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庫存貨物在國有企業總資產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國有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可以反映國有企業整個管理體系的完整與否,還能反映國有企業對于庫存貨物儲存性能的高低,甚至還能間接的反映該國有企業其流動資金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因此,本文將主要從目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存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國有企業存貨管理水平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國有企業;存貨;問題;對策
一、簡述存貨管理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存貨所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以下幾下方面的貨物都可以稱之為存貨:國有企業正在合法銷售的物品;國有企業已經生產出來但還未上市的物品;國有企業還在生產的物品以及生產上述物品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原材料、生產設施等。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為了保證產品的生產過程在開始之后能夠順利進行到最后,在生產過程啟動之前企業就要把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用到的所有原材料都購買回來,以此防止生產過程中因原材料不足而造成生產中斷,而這些原材料也就被稱之為國有企業的存貨。相較于一般的企業,國有企業素來具有生產規模大的優點,這也就說明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其存貨量也會遠遠高于一般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不夠,則會給國有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存貨管理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雖然已有一部分國有企業認識到了存貨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改進了本企業的存貨管理辦法,但是仍有大部分企業對于存貨管理的認識還不夠充分,而且大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對產品的生產力度把握的不是很好,往往會造成以下幾種問題:企業內部的存貨數量遠遠大于生產過程中需要的量,造成大部分流動資金被占用無法周轉;由于購買數量過大,生產過程中并未完全使用,造成剩余存貨被白白浪費;采購時并未認真對比選擇,購買的存貨大多為質量差且價錢高的物品,造成資金浪費且安全性能低下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對于存貨使用的管理過于疏松,無法真正獲知存貨的使用程度等。
而對于造成國有企業存貨管理現存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存貨制度過于形式
現階段,雖已有大部分國有企業建立了相關的存貨管理制度,比如:存貨購買制度、存貨收錄制度、存貨儲存制度、存貨盤查制度以及存貨使用登記制度等。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并沒有企業認真執行這些存貨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也只是一個表面形式而已。例如,對于上述所說的存貨盤查制度而言,雖然制度中已規定要不定期的對國有企業的存貨進行盤查清理,但實際上,由于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存貨數量巨大,盤查起來十分困難,這個時候為了減輕工作量,國有企業往往把賬目上的存貨數目認為是盤查清理的存貨數目。這樣一來,雖然表面上進行了存貨的清理盤查,但由于并不了解本企業實際的存貨數目,不僅會造成存貨的浪費、大量存貨的積壓、大批量存貨由于過期而報廢等現象,甚至還會出現由于生產過程中某一必備原材料庫存數量不足造成生產停工的現象。
2.采購計劃不夠科學
采購作為存貨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國有企業采購的成功與否與該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在采購計劃方面做的還不夠科學。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由于采購部、生產部和財務部的聯系程度不夠,使得采購人員在進行采購時對采購數量缺乏科學的計劃,往往按照自己的經驗來推斷采購數量,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存貨的浪費或者是生產過程中存貨的不足等問題。而且,由于采購人員計劃的不科學,對采購數量的把握不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占用比例過大,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周轉不開等問題。
3.招標過程存有缺陷
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的采購過程都是以招標的形式進行的。雖然按照市場慣例,招標應是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眾多投標廠家中選擇物美價廉的廠家成為中標者,但是由于國有企業的生產規模大,其對于存貨的采購力度也很大,且由于所需物品的種類也十分繁多,在這種形勢下,國有企業就會按照采購物品種類的不同將招標范圍限制在幾個固定常用的廠家之中,再在這幾個廠家之中進行選擇。這樣一來,不僅大大降低了其他廠家參加竟標的可能性,而且,這些固定廠家在多年來也會形成一種合作默契,哄抬價格的同時讓彼此輪流成為中標者,這樣就可能會造成國有企業采購物品的質量差,且采購花費的資金遠大于市場價值。
4.市場風險估計有誤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由于每次采購的規模很大,采購數量也相當可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市場風險的估計不當的話,不僅會造成大量流動資金被占用或者是大量存貨被浪費,最主要的是會造成大量不必要采購資金的浪費,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在生產過程中某必備原材料在購入時市場價為1000元/單位,但是過一段時間后其市場價值僅為500元/單位,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因此,采購人員在進行采購時,應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并對市場動向進行一個合理的估計,在低價時購入生產必用原材料,在高價時根據生產實際購入適量必用原材料,只有這樣才會將企業的資金價值發揮到極致,且不會造成不必要資金的浪費。
