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升
【摘要】磁器口歷史街區作為重慶山城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獨特的街巷格局與巴渝民俗是其魅力所在。因此,基于對磁器口街區現狀保護與其魅力延續的思考,在理論上構建了以街區的物質性文化、非物質性文化及周邊環境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整體保護模式,以實現街區整體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磁器口;三位一體;整體保護;可持續發展
1.磁器口歷史街區概述
磁器口歷史街區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因明清時期盛產瓷器和運轉瓷器而得名。街區形成于初唐時期,在歷經發展、衰落、復興三個階段后[1],形成了如今的與山地渾然一體的整體格局,其歷史悠久,地域特色濃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2.磁器口歷史街區自身條件分析
瓷器口街區作為老重慶歷史記憶的見證,其自身隨歷史發展已被賦予了獨特的歷史內涵。如今,街區又正處于外部國家與地方相關法律保障下,其街區保護與發展工作將更具有可操作性。
(1)外部——國家、地方法律的保障
基于國家層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下,重慶市政府于2002年4月20日在《關于公布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傳統街區)》公布了第一批包括磁器口在內的3個歷史文化傳統街區[2];2006年6月14日公布《重慶市磁器口古鎮保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對磁器口的保護與管理[3]。
(2) 內部——街區本身內涵的完整
磁器口地處獨具特色的西南山區,從其形成至今,已有約1800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就其物質性文化而言,街區結合自然山地,形成了獨具空間特色的山地建筑形態和與自然山水渾然一體的樹枝狀街區整體格局(圖1)。
就其非物質性文化而言,街區千年的歷史演變造就了其豐富的沙磁、碼頭、等民間文化與獨特的民間藝術,構成磁器口自身非物質文化的精髓。
3.磁器口歷史街區現狀保護分析
近10年來,在一輪又一輪的街區保護規劃與政策下,街區整體空間格局得以完整保留,其內部歷史建筑得以修繕,外部環境也得以改善,整個街區再次恢復活力,吸引了無數游客的到來。
然而,這僅僅涉及到其物質性文化層面,對于街區內各種民俗、紅巖與沙磁等非物質性的文化卻只能停留在象征層面,無法與其內部空間、環境結合。整個多樣性的街區文化為濃厚的商業氛圍所包圍,游客來此觀賞,看到的僅僅是街區兩條主要街道的商業繁榮與其內部建筑的形式感,而無法體會到當地民俗文化所在,僅僅是繞著兩條主街道逛逛,隨后就離開。
因此,對于磁器口街區保護與未來發展而言,其內部非物質性文化是激發街區活力的關鍵,實現其內在文化與外在空間的融合,是當下磁器口歷史街區保護的重點。
4.磁器口歷史街區“三位一體”整體保護模式的建構
在街區現狀保護的分析下,基于對街區保護、發展與傳承的思考,通過對其物質性文化、非物質性文化及周邊環境的認知與界定,構建三者間一體化的保護模式,以實現街區保護與發展的同時留住老重慶人的生活記憶。
(1)磁器口物質性文化、非物質文化及周邊環境的認知與界定
①物質性文化——街區空間格局與歷史建筑
街區基本延續了清民國時期的風貌和格局,以環繞馬鞍山的兩條主要街道——磁器口正街與橫街為骨架,周圍若干巷道垂直于兩條主街道沿馬鞍山脊與溪溝邊緣呈枝狀延伸,形成縱橫相交的樹枝狀街巷格局。
街區內歷史建筑以傳統民宅和宅店為主,其建筑布局結合山地,采用錯層、吊腳、退臺等形式,創造出生動、靈活的建筑空間。
②周邊環境——山水環境
街區西靠歌樂山,東朝嘉陵江,南北由兩條溪溝形成一次環抱、山地形成二次環抱之勢。
③非物質性文化——碼頭、沙磁等民間文化與飲食、喝茶等巴渝民俗
(2)磁器口“三位一體”整體保護模式的構建
基于街區多樣性文化的認知下,將依據街區所處的自然、社會、人工環境而界定的周邊山水環境與街區內物質性文化相結合,形成文化基底,通過街區內各類集民俗飲食、茶等一體的巴渝民俗、宗教與沙磁等文化的活性注入,并以“人”的活動形式,貫穿于整個街區環境,實現其與街區建筑、傳統街巷格局及山水環境的有機統一,從而激活街區整體文化的內涵。
(3)磁器口“三位一體”模式構建的實踐意義
磁器口“三位一體”模式的建構,一方面實現了其物質、非物質及環境間的整體保護,促進其文化內涵從單純的二維物質平面展示向物質、非物質、環境相結合的三維立體展示的轉變;另一方面,則有利于街區在基于整體保護下順應時代發展,并依據重慶當地法規確定的核心保護區與建設控制區,對其進行分級保護,實現其在保護下發展,發展下得到保護,推動磁器口歷史街區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總結:
磁器口歷史街區保護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既涉及文化間的保護與聯系,又涉及文化與環境的融合,需要從整體的角度思考對其的保護。
“三位一體”模式則是基于對磁器口街區現狀保護與未來發展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種整體性的保護模式,是在街區內物質性、非物質及周邊環境整體性保護下,實現街區的發展與延續,是一種可持續發展下的保護模式。
目前,從許多關于歷史街區整體性保護上看,如2007年重慶磁器口制定的磁器口保護規劃設計,其一部分也反映了此保護模式的要求。但盡管如此,此模式在具體實踐中對于街區周邊環境的界定還存在不足,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與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三位一體”模式,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將會起著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劉雅靜,李和平.磁器口歷史街區物質環境保護過程與績效評價.中國會議,2013.
[2]重慶市磁器口古鎮保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3]《重慶磁器口古鎮保護暫行辦法》5月1日起實施,區縣群網沙坪壩-重慶新聞.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