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琬娜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1
摘要我們黨最大的優勢是與群眾關系密切,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與群眾的關系,在新形勢下,尤其需要注意此問題。文章簡單分析了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黨群干群關系的路徑。
關鍵詞新形勢 黨群干群 優化路徑
一、新形勢下黨群干群關系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來看,黨群干群關系非常健康和和諧,但在特定環境、時間及實際工作表現出疏離甚至緊張尖銳的黨群干群關系。
(一)黨群干群關系關系復雜化
黨群干群關系出現了多種矛盾,矛盾主體及范圍在逐漸擴大。主體從退休工人擴展到在職工人教師、退伍軍人、法律工作者等;范圍也從經濟方面擴展到了文化、思想方面,并且每個領域中的區域也在不斷擴大;此外,隨著矛盾范圍和主體增強還有矛盾的突發性、群體性和組織性。
(二)群眾對當下腐敗現象、貧富差距擴大等不滿
多數群眾恨透了貪污腐敗現象和黨干部中不正之風,甚至有極少數群眾已經不信任黨組織,如此一來,會逐漸演變成不信任執政黨。目前,一部分低收入群眾對當下的分配制度相當不滿意,尤其是收入的差距和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下,這部分群眾對現實的滿意程度極低。
(三)黨干群干的群眾工作不到位
在農村黨群干群關系中,隨著群眾的民主、維權和法制意識增強,黨干部的群眾工作方式若不做出適當的改變,就不能適應當下群眾意識,群眾的對組織的滿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新干部對農村的群眾觀念意識不強,不了解群眾的需求,不會說切合群眾實際的話。部分老干部還沒有完全適應新型黨干群關系,習慣利用舊辦法、老手勢來處理群眾問題,群眾與黨組織和干部的關系會越來越疏離。
二、新形勢下優化黨群干群關系的路徑
(一)優化制度路徑
黨群和干群關系可以將制度作為著力點,注重制度化建設,健全各項制度,逐漸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黨內民主制度和監督機制。
1.黨內民主制度。完善黨務公開制度,明確公開范圍及內容,關心群眾所關注的難點;健全與群眾的溝通機制由于我黨隊伍龐大、組織要素復雜、利益群體多樣化,組織之間和組織與群眾之間的溝通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建立起突破時空的溝通機制。進一步完善選舉制度,細化選舉環節,優化直接選舉、競職選舉和差額選舉的制度,規范選舉程序。
2.基層民主制度。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和居民自治制度,保障群眾的政治參與性,實現群眾的監督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第一,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需要規范村委會的選舉工作,對選舉程序、標準等進一步優化,充分保障群眾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優化民主決策機制,正確處理村黨支部與村委關系;強化民主建設和監督機制建設,增強群眾的民主監督力度,保證村民自治高效運轉。第二,健全居民自治機制,要保證居民對區內事務的監督,增強居民對干部的評議;還要完善決策制度,增強居民決策能力及力度,保證社區內事務決策具有民主性、科學化。
3.監督制約機制。完善的監督機制可以保證干部的權利運行透明化,是密切群眾關系的重要手段。第一,完善權利制約制度,避免權力被濫用,權力運行規范化,促使干部正確行使權力。第二,健全監督機制,維護群眾利益。黨內外監督和上下監督合力形成完善的監督體制機制,強化群眾的民主監督,保證權力透明化運行。第三,做好監督工作。重塑腐敗不正之風,關心群眾利益,處理群眾難題,強化反腐倡廉建設。
(二)做好黨群干群工作
做好黨群干群工作,完善組織網絡,創新工作方法,強化群眾建設,增強感染力及親和力,提高工作實用性和適用性。
1.健全組織網絡。群眾工作的組織網絡是關系到群眾的實際利益,可以分為內外網兩方面。內網是黨組織內部作為一個整體,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的組織網絡。外網包括了社會組織、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群眾組織,是群眾工作正常開展的輔助力量。增加組織的覆蓋面,盡力做到群眾工作無盲區,黨領導無盲點;提升組織的總體合力。組織內網中要重視頂層設計,各個部門要加強交流溝通,相互幫助,各個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指導群眾工作,避免重復造成資源浪費。增強團體建設,發揮出他們的橋梁作用;還進一步優化基層組織,健全自治制度;促進社會組織的發展,提升社會責任意識。
2.優化工作方法。進一步優化說服教育的方法、示范引導方法,適當加大經濟常識、民主法治及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細化說服教育,統一群眾思想。黨群干群干部還要起帶頭作用,以行動服人,深化群眾對組織方針等的認識,具體表現為增強技能和知識,轉變觀念;此外,還要優化提供服務的方法。為群眾服務是黨工作的重點,將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落腳點,深入到群眾中去,解民憂、釋民惑。
參考文獻:
[1]楊昕.論新形勢下密切黨群關系的路徑選擇[D].導師:張榮臣.中共中央黨校,2012.
[2]黃燕飛.新形勢下改善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的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5.04.
[3]王倩倩.論新時期和諧黨群關系的構建[D].導師:付敏.西南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