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
【摘要】在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過程中,綠色建筑是發展的趨勢,而綠色建筑也對城市的發展具有特別明顯的應用價值,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充分合理的融入綠色建筑理念,必然能夠讓城市的規劃建設顯現出最大的價值。本文將注重對生態城市建設中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城市規劃設計;運用
引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速度日漸提升的今天,生態城市建設變得愈發重要,而城市規劃設計方面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規劃設計內容也日漸更新,特別是城市建筑逐步向綠色建筑的層面發展。在生態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充分合理的增強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必然會有助于城市發展朝著更為低碳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綠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1.1 節能環保的理念
在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中,節能環保是必須予以堅持的規劃設計理念,具體在建筑建造過程中,應當選用更為節能的設備進行施工,充分注重能源的合理利用,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例如在風冷系統的工程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研究自然風的規律,充分掌握一年四季的風向,讓建筑盡可能在一年當中均能擁有自然風,此外,還要依據建筑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合理開展建筑物的設計規劃[1]。
1.2 資源節約的理念
與節能不同,資源節約型建筑的著重點主要在于建筑的設計、建筑材料的選擇以及建造過程三要素,通過科學的資源配置實現建筑資源最大化的利用率,有效避免建筑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同時,建筑規劃建造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資源,提高資源的合理利用水平。
1.3 自然交融的理念
除了充分考慮建筑物本身的“綠色”之外,生態城市建設中綠色建筑要與建筑物周邊環境自然交融,對周遭生態進行全方面的保護,以促進城市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切實體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節自然交融的建筑理念。
2. 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城市建設理念亟待完善
在城市的規劃設計過程中,綠色建筑往往具有較明顯物質性的特征,綠色建筑建設中經濟理性和優先發展的地位必然更為突出。例如在城市綠化景觀建設過程中,雖然投入力度較大,但多數地區僅僅是為了增強城建視覺方面的效果,而景觀效果不甚明顯且短暫,為此,城市綠地就多了人工雕琢的痕跡,機械器具加工過的后果就是綠色景觀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壞。尤其是有些城市對城市綠色建設和園林的建設做出詳細的規定,不科學的技術手段的運用讓自然景觀遭到較大的破壞[2]。
2.2 缺乏實事求是的建設精神
城市規劃設計中,部分城市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對于綠色建筑的設計把外觀看得過重,而對群眾的現實需求的考慮卻并不充分。很多城市通過集中建造大型建筑來彰顯城市規劃的特征,以建筑物的外在形象為標準,尤其是部分地區追求新穎外觀,裝飾過度,造成了大量的建造資源浪費。而這種高成本高能耗的建筑物通常需要空調和電力照明來維持正常應用,往往會造成巨額的能源浪費,這與我們所講到的綠色建筑理念是極度相違背的。
2.3 盲目應用外來技術
部分建筑師盲目信任外來技術,在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過程中,總認為外來技術是最先進最好的,這往往會造成建筑成本的大幅攀升。所謂綠色建筑,一定要著眼建筑物的自然壽命、建筑所用原材料是否可再生以及建筑材料是否節能,而這些材料與我國建筑行業的傳統用材是相符的,我國傳統文化與綠色建筑其實是相容相通的。
3. 綠色建筑問題的解決措施
3.1 尊重城市的總體規劃
進行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綠色建筑必須是優先發展的對象,而短期的經濟利益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發展的主題,不能僅僅著眼眼前。城市要結合實際的功能主導,充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完善城市園林景觀的科學建造,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資源,科學優化配置,讓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自然和諧。
3.2 綠色建筑規劃要切實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
建筑物外觀能影響到城市形象,但其內在實用性才是建筑物的根本。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伊始,就要實事求是,充分結合外觀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的統一。要充分考量綠色建筑的功能設計,不能為了滿足城市的形象展示而盲目追求外觀[3]。要把綠色建筑的建設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盡量避免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的資源浪費。
3.3 采用適用的建設技術
綠色建筑不意味著昂貴建筑,也并非一定需要最復雜、所謂最先進的建設材料和建筑科技。綠色建筑的理念還是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可再生,因此在項目規劃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怎樣操作最能體現節能節約理念的技術,才是綠色建筑建造所應當采用的。
3.4 充分體現城市的人文特色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樓宇的高度和密度,而在于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展現,這是綠色建筑設計規劃中必須注重的。綠色建筑在立項之前,要結合城市人文環境,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城市多數群眾的民族特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思想禁忌等方面的因素,盡量做到建筑物與當地既有建筑和諧并存。例如在蘇州市的城市建設中,古城區以江南傳統建筑為主,建筑物樓層高低控制有序,這與蘇州這座江南名城的歷史傳統文化是相得益彰的,符合當地的人文需求,也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而在工業園區建設中,則充分考量到土地和建筑物的利用效率以及城市的對外發展需求,均以現代化的新型建筑物為主,這也符合蘇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定位。
結語:
在現代社會,綠色建筑不僅僅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還要注重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的實際需求。現代化的生態城市建設不能缺少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因此要繼續強化對于綠色建筑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不斷促進城市的規劃設計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國景.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解決[J].建材與裝飾,2015,46:54-55.
[2]程琰.綠色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運用解析[J].智能城市,2015,01:33-34.
[3]彭瑗.綠色發展理念在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中的具象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5,02:212-214+218.
[4]李鐵.城市運營商如何突圍[J].中國房地產業.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