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與評價的相關內容,分析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包括目標性原則、完整性原則等。再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該案例中,構建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的基本信息,并對該體系中的諸多信息內容進行研究,以解決當前水利建設項目中的循環經濟指標與評價失真現象,保證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能平穩發展。
【關鍵詞】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評價
循環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早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就已經從多個方面對發展循環經濟進行指導,并基本建立了完成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水利建設項目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著名的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等,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指水資源節約等)。為了更好的指導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研究基于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的研究體系,為實現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1、構建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原則
總體而言,水利建設項目作為公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在綜合考慮水利工程項目屬性的基礎上,認為構建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評價體系過程中,應該遵守下列原則。
1.1 目標性原則
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體系中的目標性原則,就是指評價指標能反映工程項目實施后所能造成的影響,并能體現社會發展的目標。一般在水利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主要從資源投入最小化為基礎,并研究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之后,能取代的不可再生資源數量,最終降低社會的能源消耗總量。
1.2 完整性原則
在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評價過程中,單一的評價某個方面難以全面描述項目的循環經濟效果。因此在構建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體系過程中,需要對整個水利建設項目進行完整性分析,能針對水利建設項目所產生的不同影響范圍的效果,分解總目標,并按照子目標內容構建指標。
2、基于循環經濟的水利建設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上文研究結果來看,在構建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評價體系過程中,除了要涵蓋水利工程項目的特性外,還應該具有循環經濟目標的特征。
2.1 環境子系統
環境子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評價水利工程項目對目標地區所產生的影響,并重點從環境投入、環境產出兩個角度研究水利建設項目的實施效果。從循環經濟角度來看,所謂環境投入指標,就是用于檢測環境資產的增值性,在確保環境資產增值的基礎上,為環境資產的可循環使用奠定基礎。相比之下,環境產出效果主要用于檢測環境要素的效果指標,判斷項目結束之后可能產生的增值情況。針對這一特征,在研究環境子系統過程中,需要正確分析下列指標:①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情況。該檢測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滯后,對污染物治理的影響。②水土流失治理情況。③土地改良情況。原本退化的土地,在項目工程結束之后,是否恢復原生態,或具有較高的生產能力。
2.2 能源、資源子系統
強調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核心思想,通過不斷發展循環經濟,使得在經濟上能取得效益并提高資源的經濟使用率。在該思想的基礎上,循環經濟的能源、資源子系統應該包括以下內容:①對土地資源的研究。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在水利建設項目中,需要不斷的增加土地使用效率,并減少對耕地的破壞。②再生資源的、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③林木資源、礦物資源的利用效果。
2.3 社會、經濟子系統
在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的主要功能表現為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改善社會資源使用質量等,有助于保證國民經濟中的積累效果。因此,在社會、經濟子系統研究中,相關人員需要對下列內容進行研究:①項目生產中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值;②項目實施地區的人均GDP增長情況;③項目實施地區的福利指數變動情況。
3、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與評價的實例分析
3.1 案例簡介
A市屬于一個新興城市,地處該地區南部,是連接省會城市的扭曲樞紐城市之一。A市土壤肥沃,具有長時間的農副產品生產歷史。從水資源使用情況來看,A市處于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均為203m3,水資源缺口超過7億m3。通過多年實踐發現,水資源嚴重缺乏,已經成為制約A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A市城市缺水的現狀,當地政府決定通過當地湖泊的天然優勢修建水庫,進而為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水資源,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A市自身實際情況,其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遵循了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該體系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在對圖1進行解讀時,需要重點分析下列要素:①生態環境影響指標重點體現了水土流失率、新增森林覆蓋情況等指標,這些指標是影響A市發展的核心之一。②在環境保護投入指標研究中,研究環境保護占投資比例的分指標比例,比例越低,則說明保護效果越好。③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指標包括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主要資源的使用率。
3.3 基于循環經濟指標評價體系的模糊評價模型
3.3.1 確定研究權重
由A市水務局組織,先向當地部門的專家發送專家意見征詢表,并對各個專家的意見進行總結,并建立相應的判斷矩陣。A市在此次研究中,分別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其矩陣資料如表1所示。
3.3.2 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的指標模糊綜合評價
首先,建立基于 的模糊集。根據元素的構成資料,假設其指標集的表達方式為: ;結合模糊判斷分級標準與精度要求,建立評語集 。在該模糊集的應用過程中,設n=5,則可以將評語集表述為優、良、中、差、極差,若n表示4或6,則需要相應的減少、增加評語集內容。
同時,需要確定單因素隸屬矩陣R,通過模糊數學中隸屬函數與隸屬度的基本概念,將隸屬函數中的含義定義在某一個指定的標準中,并進行取值(一般情況下,其取值范圍為0~1)。
最后,通過模糊矩陣進行評價,按照上述研究方法,將A市水利建設項目的評價集定義為優、中、差三個級別,分別通過{1:1/3:1/2}、{3:1:2}、{2:1/2:1}的方式對專家的評價結果進行研究。分別比較三組數據后發現,該水利項目建設之后,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最好,其次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滿足循環經濟發展的特征,具有應用價值。
結束語:
主要研究了水利建設項目循環經濟指標與評價的相關內容。從本文所研究的實例結果來看,A市所制定的水利建設項目滿足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雖然在短時間內會為當地財政造成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降低,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陳曉丹,車秀珍,謝林伸.建設項目環評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回顧與展望[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2,07:35-37.
[2]郭慶.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17:389-390.
[3]羅琳,尉京紅.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績效評價研究綜述[J].農學學報,2014,09:88-91.
作者簡介:羅鴻,女,布依族,(1971-),本科,貴州省貴定縣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造價,工程經濟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