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瀟瀟
摘 要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分析師扮演著重要的信息中介角色。本文回顧了對分析師盈利預測的有關影響因素相關國內外研究文獻,發現分析師預測受到企業特征、企業行為、分析師自身因素、宏觀經濟和會計準則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 分析師 盈利預測 影響因素
一、引言
隨著分析師行業的成熟和信息傳播成本的降低,分析師預測逐漸成為市場上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盈利預期的代表。分析師將信息提供給投資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協助投資者作出比較合理的投資決策,使得資本能夠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同時,企業實際公布的盈利如果和分析師預測不同,企業股票價格也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目前,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盈利預測的準確度、分歧度、偏差度等盈利預測特征,以及公司特征和分析師特征如何影響盈利預測;二是分析師預測和股票的關系;三是直接把分析師盈利預測應用到價值評估模型中,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或系統風險。
二、國外研究
(一)企業特征與行為對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影響
關于企業特征對預測的影響,主要研究的方面有公司規模、企業過去盈余的特點、行業因素、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機構投資者的持股狀況、無形資產的確認等。
在公司規模方面,研究發現,企業規模越大,分析師預測準確性越高,預測離散度越低。這顯然和大企業受到的市場關注比較多,可利用信息也比較多有關。
在行業因素方面,穩定行業中的公司盈利更容易預測,Capstaff(2001)發現分析師對公共事業、醫療衛生行業的盈利預測比對交通和耐用消費品的盈利預測更加準確。
在企業過去盈余特點方面,同樣適用情況越穩定,分析越準確的規則,Matolcsy and Wyatt (2006)利用公司規模、上市時間等來衡量公司經營的不確定性,發現公司經營不確定性越高,分析師盈利預測準確度越低、盈利預測的分散性越大。
企業行為,包括會計政策選擇、信息披露水平、企業并購等都會影響盈利預測特征。例如,在信息披露方面,在特殊情況下企業可能會對分析師預測做出一個“負反饋”。Baik and Jiang (2006)研究認為,當企業認為當前分析師盈利預測過高時,因為擔心實際盈利達不到預測盈利帶來的負面后果,經理層會發布盈利預測,從而引導分析師調低預測。
(二)分析師自身因素盈利預測的影響
除了企業對預測的影響,分析師自身因素也受到關注。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個人能力、分析師經驗、信息來源、分析師動機與關系的研究。
在分析師個人經驗能力方面,國外早期研究發現隨著分析師跟蹤一個企業的時間越長,其預測的準確性也隨之提升;之后Garcia-Meca et al (2006)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此外,該研究還認為,分析師的經驗包括其獲得的私有信息。同時,國外關于私有信息以及地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對股票市場及分析師預測的影響也進一步證明了分析師的私有信息對于預測的準確性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分析師的動機與各種關系等方面,分析師的信息來源、所屬券商的規模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分析師的盈利預測。例如,Ranath et al (2008)認為,市場上擁有資金并持觀望態度的潛在投資者明顯多于真正投資股市的人,而對個人投資者來說賣空交易成本過高時,分析師更傾向于發布樂觀的信息以提高所在券商的交易量。
在其他方面,隨著行為學的發展,研究者分析分析師行為發現,分析師的預測也受到“羊群效應”,對自身聲譽的考量等因素的影響。
(三)外部環境的影響
在宏觀環境方面,經濟與股市狀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分析師的判斷,且后者結果并不顯著。Ole-kristian and Tony (2005)研究發現,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越高,分析精度越低。
三、國內研究
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較短,數據累計比較少,同時我國市場處在不斷變動之中,數據可比性較差,這些因素都阻礙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
總的來說,我國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早期研究表明,國外分析師盈利預測活動對我國市場不斷增強,但是相比于對國外公司的預測質量,國外分析師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誤差較大,而低質量的預測會為投資人利用分析師預測進行投資決策帶來風險。同時,黃靜和董秀良(2005)發現國內分析師盈利預測的誤差要高于國外,主要原因是國內分析師無法準確掌握上市公司在公司層面的信息。
(一)企業特征與行為對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影響
在透明度上,方軍雄、洪劍峭(2007)發現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多,分析師對會計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低,預測準確性越高。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分析師預測需要搜集除財務信息以外的私有信息,而公司透明度會影響分析師搜集必要的私有信息,同時也說明私有信息在我國分析師預測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丹蒙(2007)發現公司的透明度越高,吸引的分析師也就越多,同時,公司盈余中非經常項目所占比例越高,分析師盈利預測偏差也就越大。
在企業不確定因素上,吳錫皓和胡國柳(2015)研究顯示,一方面,不確定因素增多會使預測誤差和分歧度增大;另一方面,雖然會計穩健性總體上有助于降低不確定因素對盈利預測的不利影響,但只有“持續穩健”才會產生有效作用。
(二)分析師自身因素對盈利預測的影響
關于分析師自身特征與其社會關系對盈利預測的影響,李悅和王超(2011)研究了證券分析師的個人能力及所處工作環境與其盈利預測準確度的關系。研究表明,分析師的相對預測準確度與其個人從業年數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關系,與分析的行業數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負相關關系,但與券商規模沒有顯著關系。
此外,國內相關研究發現,分析師性別、分析師的承銷關系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分析師的盈利預測,其中女性分析師向市場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這一點基本上與國外認為女性更有可能成為明星分析師的有關研究一致。媒體的關注程度也會通過對分析師樂觀程度等的影響,從而對分析師預測造成影響。
(三)外部因素對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影響
在會計準則方面,董小紅、李哲和王放(2015)發現或有事項信息披露得越詳細,分析師跟蹤數量越多,分析師盈利預測的分歧度越大,但或有事項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與分析師盈利預測的精確度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在地理因素方面,王菊仙、王玉濤和魯桂華(2016)研究發現,地理距離越遠,證券分析師更新盈利預測的頻率越低,預測準確度越低;當市場化程度較高時,地理距離對證券分析師的負向影響減弱。說明我國分析師的預測也受到分析師私有信息較大的影響。
四、結語
從以上不難看出,總體上國外的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具有較強的現實性與實踐性。而我國對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由于經濟制度不同,我國的研究不可能完全照搬國外的研究方法與體系。
在研究影響盈利預測可靠性因素時,國內研究相較國外缺乏系統性。事實上有很多因素對盈利預測有影響,但有些因素難以量化,所以無法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的研究。尤其在分析師個人特征及行為對盈利預測的影響上,有些因素難以衡量,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
在數據上,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歷史較短,可用的時間序列數據較少,而近幾年股票市場發生了不少大的變化,但是在分析師盈利預測實證研究方面對近幾年的數據分析較少,這也是分析師盈利預測研究的一個不足之處。
(作者單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