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程旺
摘要 簡要介紹潛山縣森林植物種類和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對其森林資源現狀進行詳細介紹,概括當地林業生產現狀,并對其資源特點進行分析,以為潛山縣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森林資源;現狀;特點;安徽潛山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146-02
潛山縣屬亞熱帶自然氣候帶,具有豐富的森林動植物資源,林地面積為92 282.7 hm2,活立木總蓄積為4 905 591 m3。近年來,潛山林業生產建設成績顯著,森林資源增長顯著,森林資源具有林業提質增效空間大、林產品加工資源充足、森林生態效益顯著等突出特點。
1 森林植物種類
潛山縣屬亞熱帶自然氣候帶,具有復雜的植被類型和多種植物種類。目前,已發現的森林植物有銀杏(Ginkgo biloba L.)、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Don]、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黃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大別山五針松(Pinus dabeshanensis Cheng et Law)、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槲櫟(Quercus aliena Bl.)、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等1 857種,分屬173科748屬,其中木本植物740多種,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12種,登記古樹名木215株。
2 野生動物資源概況
潛山縣森林動物種類以東洋界為主,摻有古北界種類。據初步調查,哺乳類有6目14科40種,鳥類有12目26科87種。其中珍惜動物主要有豺(Cuon alpinus)、水獺(Lutra spp.)、赤貂(Martes zibellina)、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豹(Pant-hera patrdus)、麝(Moschus moschiferus)、白頸長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娃娃魚(Audrias davidianus)等26種[1-3]。
3 森林資源現狀
3.1 林地現狀
潛山縣現有國土總面積為168 606 hm2,其中林地面積為92 282.7 hm2,非林地面積76 323.3 hm2。林地中,有林地面積為86 356.9 hm2(占93.58%),疏林地面積6.7 hm2(占0.01%),灌木林地面積4 345.6 hm2(占4.71%),未成林造林地面積536.4 hm2(占5.58%),無立木林地面積859.3 hm2(占0.93%),苗圃地面積49.2 hm2(占0.05%),宜林地面積78.7 hm2(占0.09%),輔助生產林地49.9 hm2(占0.05%)。
在有林地面積中,喬木林地面積為79 354.7 hm2,占有林地面積的91.89%;竹林面積為7 002.6 hm2,占有林地面積的8.11%。
3.2 林木蓄積現狀
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為4 905 591 m3,毛竹20 833 400株,全縣四旁樹株數1 322 226株,蓄積121 368 m3(表1)。
3.3 森林類別現狀
全縣92 282.7 hm2林地中,商品林面積為60 587.5 hm2,占林地面積的比例為65.65%,商品林蓄積2 903 586 m3;公益林面積為31 695.2 hm2,占林地面積的34.35%,公益林蓄積1 873 888 m3。
現有生態公益林面積31 695.2 hm2,蓄積1 873 888 m3。其中,國家級公益林22 672.3 hm2,省級公益林9 022.9 hm2。
3.4 各林種面積、蓄積現狀
全縣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面積合計為91 245.6 hm2,其中防護林29 789.1 hm2(占32.65%),特用林1 394.5 hm2(占1.53%),用材林53 500.5 hm2(占58.63%),薪炭林34.6 hm2(占0.04%),經濟林6 526.9 hm2(占7.15%)。
全縣有林地和疏林地中林木蓄積量之和為4 777 474 m3,其中防護林1 754 597 m3(占36.72%),特用林119 291 m3(占2.50%),用材林2 903 586 m3(占60.78%)。
3.5 喬木林分樹種、齡組面積蓄積現狀
潛山縣共有喬木林面積79 354.7 hm2,其中喬木用材林樹種為75 770.6 hm2,蓄積4 777 398 m3;喬木經濟林樹種面積為3 584.1 hm2。喬木用材林中,幼齡林面積3 012.5 hm2,蓄積83 155 m3;中齡林面積28 298 hm2,蓄積1 736 966 m3;近熟林面積41 902.6 hm2,蓄積2 724 694 m3;成熟林面積2 011.5 hm2,蓄積171 549 m3;過熟林面積546 hm2,蓄積61 034 m3(表2)。
3.6 喬木林人工林資源面積、蓄積現狀
在75 770 .6 hm2喬木用材林樹種林分中,人工林面積為70 797.9 hm2,蓄積為4 387 572 m3。 天然林面積4 972.7 hm2,蓄積389 824 m3。
