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杰 李向輝
【摘要】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廣播自身優勢實現融媒體的可持續發展,是廣播媒體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廣播頻率(簡稱深圳廣播)的融媒體發展為例,從融合媒體平臺建設、廣播內容革新、廣播產業鏈發展三個角度分析了廣播媒體目前媒體融合的現狀與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 廣播融媒體 新媒體樣態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是傳統媒體不得不考慮的關鍵詞,如何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實現傳統媒體的融合與跨越發展,是擺在廣播電視媒體面前的重要課題。各種在線收聽終端如蜻蜓.fm、喜馬拉雅等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廣播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深圳廣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依然穩居全國廣播媒體第一陣營,2015年實現了收聽和創收雙豐收,穩定了深圳本土的廣播市場占有率和收聽份額。從央視-索福瑞的數據來看,2015年深圳廣播穩居本地收聽市場主導位置,市場份額達57.52%,較2014年上漲1.84個百分點,是當地媒體中增長最多(不論是絕對值還是漲幅)的媒體。
一、廣播融媒體平臺的建立
在傳統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深圳廣播也在醞釀廣播的融媒體發展戰略,希望在媒體發展的新環境中,找到新的發展思路和廣播可持續發展的后續動力。作為具有移動收聽特質的媒介平臺,如何利用廣播自身優勢實現融媒體式的可持續發展,即是本文主要關注的問題。
(一)廣播技術系統升級
傳統行業一直依托技術平臺的更新和升級而持續發展,廣播的融合式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更新換代,一套與融媒體發展相匹配的技術系統以及節目采編系統是廣播媒體持續發展的強力后盾。夯實技術平臺和節目配套設備是廣播媒體融合發展的堅實基礎。2015年至2016年,深圳廣播在全面考察國內先進技術平臺的基礎上,打造了具有深圳特區特點的全媒體技術應用平臺,支持廣播節目的播出需要。廣播生產網規劃將實現以下功能:主持人節目的制作與節目的剪輯、上載、編排;記者可以通過手機在互聯網直接發布采訪音頻、圖片、文字供廣播生產使用;廣播新聞文稿、收錄的節目音頻等可推送到融媒體發布平臺,供新媒體使用。深圳廣電集團廣播融媒體工作將與電視融媒體平臺結合,充分發揮廣電媒體綜合傳播力,發展集電視和廣播業務及新媒體業務為一體的融媒體綜合平臺,為傳統廣播業務的發展搭建實質性技術平臺。
(二)廣播采編播流程的重新梳理和改造
傳統廣播節目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在于內容生產和品牌主持人的影響力,短處是目前的廣播節目生產流程和制作流程已經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需求,在新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背景下想制作出具有創新特質的節目就要依托節目生產流程和制作流程的梳理和再造,這也是廣播媒體要實現創新發展的重中之重。主持人、記者、編輯導播應該在新的節目制作流程中重新明確分工協作,完成節目制作流程的整個過程。深圳廣播將在未來兩至三年的時間完成綜合技術升級工程,為節目制作播出方式帶來蝶變。采編播流程將用更快捷的方式完成對接,記者稿件播出方式也將在新的系統中完成,進一步實現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
目前的媒體,面對的是全新的受眾,需要傳統媒體突破原來節目播出模式,實現“兩微一端”廣播媒體的融合式發展。廣播媒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必須突破原有單純音頻播出的模式,與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相結合,搭建一個綜合性立體式的媒體信息平臺。優質節目內容在生產環節后,要做的是節目的后期加工,進一步實現碎片化播出,突破傳統的線性播出方式。在這一點上,深圳廣電集團已經自主開發了“壹深圳”手機終端,為傳統媒體找到了全新的發展平臺。
(三)內部人才激勵機制和節目創新機制的建立
搭建頻率和聲音的夢工廠,充分體現廣播業務領域內的“工匠精神”。廣播節目生產的核心之一是主持人,在深圳廣播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有一批優秀廣播主持人形成了各具特色、有品牌影響力的主持人形象,這批優秀主持人是廣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進一步激勵主持人優化節目制作樣態、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是廣播實現融合式發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新的人才鼓勵和激勵機制,留住和用好人才,是廣電未來發展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深圳廣播發揮主持人戰略工程優勢,每年評比十佳主持人,為主持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開辟了專業技術和行政的上升通道,讓業務骨干和綜合管理人才雙頭并進,為人才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廣播內容的革新與升級
