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團
摘要 介紹影響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客觀因素包括地塊不固定、參試品種多、布點少、重復少、試驗負責人非專職或專業人員、氣候因素等,主觀因素包括個人偏見或喜好、水肥管理、種植密度、測產不規范、收獲時間、室內考種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克服和完善。
關鍵詞 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059-02
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是興平市農技站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試驗結果影響到農技部門對夏玉米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是客觀評價新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確定其利用價值的重要依據。試驗結果準確無誤會讓上級主管部門清楚本地區的品種布局及發展趨勢。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工作,從播種到收獲,再到室內烤種,在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評述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結影響試驗結果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克服和完善。
1 客觀因素
1.1 地塊不固定
基層農技部門一般沒有自己固定的試驗田,每年度在試驗實施前必須聯系村組,選擇合適的田塊。試驗田地塊變化必然導致土質和養分狀況出現差異,影響試驗結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土壤肥沃的地塊,玉米長勢相對較好,千粒重和產量往往比平均值高;土質及養分較差的地塊,玉米長勢也較差,千粒重、產量往往比平均值低。有關數據差異過大,還會造成試驗報廢或者試驗結果不能采用。因此,試驗田一定要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相同、作務方便的地塊。下年度試驗田地點變動時,必須選擇條件接近或者相同的地塊。
1.2 參試品種多、布點少、重復少
近年來,夏玉米新品種很多,在地塊少、面積小的情況下,將所有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無法實現,只能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布點,減少重復,篩選部分新品種作為參試品種進行試驗,通過連續幾個年度的種植、觀察、比較再作結論。但是重復少、布點少時,試驗結果的分析評述肯定會受到影響[1]。
1.3 試驗負責人非專職或專業人員
工作中經常因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將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交由非專業人員負責,或者是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多項工作中穿插進行此項工作,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可能導致一些細節和操作上出現誤差或失誤。非專業人員大多受自身知識水平的影響,對有關試驗數據和方法掌握不到位,導致試驗結果出現較大誤差;專業技術人員如果工作繁忙,不能一心一意做試驗,很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使有關數據出錯或產生較大誤差。
1.4 氣候因素
夏玉米生育期相對較短,氣候因素對其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非常明顯。前期溫度過高易造成干旱缺水,影響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長,溫度過低又會導致苗弱苗細、生長緩慢;中期如果出現連陰雨天氣,長時間低溫寡照,就會對玉米的抽雄、散粉造成較大影響;后期出現刮風下雨容易使玉米倒折、倒伏,玉米籽粒后熟減緩,千粒重下降。不同氣候條件下,植株的性狀及產量就會發生變化。在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述時,一定要綜合評價,客觀評判。特別注意的是倒伏嚴重的品種,即使有增產潛力或者風調雨順時產量較高,也不宜大面積推廣種植,并在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倒伏。
2 主觀因素
2.1 個人偏見或喜好
試驗實施前必須了解當地有關情況,篩選參試品種時必須科學、規范、公正、公平,避免出現將有潛力的優良新品種漏掉,而將表現一般的品種進行試驗,更要杜絕因個人偏見或喜好,將個別品種在特殊年份的表現及數據作為依據,全盤否定或者大力推廣。必須將近幾年連續種植的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客觀評述每個新品種的推廣價值及是否適宜當地栽培。個人偏見或喜好會直接影響到參試品種的篩選和試驗結果的分析評述。
2.2 水肥管理
夏玉米整個生育期對水肥條件的要求很高,不同的水肥條件會有不同的試驗結果。在試驗田的管理上一般應該參考當地高產創建田塊的標準,遵循“三肥四水攻高產”的管理原則。當水肥條件滿足夏玉米的生長發育時,參試品種的生長特性及產量就會充分表現出來,反之則影響到各項試驗數據和試驗結果[2]。
2.3 種植密度
不同品種因其自身特點對種植密度的要求不同。大棒型與小穗型、緊湊型與披散型玉米的種植密度差異很大。如果對各個參試品種的了解不充分,按傳統習慣進行播種、間苗、定苗,必然導致小區植株群體不合理,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整個生育期觀察記載的數據不能正確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試驗結果自然不科學、不合理。因此,試驗田各個品種的種植密度一定要嚴格參考該品種的種植要求,進行規范化操作。
2.4 測產不規范
試驗田一般面積有限,各個小區面積較小,測產選點時必須科學合理、嚴格把關。測產人員不按規程和標準操作,測量出來的數據將直接導致試驗結果誤差偏大,影響品種的分析評述。因此測產時必須專業、專心,對各個小區的數據記錄清楚,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5 收獲時間
試驗田不同于普通大田,各個品種的成熟期不同。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群眾為了省工省時,發現某一個或幾個品種成熟,就會將試驗田所有品種在同一時間統一收獲。晚熟品種的籽粒成熟較晚,提早收獲會導致千粒重下降、產量降低,試驗結果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科學合理的做法應該是根據各個品種的成熟期依次收獲,進行千粒重和產量的測量[3]。
2.6 室內考種
室內考種,工作量大,費工費時,一絲一毫的馬虎都會影響試驗結果的科學與準確,甚至導致某一品種或小區的試驗結果報廢。考種時,對各個品種、各個小區的果穗性狀及產量必須認真測量、記載。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需要其他人員相互配合。工作中,有時候難免出現不細心、不專心導致的數據誤差或錯誤,不管哪個環節或數據出現問題,必須重新操作和測量,以確保試驗結果的客觀真實[4-6]。
3 參考文獻
[1] 羅鵬,李峰.夏玉米新品種的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04(6):1141-1142.
[2] 劉經緯,劉賀梅,劉俊恒.夏玉米品比試驗[J].中國種業,2004(2):38-39.
[3] 周坤,王功慶,付蔚雯,等.2014年寶豐縣夏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4):66-68.
[4] 黃莉.玉米套種夏大豆品種比較試驗[J].廣西農學報,2011(6):12-15.
[5] 秦京憲.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河南農業,2010(7):43.
[6] 郭永芳.南樂縣夏玉米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河南農業,200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