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藝術超越了單一媒介的局限性,兼容了以往藝術的所有優點。動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的升華,動畫藝術進入新媒體時代后,要想爭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必然根據新媒體的特征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不僅僅體現在它自身的藝術性會越來越成熟,同時也會結合其他的媒體產生更加豐富的形式。
關鍵詞:新媒體;動畫藝術;形式;受眾;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數碼為媒介,以網絡為平臺的新媒體藝術,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全球各地崛起。這種有別于傳統媒介的藝術形式,主要依托于前沿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成果,采用新的藝術技法和表達媒介,彰顯人文關懷與藝術反思,表現出鮮明的生態文化特征和信息文化特征。
新媒體藝術超越了單一媒介的局限性,具有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等綜合媒介效應,兼容了以往藝術的所有優點:既具備廣播電視的直觀、動畫的聲畫系統,可以毫不影響電視、電影語言的運用,又具備了印刷媒介運用文字傳達深刻的思想,進行準確定性的優勢,可以同樣含蓄、婉約地營造意境;同時也彌補了兩大傳統傳播媒介的不足,更增加了其藝術性、立體感和真實性。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舊媒體”而言,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歷史性變革的一種媒介形式。本文結合動畫藝術,來闡述新媒體藝術的新意。
動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的升華,也是現代社會的朝陽藝術。但大多數國人對動畫的理解仍僅僅停留在紙本和影片式動畫這一階段。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動畫從傳統媒體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并運用新媒體藝術多元化的形式,拓展了動畫藝術的發展空間。傳統媒體中的動畫藝術,主要是通過電視、電影和少量戶外媒體進行傳播。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方式的局限性。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讓動畫藝術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動畫藝術應當秉承新媒體時代的藝術精髓,加強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進行多向交互、深度參與,加強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從而達到體驗式審美。
1 形式的互動性
互動性應該是新媒體藝術最重要的特征。在新媒體藝術中,“媒體”是具有雙重身份的,一方面它是藝術的載體;另一方面它又是大眾傳媒。這雙重身份就決定了“互動性”的產生,同時也決定了“互動”必然是這樣的互動:作品本身內部的互動,作品與來訪者之間產生的互動,甚至來訪者與來訪者之間產生的互動。作品本身內部的互動性基本上是藝術家預設的互動,一般要通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屏幕來展現。而各個環節又能巧妙地銜接,相互制動。作品與來訪者之間的互動以及來訪者與來訪者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常見的互動方式,主要是來訪者通過作者預設的一些操作系統與作品之間產生直接互動,這一參與引發了作品的一系列轉化,包括影像、造型、意義,同時也改變了來防者的意識,從而不斷進入一個“活的互動空間”的新情境。來訪者與來訪者之間的互動主要是以互動裝置和網絡多媒體的藝術形式表現的,作品除了帶給觀眾很強的趣味性外,也拉近了現實中人與虛擬影像的距離,實現了人與機器的對話、虛擬與現實的互通。
動畫起源于藝術,并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相應地改變著自身的面貌。新媒體的興起建立在數字技術的發展之上,而動畫藝術與新媒體結合之后所產生的動畫形式也都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技術的特征。動畫的發展經歷了手工階段、機械階段以及現在的電子階段。在手工階段和機械階段,人的智能是主導的,但在電子階段,電腦不但將人從漫長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還創造出人類智能在想象中才能完成的畫面。比如說電影《阿凡達》就是技術與藝術結合后的代表作品,是新媒體藝術互動性的表現。
2 受眾的細分化
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交互性。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網絡的受眾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新媒體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傳統媒體,它并不滿足于將信息傳達給受眾,還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受眾的信息利用效率。因此,網絡世界里的各家媒體需要應對受眾的多種心理需求,它們會更加注重信息內容的傳播效果,來迎合受眾的不同需求。網絡作為一種載體和媒體,可以提供給網絡受眾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滿足受眾不同的心理需求。新媒體的用戶高度集中在年輕化、時尚化,并且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人群身上。手機是新媒體的另一重要陣地,年輕人是手機上網用戶的主體,且用戶年齡有上升趨勢。手機電郵、手機和手機支付等移動商務功能的不斷完善,高學歷人數的比重將快速增長,而學生、自由職業者、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據了手機網民的主體。新媒體的第三個代表是數字電視,數字電視的受眾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電視迷,他們愿意花額外的錢看電視;另一類是都市女性,她們好奇心強,愛趕時髦。這兩類人都不一定是高收入人群,但他們愿意為這些差異化的服務付費。
新媒體時代的動畫傳播主要依賴于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所以其受眾和傳統動畫的受眾并不相同。新媒體時代的動畫具有多樣性,如今動畫藝術不再僅僅屬于兒童。在設計新媒體時代的動畫時,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會有針對性的內容,細分市場、細分受眾是實現有效傳播的必經之道。做好受眾的細分,會使不同年齡段的受眾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3 對媒體的依賴性
在藝術史上,沒有哪一種藝術能像今天的新媒體藝術一樣對“媒體”有著如此強的依賴性,對媒體的駕馭往往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創作手段是“媒體”。從藝術媒介的演變可以得知,新媒體藝術是隨著影像媒體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由創作到展示的整個過程都是建立在媒體支撐基礎上的。第二,“媒體”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新媒體藝術中,“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不僅僅是一個中介,一種創作手段,它經常作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而存在。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動畫藝術的創作形式也結合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從數字畫板到數字合成,新媒體技術加強了動畫創作的便利性,并改變了視覺制作過程中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流程。與傳統的動畫創作方式相比,結合了新媒體技術對“媒體”的利用,能夠得到更為精確的控制,并將各種動態分鏡、時長節奏、背景音樂和配音等細節都通過媒體處理得更為完善,提升動畫中后期的制作效率。同時,新媒體平臺的多種媒體技術結合應用,也推動了動畫創作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立體動畫、交互動畫等動畫形式的出現。
4 結語
以上是對當前新媒體藝術之新意的分析,本文認為,與傳統媒體藝術相比,當前的新媒體藝術主要新在以上三個方面。在這里要說明的是,新媒體藝術具有的這三個特征并不是說每個新媒體藝術作品都要同時兼具這三個特征,一般來說,單個作品只具有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特征。當然,這幾個特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藝術不斷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新媒體藝術特征也會呈現出其他傾向。對于動畫藝術來講,動畫原本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最早可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起點。而今新媒體藝術大行其道,動畫不再單純局限在傳統媒體中,新媒體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必然會給動畫藝術的創造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隨著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動畫藝術將具有更深厚的潛力。可以預見,動畫會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地增強自身的生命力,畢竟動畫藝術進入新媒體時代后,要想爭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必然要根據新媒體的特征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不僅僅體現在它自身的藝術性會越來越成熟,同時會結合其他的媒體產生更加豐富的形式。
作者簡介:曾沛穎(1991—),男,江蘇揚州人,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動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