士激發學生的事業奮斗熱情,引導受教者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人生榜樣、奮斗目標,堅定自強和自信心;能夠充分利用涉及有關堅強、奮斗、樂觀等具有積極價值取向的相關英語學習題材對受教者實施正面的心理引導,使其學會用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與挑戰;能夠在鍛煉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同時細心引導其學會如何構建寬容理解、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善待、尊重、傾聽等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優秀品質。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中蘊含大量積極向上正能量因素,而在對其進行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開展的德育教學工作能夠拓寬學生視野,產生不同的人生感悟,認識到積極健康心理狀態對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并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有意識進行積極心理態度的構建,增強自我抗壓能力,為未來能夠正確面對激烈浮躁、充滿壓力的社會競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3 結 論
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使我國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不斷涌入并在潛移默化中對國民的思想行為產生著影響。青年人的知識能力及品德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社會的未來發展,當代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認識到自身肩負著的責任,充分認識到青年一代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依照德育教育發展規律將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受教者養成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質,為青年一代的健康發展及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陽.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法制與社會,2013(9).
[2]王莉莉.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特點與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3]楊榮.大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
[4]張雪珠,張琪.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J].山東外語教學,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