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培養的學生是全方位發展的學生,無論是對文化知識的底蘊培養,還是在藝術學習中的培養都要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舞蹈教學中更重視學生的協調能力以及欣賞音樂和感知音樂的能力。所以,高校可以借助音樂課程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并且讓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真正地與音樂融合,真正地達到內涵和形體統一的美。因此,音樂課對于學生的舞蹈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音樂課也是促進高校舞蹈教學發展和改革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音樂課;舞蹈能力;作用;培養;因素
我國高校是綜合性學校,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發展,而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課程,舞蹈是培養學生形體的關鍵課程,所以音樂課程和舞蹈的相結合,能夠培養出高文藝素養的學生。同時,音樂課在舞蹈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在編排舞蹈和學習舞蹈的能力,通過感知音樂的內涵,真正的理解舞蹈的含義,這對于舞蹈教學十分的重要。因此,音樂課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1 對舞蹈作品的表現產生影響的因素
1.1 純粹的對舞蹈動作進行模仿,不具有音樂的美感
現代高校學生在學習舞蹈動作的時候主要是以模仿為主,而模仿是學習舞蹈起步的學習方法,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加,學習舞蹈的時間不同,不僅要重視對舞蹈內容的學習和表現,同時也要重視表現音樂的美感,這樣的舞蹈才是高校應該表現的。然而,由于現代的高校舞蹈教學還是以模仿為主,所以導致音樂缺少靈性,這就是高校的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借助于高校音樂課,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美感的理解,從而在學習舞蹈動作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含義,這樣的舞蹈表現是具有美感的,也不是純粹的模仿舞蹈動作所能帶來的效果。
1.2 在舞蹈動作的學習和編排過程中,不能理解音樂的含義
舞蹈是音樂內容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身體,而靈魂的思想表現要舞蹈的動作來展示,所以需要學生真正的理解音樂的內容以及情感的含義,這樣才能保證在學習的過程中,讓音樂與舞蹈更加的融合。但是,目前高校的學生在學習舞蹈和編排舞蹈的過程中,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音樂的含義,所以導致舞蹈動作和音樂的內容不能相容,從而感覺不倫不類,這樣的舞蹈動作讓人感覺有一種違和感。因此,高校要改變這種情況,在舞蹈教學中就應該重視音樂課的學習和安排,這樣讓學生通過音樂課可以真正地感受和學習到音樂的內涵和魅力。
2 音樂課在培養學生舞蹈能力中的作用
2.1 可以通過音樂課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舞蹈在表現的過程中是需要隨著音樂節奏一起舞動的,所以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節奏感,這樣才能在學習和編排舞蹈動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錯誤,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就要通過音樂課。高校開設的音樂課,內容和形式都是比較豐富的,無論是民族音樂,還是通俗音樂等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同音樂的節奏,通過潛移默化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節奏感,這對于提高學生舞蹈的節奏感十分的重要,而且高校的舞蹈編排并不局限于音樂課本中的音樂,很多傳統的或是流行的音樂都可以成為舞蹈編排的音樂節奏,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音符節奏,感受一下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區別以及節奏感。例如,高校在開運動會的時候經常會需要啦啦操表演,而啦啦操就是舞蹈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更需要注重的是節奏感,所以要選用節奏特別強烈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保證啦啦操的學習和鍛煉更整齊,像歐美AKON大師級的創作歌曲——what you got(feat)就是啦啦操編排的重點歌曲。
2.2 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的旋律表現舞蹈的張力和表現力
舞蹈是通過形體來表現音樂的內涵以及舞蹈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舞蹈中每一個動作的力度,都代表著這一段的感情是怎樣的。所以,學生要想完美地表達出舞蹈的內涵和情感,就要保證對舞蹈動作有一定的表現能力,也就是舞蹈的張力和表現力是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也是音樂課培養學生舞蹈能力的重點方向。音樂課教導學生注重表達對音樂和舞蹈的內容,是為了讓舞蹈鮮活起來,而不是讓學生單純的模仿動作,這樣的模仿是枯燥無味的,只有學習基礎舞蹈的時候,才會要求學生模仿動作,在高校更多的也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對舞蹈的理解。因此,一定要培養學生在舞蹈中的表現能力,并且要提高學生對舞蹈動作張力的掌握能力,尤其是音樂課可以通過學生對音樂旋律的感受和掌握,把精神真正地融入到音樂中,感受其中的內涵,這種就能在舞蹈中表現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舞蹈也具有了表現力。例如,高校在選擇音樂的時候,需要選擇類似于歐美傳統舞蹈《燃燒地板》,這樣的舞蹈表現力是極強的,而且其中的舞蹈動作的張力也十分的到位,表現的內容和情感也是十分的強烈。
2.3 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以及編排舞蹈的靈感
學生想要學習和編排舞蹈,首先就要保證有足夠對音樂理解的能力,不僅要掌握音樂的節奏感,還要掌握音樂的情感和內容,才能編出具有內涵的優秀舞蹈,而這樣的舞蹈無論在形態和節奏,還是思想感情以及內容上都是舞蹈中比較完美的表現。所以,高校開展音樂課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提高自己關于音樂和舞蹈的靈感,因為只有不斷涌出的靈感,才能保證創作出的舞蹈是就有靈性的,舞蹈不是死物,而是靈魂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音樂課在選擇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的時候,要選擇激發學生靈感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多觀看不同的高級的舞蹈,在不同的音樂環境的熏陶下,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感覺,這樣的靈感是與眾不同的,是具有創新的。另外,音樂課在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音樂的選擇,還要考慮到可以和詩詞的結合,這樣的舞蹈編排也更具有意境。例如,我國現代舞的拓荒者金星老師,在編排以“風”為主題的舞蹈時就利用詩詞和柔和的音樂,這樣的結合讓舞蹈變得更有靈性,這也是學生需要通過音樂課學習的東西,也是音樂課培養學生舞蹈能力的重要環節,不是單純根據音樂改變舞蹈,就能讓舞蹈具有內涵。
3 結束語
音樂是舞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構成舞蹈的重要因素,而只有真正的理解音樂的含義,才能編排出具有內涵的舞蹈動作。所以,高校借助音樂課來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把音樂和舞蹈融合在一起,讓舞蹈的動作和靈魂交融在一起,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感知能力以及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舞蹈的張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高校可以通過音樂課,解決學生對音樂感知能力差的情況。因此,音樂課對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可.試論音樂課在舞蹈學生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26):787-788.
[2] 祝蘇珊.淺談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J].戲劇之家(上),2013(05):132-133.
[3] 寶嬋.淺談舞蹈與音樂的關系[J].現代交際,2014(05):76.
[4] 白瑪央吉.淺談音樂和舞蹈的融合與促進關系[J].黃河之聲,2013(03):115.
作者簡介:譚委(1979—),女,貴州銅仁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