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飛
摘要 介紹廣漢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現狀,分析工作中的問題,提出為農氣象服務發展的對策,以期為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問題;發展趨勢;四川廣漢
中圖分類號 P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289-01
廣漢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農民對氣象知識的了解較少,農民獲取氣象服務信息的渠道單一,氣象為農服務信息缺乏專業性、實用性等問題制約著農業氣象服務工作順利開展,今后要進一步完善氣象為農服務機制,開發研究豐富多樣的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實現多元化氣象信息發布渠道,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高農業氣象服務隊伍整體素質。
1 廣漢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現狀
1.1 建設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廣漢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2個體系建設,將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安全體系建設,并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和政府績效考核。同時,大力推進“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社會管理職能建設,建立和規范全市氣象災害應急認證業務,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認證檔案管理,各鄉鎮、社區氣象信息員覆蓋面達95%以上。
1.2 氣象為農服務形式多樣,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廣泛
加強中國天氣網、四川農村信息網品牌推廣,通過手機短信、電視、戶外電子顯示屏、微信微博、“12121”“96121”等多種傳播手段和渠道推廣中國天氣網、四川農村信息網,建立了氣象防災減災發送綠色通道。2014年,廣漢市氣象局共完成三水、連山、松林、新平、和興、金輪6個鄉鎮的戶外電子顯示屏建設,實時發布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鄉鎮宣傳信息及農業需求信息等。
1.3 “直通車”式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小麥、油菜是廣漢市大面積種植的小春作物,2012年冬到2013年春,廣漢市出現冬春連旱,坡臺地作物受害更甚,針對干旱,廣漢市氣象局積極開展“直通車”服務,組織農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旱情調查,第一時間把氣象信息和對策建議傳遞至農戶手中,在市局人影辦的協調指揮下及時抓住有利降水時機開展增雨作業,取得了較好的增雨效果,緩解了旱情。
2 廣漢市氣象為農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對氣象知識的了解較少
當前,一部分農民不懂得充分利用先進科技種田,還在沿襲著傳統的種植制度和模式,生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合理指導農業生產,也不會根據天氣氣候變化靈活種植。如很多時候盲目在不合時宜的天氣條件下播種等,導致爛種、幼苗受凍等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農業生產效益[1]。
2.2 農民獲取氣象服務信息的渠道有限
盡管氣象信息傳播渠道不斷拓寬,但由于農民文化層次較低,獲取農業氣象信息的渠道仍較為有限,再加上災害性天氣信息的傳播通常先報告至政府領導,然后再逐級向下傳遞,更加延誤一些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信息的及時發布和有效接收,農民不能及時有效地了解掌握天氣變化,進而也就無法根據天氣信息科學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及各項活動。
2.3 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單一
農民僅僅了解天氣預報信息是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很多農戶特別是專業種植大戶、種植基地需要氣象部門提供具有針對性、專業性的氣象服務產品。而當前基層氣象部門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還有待加強,農業氣象科技服務信息產品單一,大多還是常規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服務產品內容缺乏針對性、專業性和技術含量,單一的服務產品已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3 為農氣象服務發展對策
3.1 開發研究豐富多樣的氣象為農服務產品
隨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發、多發,現代農業生產對氣象服務的依賴性及信任度越來越大,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面臨著更高、更迫切的需求。針對這一需求,氣象部門要不斷創新氣象為農服務形式,不斷開發適合現代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個性化、專業化、特色化的服務產品,真正實現氣象為農服務目的。
3.2 完善氣象為農服務機制
建立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應急機制,加強地方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由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帶動多部門聯動,逐步建立和完善穩定的氣象為農投入保障機制,深入農村開展氣象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順利開展[2]。
3.3 實現多元化氣象信息發布渠道
進一步加大為農氣象服務信息發布渠道,充分利用電視、手機、報紙、廣播等傳播手段覆蓋面,并多方籌措資金加快電子顯示屏和鄉村大喇叭建設,實現鄉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全面覆蓋,將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傳遞到農民手中,并充分利用社會上各類電子顯示屏等資源及時有效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逐步拓寬氣象信息覆蓋面,確保為農氣象服務信息進村入戶。
3.4 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應進一步完善人影管理體系,優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加強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指揮調度、安全監控系統,努力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科技含量,增強人影作業效益評估,實施科技創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3-4],不斷使人影工作向著更加規范、安全、科學、效益的方向發展,在不斷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的基礎上,提高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益,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支撐力和全縣農業生產保障能力。
4 參考文獻
[1] 孫川,陳佩雯,毛科.論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2015(3):35.
[2] 蘇振甲,文悸超.新形勢下氣象為農業服務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性措施[J].科技向導,2013(1):8.
[3] 王立山.邱縣氣象為農服務現狀和存在問題淺析[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5(8):164.
[4] 張武龍.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調研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1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