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曉
(貴州省財政學校,貴陽 550001)
“2.5+0.5”辦學模式下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設計
劉 曉
(貴州省財政學校,貴陽 550001)
為滿足我國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加強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體系建設的需要,中職辦學模式將由“2+1”模式改革為“2.5+0.5”模式,原有的課程設置已經不再適使用,本文就“2.5+0.5”辦學模式下的課程設置進行探討,以期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2.5+0.5”辦學模式;中職;會計課程
在“2.5+0.5”的模式下,學生較之以前多一個學期在校學習,更有利于充實和拓展專業理論和技能水平,畢業后將主要從事于中小企業和會計服務機構。因此,結合行業企業用人要求、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規定,確定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出納、辦稅員、會計核算崗位及財經相關服務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較高會計崗位技能;身心健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專業人才應具備如下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
1.1職業素養
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明辨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尊重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范和企業規章制度;了解會計職業生涯的發展要求,具有正確的職業思想,有適應崗位變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大局觀;積極接納意見、建議和批評,善于自省;具有自主繼續學習的能力。
1.2職業技能
1.2.1職業知識技能
職業知識技能是指為從事會計及會計相關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主要是指具備基本的文化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技能知識、會計核算基本理論知識、財經寫作知識、收銀員基本理論知識、財經法規、各稅種的基本征收制度及納稅申報的內容、會計電算化實務相關理論知識等。
1.2.2職業操作技能
職業操作技能是指從事會計及會計相關工作時能熟練運用的崗位操作技能。包括熟練進行手工點鈔、人民幣防偽鑒別、傳票翻打等;標準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正確完成基本會計業務處理;準確登記各類賬簿;會編制會計報表;熟練操作財務軟件;正確計算稅費,進行納稅申報;會成本費用歸集和分配等。
根據對貴州省財政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研,目前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崗位為收銀員、財經文員、辦稅員、出納、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每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如下。
2.1收銀員崗位
收銀員崗位主要完成使用各種收銀設備,做好收款、結賬等收銀工作。要求掌握收銀員工作規程;在現金收付和銀行電子收款中做到快和準,不錯收、漏收和多收;正確填寫內部繳款單,會打印每日賬單,辦理交接手續;正確、快捷地輸入各類消費單據,打印消費賬單;流利地進行交流、溝通等。
2.2財經文員崗位
財經文員崗位主要完成文件收發存檔、會務工作、商務文案寫作、工資統計、社保申報、辦理工商登記等工作。要求能知曉基本的經濟法律法規知識,如經濟法、公司法等;熟練運用辦公設備及軟件;撰寫常用事務文書并管理公務文書、檔案;進行社保等辦理工作;會做一些基礎性的會計核算和統計工作;掌握企業的運作流程和工商登記操作知識;進行一定的策劃宣傳,處理公共問題等。
2.3辦稅員崗位
辦稅員崗位主要辦理稅務登記,計算企業應繳的各種稅款,并進行申報和繳納稅款等。要求能辨別企業經濟業務活動涉及的不同稅種;根據國家稅收法規的規定完成相關稅種納稅申報,并進行會計處理;收集與整理和各稅種有關的會計資料等。
2.4出納崗位
主要進行現金核算與管理、銀行結算與管理。
(1)現金核算與管理:要求能按相關法律法規和單位業務程序辦理現金收付款業務;審核現金收付憑證并正確登記現金日記賬;按規定保管現金、空白支票和印章等;按時盤點并編制現金盤點表;定期編制出納報告單,并與總賬會計對賬后結賬;準確填制支票;及時整理現金憑證、單據和賬簿檔案等。
(2)銀行結算和管理:要求能準確填制銀行結算票據和憑證;熟練進行銀行收款結算;在辦理銀行付款結算業務時,審核附件金額與付款金額是否一致,并審核內容真實性和完整性;及時登記支票登記簿;審核合同文件;規范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會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并查找差錯等。
2.5財務會計崗位
財務會計崗位主要是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地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核算、反應和監督,并提供所需會計信息。要求能分析經濟業務類型,準確使用和設置會計科目;正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會計賬簿并規范登記;編制基本財務報表并進行簡單財務分析;完成成本費用歸集與分配,進行成本分析;較好使用財務軟件等。
2.6成本會計崗位
成本會計崗位主要是準確、及時地核算企業各類產品的成本,對企業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控制、分析及考核。要求能審核材料出入庫單據;填制存貨相關的憑證;登記存貨相關賬簿;審核采購、銷售合同;對制造費用賬務處理;核算產品成本;定期或不定期協助物資中心抽查盤點庫存材料;對企業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及考核等。
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結合主要職業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本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為具備理論知識平臺、重實踐和從業資格能力培養,構建強素質、精技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模塊化課程體系”。該模塊化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專業技能兩大模塊構成,其中專業技能模塊含專業核心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和實訓實習等四個子模塊。據此進行教學安排,見表1。

表1 教學安排表
4.1符合職業教育“立交橋”的發展趨勢
國家正大力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以高等職業教育為樞紐,縱向實現向下帶動中等職業教育、向上延伸到本科高等教育;橫向實現與普通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相互聯系,形成縱橫互通、溝通順暢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此,在課程設置中,考慮學生未來橫向、縱向發展,在專業拓展課程中開設企業理財實務、會計查賬實務等,以便為學生未來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4.2促進職業技能培養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新模式下,利用學生在校時間長,加強實踐性教學部分。例如:將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分成第一學期和第五學期各開一周,第一學期開設手工沙盤使學生在游戲中對企業經營過程有大致了解,第五學期開設電子沙盤,使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將所學習的知識綜合運用。
4.3有助于資格證考試
學生在在校期間要參加收銀員證、計算機系統操作員證、會計證、助理會計師證等相關考試,因此該課程設置結合考證要求及內容開設相應課程,如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證考試中過關率較低的課程,考前集中培訓效果較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新辦學模式下時間相對充裕,因此分學期開設,逐步深化,加強練習,以此提高學生過關率。
4.4促進學生就業
此課程設置更考慮學生的就業需求,會計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不一定都依據《企業會計準則》,還可能依據《小企業會計準則》或其他行業制度,所以開設“小企業財務會計+行業會計”綜合性課程,以便結合學生就業趨勢作就業指導;還一部分學生選擇銷售、電商等工作,因此開設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拓展課程幫助學生未來可以跨專業工作。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4
G712.3
A
1673-0194(2016)18-0225-02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