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明
摘 要:本文運用了文獻分析法、走訪法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發展狀態,發現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失衡、課程內容缺乏綜合應用能力、教材內容不夠豐富等發展問題。對此,結合基本教育方針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提出基本改進策略,從教學目標構建、 特色教學內容、 多種教學方式上進行主要策略闡述。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發展問題;改進策略
高職院校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院校類型之一,其教育重點是幫助國家培養具有生產、服務、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由于高職院校在我國的發展時間比較晚,再加上硬件等配置上的落后,使得高職院校起初發展緩慢。直到上世紀末期,我國高職院校數量不斷攀升,開始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在這一階段里,高職院校發展迅速,對其辦學質量來說有了很大的要求和難度。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各工作也在不斷地改進和落實中,其中體育課程的改革發展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只有充分地認知到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性人才。
一、研究主體與方法
(一)研究主體
主要研究主題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和走訪法來搜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相關資料,了解當前體育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以及教學成效,并走訪了數十所各類高職院校,與相關課程的教師和領導進行溝通交流,明確當前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獲取相關建議。
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失衡
高職院校相對于普通高校來說,其差異性在于高職院校的教學培養計劃是幫助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其培養計劃有明確的職業導向,幫助實現課程教學與實際崗位能力相對應,通過課程學習和內容補充來獲取基本職業技術。結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目標上來說,需要重視課程與實際崗位技能需求之間的轉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辦學質量。但就當前高職院校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來說,在目標培養計劃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相關部門并沒有重視到這一內容的重要性,忽視了課程目標制定與崗位人才對接的有效關聯。
(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陳舊,形式簡單
除總體教學目標以外,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還有許多方面都與普通高校的課程教學無實質性差別。比如教學內容上,高職院校也是以幾個主要的運動項目訓練為主,包括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等等。根據調查內容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的開展下也與普通高校相同,并沒有開設一些針對職業性質的項目訓練。從一定角度來說,目前不同職位所需要的身體素質都有所側重,譬如對于一些經常出差和考察較多的職業來說,要求下肢力量較好。而對一些文案工作來說,更需要肩頸訓練來滿足崗位所需,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
(三)體育課程評價方式單一
從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反饋方面來說,高職院校往往在這方面做的不盡人意。不僅沒有重視到對學生個體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況的了解和考察,并且在技能訓練等內容評價方式上過于陳舊、單一,無法真正考量到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忽視了課程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課程評定上并不真實、有效。并且大多數體育課程最終的考核評價都采用同一標準對全體學生進行統一性評價,完全忽略了個體發展。
(四)課程資源匱乏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資源相對較為匱乏,沒有專業化的平臺給予課程充分的教學素材和信息參考,并且在配套設施上來說也相對欠缺。盡管,仍舊存在大量的教材編寫,但基本上與普通高校的內容相似,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的性質進行內容編寫,因此都不具有參考意義。
三、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建議
(一)重新構建體育課程目標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需要兼并基本的體育課程內容,同時根據職業性需求進行課程改革。首要內容就是需要找準課程定位,將其與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相區別,重新審視和定位,制定一套符合職業性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案。重新構建體育課程目標內容有以下幾點: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運動習慣;改善體質狀況,建設體育文化;明確職業崗位差異,針對性設計課程;培養體育精神,強調運動育人。
(二)分析職業類型,形成特色教學
職業病是目前社會工作人士無可避免的問題之一,為了預防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也產生職業病,必須在校期間做好預防工作。因此,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首先要對不同專業和崗位輸送進行分類,明確不同崗位所會面臨到的職業病,了解預防此類職業病產生的基本需求,再來對不同職位的身體需求和能力要求進行整合,從而結合這些內容來對設置不同的體育課程,使其具有多樣選擇性,讓學生能夠在在校期間了解到職業身體素質需求,來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和練習中去,從而預防今后會出現的各類職業病。
(三)豐富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需求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開創出新的模式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了讓學生能夠投入到體育課程其中,需要搭理開展“三自主”的教學模式,包括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個體自主學習。在實現這種模式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課程老師首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再來開展三自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來領會到課程要點,掌握到課程基礎知識,最后感知到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道理。這種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教學資源和課程制度規范,因此當前的高職院校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該課程的未來發展,并盡早進行課程定位,開發更多的教學資源來豐富課程內容,構建完整的課程教學制度和形式。
參考文獻:
[1]劉守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優化與重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12.
[2]陳勇.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若干概念界定與教學設計[J].浙江體育科學,2013(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