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耿和
摘 要: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社會、家庭與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班主任教師要熟悉班里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時刻關心這些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挫折,時刻關心這些孩子的最新動態,激勵學生奮發圖強,正確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關注教育;因材施教;關愛學生
一、用心了解每個學生,因材施教
我所帶的班級里,不乏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學生,照搬照抄某種模式去教育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孩子是不行的。當我用心慢慢滲透進集體中,突然領悟到孔子“因材施教”的真諦。教育的方式必須適應孩子心理的發展特點,我所擔任的是初中年級的班主任,初中階段的孩子剛好進入青春期,叛逆心理、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感、在處理問題上時刻展現自己小大人的個性,甚至是任性。所以,班主任老師除了傳道授業外,還要引導他們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與良好行為習慣。
首先,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加上孩子教育投入的增加,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加上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與過分管理,無形中使孩子們養成霸道、自私、過分主見的性格特點。我所在的班集體,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班里幾個獨生子女經常欺負前后桌,與同學鬧矛盾,很多同學對她有意見。經過幾次談話后,我發現在這類孩子的心中,所有人都理應對她好,且必須遷就她,稍有不順心,就把別人視為敵對分子,針鋒相對。假如我一上來就一味批評,我想以孩子叛逆的心理是不會從心底屈服你的,且教育本身就失去了價值。通過幾次開導,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這類孩子為集體服務,并將成果展示給大家看,使他們漸漸領悟到合作的精神,體會“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幾次團體合作任務下來,班里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能開始慢慢接受別人的意見,慢慢感受到只有獨立完成個體任務,才能獲得最后的榮譽。從而在這份集體榮譽中享受到合作的快樂。只有孩子們心里服氣了,他們成長的腳步才會轉一個彎。
獨生子女還有一個弱點,就是害怕失敗,不敢輕易嘗試。古有蘇東坡遙遙仕途,重重艱辛,名利場上的失意,卻澆不滅他心中灼灼燃燒的美好。那一尊皎潔江月,為他尋得一處桃源。今有陳志遠,患先天性下肢肌肉萎縮,用沉默綻放了堅強之花。生活上努力嘗試,努力自立,靠頑強的毅力幫著父母經營小店的同時,靠自學考上本科。無數例子告訴孩子們,只有嘗試了,才知道奮斗的快樂,才有贏的希望,反之,一味退縮,不敢挑戰,那么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其次,是留守兒童。我所任教的學校有很多來自農村的留守兒童,他們很多是生活在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的庇護下,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成長。這往往形成了孩子自卑、懦弱、退縮的心理。這類孩子缺少愛,他們的靈魂是孤獨的。因此,我竭盡全力去愛他們,極力幫助孩子們解決一些生活和情感的困擾,以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教育他們,只要稍微進步了,我就會在班會課上給予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是親人,能給他們幫助,力量以及溫暖,并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雖存在不公平,但是美好總會到來,只要有路可循,我們都要用陽光的心態去征服它,真正擊敗荒漠占領全球的卻是那些無意遺落在荒原上的植物。它們用不屈的根系和綠色的存在宣示著力量與自信,站起來,用智慧武裝自己,敢于拼搏,才能實現心中的夢想。
再次,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我們常說:“父母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同且無可替代的角色,母親有柔如細絲的愛,綿綿不斷。而父親的愛卻沉若泰山,表面無痕,卻深似大海。”在父母懷里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當這份不幸降臨在某個學生身上,面對這不平衡的家庭,我們教師又該如何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細心觀察,我們就會感覺到這類孩子孤僻感增強,生活積極性不高,對其他同學的信任度不高,對周圍充滿懷疑警惕,且合作意識不強,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我認為,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漸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不能自暴自棄。另外,與特殊照顧和過度保護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打罵。孩子們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等不良品質。作為孩子們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應熟悉掌握其家庭情況,時刻注意孩子的情感動向,多與孩子溝通,多與其家長溝通,讓他們有個情感的宣泄所,經常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灌輸給孩子自尊、自強、自愛、自立的優秀品質。
二、用心呵護,關愛學生
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班級特殊群體,我們對孩子的愛必須是公平的、正義的、充滿力量的。為此,我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給自己定階段目標,時刻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對問題學生及時幫助其改正,定期做班級調查,以正面、鼓勵為主,批評為輔。
第二,增強自信心,將高度的工作熱情投身于教育事業中,借鑒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夯實基本功。
第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滿足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是體現教師價值的關鍵。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價值,就應該努力工作,積極思考,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同。
第四,用真心與學生相處。只有付出真感情,學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愛,才能打開心扉,真誠接受批評與教育,我們應該保護學生尚弱小的自尊不被傷害,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尊重的心理處處可見。即使孩子們犯錯了,只要態度端正了,意識到錯誤了,我們就理應寬容他們的過失,畢竟每個人都會犯錯,不能一味地用“有色”眼光去看待。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關懷。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及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展為本的革命。昨天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是教師“心中有書本、眼中無學生”的教育,而今天的教育則應是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即教師“眼中有學生、心中無書本”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教師,就要做中國最好的老師,讓生命因三尺講臺而精彩!
參考文獻:
姚成榮.班級管理工作新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