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展 劉馨予 梁曉晨
摘 要:在裝飾藝術紋樣中,紋樣的圖形元素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是人物圖形紋樣、動物圖形紋樣、植物圖形紋樣以及幾何圖形紋樣。作為裝飾藝術紋樣元素,上述幾種圖形元素可以單獨構成裝飾藝術品,也可以多種組合構成裝飾藝術品。裝飾藝術之所以被稱之為裝飾藝術,是源自其獨具個性的表達方式,裝飾藝術在某種意義上屬于特殊信息的結合體或者是完整的“文章”,如此看來獨立的個體紋樣也應屬于組成“文章”的“文字”,看似毫無規律,實則有秩序可循,有章法可鑒。
關鍵詞:裝飾藝術紋樣;植物圖形;圖形元素;裝飾藝術;秩序性
1 裝飾藝術紋樣中圖形元素的符號化設計
裝飾藝術紋樣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絢麗多彩。有學者這樣概括裝飾藝術紋樣的設計手法:“省略”是對自然形態的簡潔化,減去繁瑣細節,以突出整體的特征與個性;“夸張”是對自然形態的某些部分進行裝飾變形,使特征與個性更加突出,更加典型;“添加”是運用附加組合的方式在圖案中添加裝飾,使其更加豐富,更加理想;“分解”是運用形與形之間的相互疊合,或者是運用點、線、面對圖形進行分割,以達到更加豐富、有變化的裝飾效果。上述表達在技術層面是無可爭議的,也可以說是標準化教學的模式概念。然而在研究裝飾藝術紋樣的過程中,局限于此仍遠遠不夠。在裝飾藝術中,有人物圖形紋樣、動物圖形紋樣、植物圖形紋樣以及幾何圖形紋樣,在一個籠統的范疇中研究裝飾藝術紋樣的圖形元素,應考慮到不同的文化藝術基礎,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無論在古代東西方裝飾藝術中運用到了何種元素或者元素組合,裝飾藝術紋樣中的圖形元素設計不應劃歸為某一種藝術流派或設計風格,裝飾藝術紋樣中的元素組成和元素運用皆具有傳承性與仿照性,而不能簡單地用風格流派將其劃分概括。在裝飾藝術中,不能把“裝飾”僅僅看做裝飾。在遠古時期,人類在滿足自己生存需求的過程中,裝飾圖形元素伴隨而生。早期的圖形元素中常見的是幾何圖形紋樣,看似簡單的重復與簡單的幾何造型,卻包含著高度統一的秩序性。原始圖形元素是一種信息的集合體,原始社會中生存的人類賦予其記載或傳播的功能性使命。在設計創作過程中,通過工藝表現方法以達到“空間填充”的效果,并據此來滿足部分階層的需要。
2 裝飾藝術紋樣中植物圖形元素的符號秩序性
模仿是一種高效快速表達意識的手段,植物圖形元素取材于自然界,根植于裝飾藝術題材。相對于人物圖形紋樣、動物圖形紋樣以及幾何圖形紋樣,植物圖形紋樣所代表的映射似乎沒有非常具象或具體,有些植物圖形紋樣是在漸變過程中逐漸對植物圖形產生更為概括的提煉,而有些植物圖形紋樣是在有意無意的人類活動中逐漸產生變化的。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具有一定秩序的排列組合,這是為了更好的生長;在裝飾藝術中,如果把描繪捕獵、祭祀、重大歷史事件等作為裝飾藝術品的創作主題,那么植物圖形紋樣就是對創作主題的鮮明體現。對于裝飾藝術紋樣中的植物圖形元素,通過視覺系統、效果表現、符號設計三個方面對植物圖形紋樣的符號秩序性進行闡述。在裝飾藝術中,將單個裝飾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即得到一個獨立的個體圖形元素,那么該個體圖形元素在單個裝飾藝術元素中擔當何種角色?其在視覺系統中又要傳達出何種概念?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均以視覺為中介,通過視覺感官初步識別與分析,使得藝術品與受眾群體之間產生共鳴效果,因此裝飾藝術在表現形式上也是如此。植物圖形元素與其他圖形紋樣的角色一樣,都是傳達信息或是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如此類的圖形紋樣設計,不能一步到位,也不會一版定型,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含義,目的是滿足視覺需要。古代人類可能會對不了解的圖形紋樣進行全真模仿,但后來的圖形紋樣中,不同的植物圖形元素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屬性。視覺要素并未消減,反而更具設計感,在裝飾藝術中諸如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圖形紋樣的產生方式即遵循上述規律。二方連續是指一個獨立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反復連續循環排列,產生優美且富有節奏和韻律感的橫式或縱式帶狀紋樣,亦稱之為花邊紋樣;而四方連續則是指由一個獨立紋樣或幾個紋樣組成一個單位,并且向四周重復連續和延伸擴展而成的圖案形式。由此可見,一個獨立元素的重復排列也可構成頗具美感的裝飾藝術圖案。植物圖形紋樣所蘊含的視覺力量并不亞于動物圖形紋樣或人物圖形紋樣;當然也有植物圖形紋樣不能達到的視覺效果,這在美學中也是有相對局限性的。裝飾藝術中的圖形紋樣在被遠古人類創造伊始即是一種記載或傳達信息的載體,因此在后來的美學概念中,植物圖形紋樣相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裝飾藝術中用寥寥數語來概括其藝術內涵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因為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太過繁復;如果把裝飾藝術進行劃分,并輔以心理學認知就會顯得更加明確——植物圖形元素在裝飾藝術中有著純粹的表現力,與其他圖形元素對比即可發現重復的圖形紋樣會降低裝飾藝術品的價值,而裝飾藝術中多用重復的表現手法,是借以強化表達再現生命。
3 結語
任何圖形元素的出現都不是憑空而無章法可循的,但這仍無法具體解釋植物圖形元素為何會出現。經過周密的調研與系統的梳理,筆者認為不妨將其歸結于從某種簡單的形式開始,在諸多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最終產出于能工巧匠之手。在裝飾藝術的秩序性中,植物圖形元素是具有節奏韻律的設計,該現象或多或少地被認為是一種附屬。但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其實不然,這是一種滿足人類對于裝飾藝術需要而被刻意創作形成的效果,正是由于秩序結構的多樣化,才構成了裝飾藝術豐富而有趣味的形式美感。
參考文獻:
[1] 阿洛瓦·里格爾.風格問題[M].劉景聯,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徐書城.中國繪畫藝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3] 吳山.中國歷代裝飾紋樣[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4] E·H·貢布里希.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范景中,楊思梁,徐一維,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劉鵬展(1989—),男,甘肅白銀人,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廣西藝術學院柒萬里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設計藝術。
劉馨予(1989—),男,江蘇連云港人,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廣西藝術學院黃盧健教授,研究方向:動畫藝術語言。
梁曉晨(1988—),男,山東東營人,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廣西大學帥民風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