廣播節目的即時互動性一直是其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每個城市廣播都有其接地氣的線上互動節目。融媒體發展時代,廣播互動性應進一步加強,深圳廣播各頻率已經深度開發了系列具有不同特質的廣播真人秀節目,如音樂頻率的《全城找小智》、私家車廣播的《美食體驗團》等。主持人走出直播間的廣播節目進一步加強了廣播的互動性,主持人直接參與到市民生活體驗中,提升了節目的新鮮感和互動參與性,此類節目在線上播出時獲得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把傳統聽眾和觀眾轉換為用戶資源,是廣電媒體最核心的服務理念。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把傳統線上收聽節目的聽眾,依托先進的新媒體平臺增加聽眾的黏性,把聽眾資源聚合后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傳統廣電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應該把受眾分析作為融媒體發展的重要環節,以廣播線上播出的業務為依托,分析廣播用戶的喜好,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定制化服務,進一步挖掘用戶的商業價值。深圳廣電集團成立了聽眾服務中心,以互聯網和電話、票務等多種方式,全面服務客戶資源,同時挖掘聽眾需求,力爭以更廣泛的綜合業務滿足客戶的綜合訴求,形成以廣電傳統核心受眾資源為核心,涵蓋泛文化領域的綜合受眾生態圈。
廣播音頻內容的版權保護。目前,不少新媒體手機終端都能實現廣播的在線收聽,而廣播對自己節目內容的版權保護相對滯后,廣電節目核心資源在網絡新媒體被無償使用,這對傳統廣電節目的版權是很大的侵害。未來,廣電業務的版權保護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廣電媒體在加強自身節目內容生產,提高節目質量的同時,應加強核心內容版權的保護。深圳廣電集團高度重視版權保護工作,并已經專門成立了集團總編辦旗下的版權管理部門,為集團廣播電視產品重新編目,梳理核心版權資源,保護核心業務的版權,并呼吁全國廣電部門重視自我版權內容的保護。在加強版權保護的同時,深圳廣電集團將綜合開發本集團的版權業務,經營版權相關聲像業務,將傳統廣電業務延展,形成版權業務生態圈,進一步擴大廣電業務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廣播業務外延的融媒體發展
從廣播媒體產業的外延發展看,廣播媒體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媒體優勢,經營品牌節目和品牌活動,進一步擴大廣播媒體的整體品牌影響力。廣播具有與電視媒體不同的特質,可以移動收聽是廣播與新媒體實現融合式發展的一個先天優勢。目前發展勢頭強勁的蜻蜓.fm、喜馬拉雅等在線收聽方式,都具有移動終端優勢但缺乏專業人才,其播出平臺沒有形成實質性、具代表性的音頻內容,缺乏拳頭產品,而這正是傳統廣播的核心優勢。廣播媒體可以依托優質內容生產,做好品牌節目和品牌活動的經營,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深圳廣播音樂頻率的“鵬城歌飛揚”活動,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成為深圳原創音樂的盛典,成為深圳市重點文化項目;深圳廣播交通頻率的跨國自駕游項目,為交通廣播帶來豐厚創收成果的同時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成為了廣播綜合經營的成功案例。
利用傳統媒體節目制作和主持人的核心資源,經營具有版權保護的精品音頻節目,擴大廣播電臺的經營創收渠道。現下,全國范圍內各種手機收聽移動終端遍地開花,但是線上音頻質量良莠不齊,缺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和品牌產品。傳統廣電行業具有節目制作和主持人資源,專業制作團隊和專業主持人資源的集中利用會形成高效的制作團隊,而有聲小說和具有創新內容的精品節目會形成媒體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深圳廣播未來將關注這一領域的綜合經營和開發,希望形成傳統廣電媒體業務的新范式。
總之,傳統廣播媒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突破以往單純的線性播出的模式,依托新媒體技術手段,不斷拓寬發展渠道,全面利用圖片、文字加視頻的融媒體技術手段,實現廣播的融媒體跨越式發展。此外,廣播媒體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也應該同步進行,廣播媒體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更要依托一批熱愛廣播的優秀人才。傳統廣播媒體如何留住人才、培養人才也是未來廣播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戰略是媒體未來發展的關鍵。
(作者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本文編輯:肖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