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銀杏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物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沖擊,如何將生物教學生活化,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從生物教學的現狀出發,找出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生物知識都是來自于生活,將生活用理論給細化出來,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然而在進行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是面對課本進行教學,而忽略生物與生活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生物與生活相互聯系來進行教學,這使完全理論化的生物課變得毫無生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這種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也漸漸產生了厭惡感。雖然有部分教師漸漸地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追求生活化教學,但是只是將生物強硬地和生活聯系起來,缺乏合理性,使教學效果大大下降。
1.課前導入過于生硬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是采取單刀直入的方式直接把主題引出來。生物對于初中生來說本來就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教師教學方式的生硬,使學生更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生物老師在利用生活化來進行輔助教學時,要伴隨著一些趣味,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教學內容單一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以課本為主來進行教學活動。課堂上,教師枯燥無味地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內容,這種方式單一、枯燥,會讓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更有一些學生認為這些課本上都有,不用老師講解,自己看看就會了。因此,更加不重視課堂的重要性了。
3.教學形式落后
生物的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都是相同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靜靜地聽課。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來進行生物的學習,沒有深入了解生物知識,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這樣會讓學生很快就忘記教師所講的內容。
4.課后作業死板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溫習課堂上的知識。但實際中,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都是書本上的內容,將空缺部分填充起來,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沒有思考的余地。更有一些學生完全是抄襲,沒有自己去思考。這樣的一種情形非常不利于學生學業的成長。
二、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途徑探討
1.利用社會熱點,引出課程內容
往往生活中的熱鬧事件是大家特別關注的,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來進行教學。教師在進行課程內容講解之前,先講述一些熱點新聞,這樣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就順勢將新的課程內容引出來。例如,當教師講解“空氣的質量影響身體健康”這一課時,教師在開展課堂內容之前,可以先跟學生分享霧霾事件,這時學生瞬間就會興奮起來,展開激烈的討論。然后讓學生自己講講出現霧霾的原因有哪些。當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就可以順勢插入主題,呼吸道是怎樣對吸入的空氣進行處理的?這樣學生就紛紛地抬起頭看著老師,渴望知道答案。這樣巧妙地利用了社會熱點話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能夠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堂。
2.生活化教學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師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例如,當學習“植物吸收水分”這一課時,先給學生簡單地講解一下觀點內容,然后再向學生提問:即將枯萎的小樹澆水之后又變得茂盛起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都很好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一個動態的視頻,是水在進入小樹體內之后的活動,讓小樹恢復了生機。當學生看到了這樣有趣的畫面時,已經變得聚精會神了。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有趣的。
3.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是單調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布置具有生活化性質的課后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變得無紙化,讓學生去種植小樹,每天進行澆水灌溉,當學生看到小樹漸漸長大,內心的愛也會激發出來,最后小樹開花、結果。這樣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偉大,以及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要和平共處的,每一個存在著的生物都有它獨特的意義,能夠為自然界增添色彩。能讓學生明白這其中的責任與義務,只有堅強地努力著才能收獲成長的果實,美好的家園需要每一個人的
行動。
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有許多途徑,需要教師不斷地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不斷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挖掘生活中的例子,實現生物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熱情,建立高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趙書童.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生物課堂合作學習路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
[2]邢劍.新課標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教學初探[J].才智,2016(4).
[3]顧紅霞.淺談生物探索性實驗教學[J].才智,2016(4).
[4]范麗娜,付建紅.初中生物課外活動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影響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