3.7 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
潛山縣森林覆蓋率為53.29%,林木綠化率為55.05%。
4 潛山林業生產現狀
潛山林業產業發展迅速。十二五期間,潛山縣油茶基地面積達到9 000 hm2,產值達到1.2億元;毛竹豐產林培育面積2 000 hm2;花卉苗木基地面積達到866.67 hm2,建成盆景園12處,面積達到13.3 hm2,各類盆景5萬盆,年產值達1.25億元。發展林下經濟10 800 hm2,林業企業128家,年產值達5.7億元。
綠化建設工程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潛山縣完成建成區綠化40 hm2,環城綠化17 hm2,速豐林工程1 056 hm2,經果林885 hm2,森林提質工程4 134 hm2,植被恢復工程4 hm2,農田林網250 hm2,綠色長廊工程45 km。完成“三線”提升線路綠化11 km、林帶建設100 hm2,補植林帶2.98萬株,完成“三邊”綠化新造林133.33 hm2,森林經營300 hm2,農田林網200 hm2。
營造林工程扎實推進。十二五期間,潛山縣積極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 066.67 hm2,封山育林 2 400 hm2,森林撫育提質6 533.33 hm2,完成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7 866.67 hm2,示范帶動全縣森林撫育提質面積達20 000 hm2。
5 潛山縣森林資源特點分析
5.1 林地面積大,林業提質增效空間大
在潛山縣各齡組林地面積、蓄積總量中,近熟林單位蓄積大,中幼林單位蓄積偏小,全縣森林提質增效的空間大,需要加大森林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資源產出(表3)。
5.2 針葉林資源比重高,林產品資源充足
潛山縣喬木林資源以針葉樹為主,占比達到93.19%,其中又以松類為最多,占88.56%,松木產品加工資源充足,全縣以生產松木制品的木材加工企業能夠得到持續穩定發展(表4)。
5.3 經濟林建設初具規模,已經建成“四大板塊”基地
全縣經濟林面積6 526.9 hm2,初具規模,已經建成“四大板塊”基地,即“以水吼、龍潭、源潭、官莊等地為重點的板栗基地,以龍潭、水吼、天柱山、王河、梅城、油壩等地為重點的“三竹”基地,黃柏、槎水、塔畈、水吼等地為重點的茶?;?,以五廟、水吼、官莊等地為重點的中藥材基地。
5.4 森林植被良好,突顯生態效益
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和良好的森林植被,對蓄水保土、改
善小氣候和美化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森林保護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實施,境內皖水、潛水、大沙河、長河等主要河流,遇暴雨天氣沙壓水毀農田的現象已經不多見。旱季林區水源不斷,保障了人畜飲水及農業用水,對生產生活用水起到了很大的調節作用。天柱山風景區周圍優良的生態環境,促進了旅游業發展??梢哉f,潛山豐富的森林資源環境,將持續促進天柱山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有利于提高當地群眾收入[4-14]。
6 參考文獻
[1] 儲永東,張國慶,江峰,等.試論潛山縣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J].安徽林業科技,2000(3):9-10.
[2] 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77-80.
[3] 張國慶.論天柱山旅游業的發展[J].今日中國論壇,2005(2/3):108-111.
[4] 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
[5] 張國慶.生態論:復雜系統研究[EB/OL].(2013-03-27)[2016-03-13].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
[6] 張國慶.復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0-193.
[7] 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
[8] 袁傳生,張國慶,朱學文.潛山縣森林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對策[J].安徽農業,2004(7):59-60.
[9] 孫瑞謙.森林旅游對自然保護的影響及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04(2):48-50.
[10] 吳章文,吳楚材,譚益民,等.生態旅游區生態環境條件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14-19.
[11] 張祖榮.四面森林植被在旅游開發中的作用[J].四川林業科技,2001(4):71-74.
[12] 王迎.我國重點國有林區森林經營與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3.
[13] 閆飛.森林資源調查技術與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
[14] 崔國發,邢韶華,姬文元,郭寧.森林資源可持續狀況評價方法[J].生態學報,2011(19):5524-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