5.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現階段,對于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制度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比如,雖然已有存貨的出庫使用登記制度,但對于出庫的材料都用到什么地方,使用到什么程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管理制度,而且大部分企業都只有存貨的出庫制度卻缺少了剩余存貨歸還入庫的制度,這樣一來,無形之中就會造成一部分物資的浪費。再比如說,大部分國有企業對于存貨的檢驗查收制度還不是十分明確,對于采購回來的物資,往往都沒有經過統一的檢查就直接收入庫存,而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有一部分物資已經損壞,這樣不僅會占用庫存數量,甚至還會影響生產進度,給企業帶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三、存貨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針對上述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在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能夠提高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從根本上給國有企業帶來切實可行的經濟效益,接下來,本文將對國有企業存貨管理方面現存問題的解決對策進行一個詳細的闡述。
1.進一步完善存貨管理制度
現階段,雖已有大部分企業已建立了相關的存貨管理制度,但是該制度依然存在著不完美之處,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對于存貨的檢驗后再收庫制度而言,很多國有企業的制度還不是十分詳細明確。理論上來說針對不對種類的原材料應該有不同的檢驗制度,對應不同的檢驗指標,同時也應該有不同的檢驗合格標準,但是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制度都忽略了這些,因此,對這方面應該重視起來,并應將其列入新的存貨檢驗后再收庫制度之中。
其次,對于存貨的出入庫制度而言,目前,大多數企業往往只重視存貨的出庫而忽略了存貨的退庫。因為,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了能減少積壓存貨的數量,對于生產車間所申請的存貨數量,上級領導往往要求執行一次性領取政策,假若在生產過程所領取物資有剩余,也不會將其重新收入庫存之中,而是任其浪費。這樣一來,雖然表面上看來確實是減少了積壓存貨的數量,但實際上卻造成了大量物資的浪費。因此,國有企業對于存貨的出入庫制度應該有一個新的標準,不應該簡單的將減少存貨庫存的任務交給車間發放物資的領導,而應該從根本上控制采購數量,降低采購成本。
2.提高存貨制度執行力度
現在大部分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對于制度的執行力度太差,制度過于流于表面形式,在實際過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虛有其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國有企業中,員工責任心差,不管存貨是積壓過度還是過期損壞,都不會被處以責罰,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大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事態度。但是,近年來,隨著新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普及,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市場競爭體系的影響,與私有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若想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提高存貨制度的執行力度,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存貨管理水平。
3.制定科學有理的采購計劃
作為存貨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采購過程中若沒有一個科學的采購計劃,可能會出現因占用企業大部分的流動資金,而造成企業資金周轉不開的現象,也有可能會出現生產必備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供應不足的現象,而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應該加強與生產人員的聯系,積極聽取生產人員的建議,再根據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制定一個科學可行的采購計劃。而且,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不應該將采購局限于常用的幾個生產廠家中,應該積極打探市場動向,同時認真比對,最終選擇一個物美價廉的生產廠家作為最后的原材料供應商。這樣,不僅可以使采購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也會減少不必要采購物品的浪費,還會大大降低生產過程原材料供應不足的現象。
4.積極引進新型管理模式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人類知識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物被運用到了管理之中,而國有企業為了能夠從源頭上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應該積極引進新型管理模式,善于利用科學技術為自己謀福利。比如,作為21世紀的高科技產物--電子計算機已經被運用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么為何不能將它使用于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方面呢。因此,國有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一個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在這個系統內,企業可以錄入所有的庫存物品數量、庫存物品的屬性、企業資金占用情況以及庫存物品的實時使用信息等。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提高采購人員對于存貨數量的掌握程度,從根本上避免了存貨的過度積壓或者是供應不足等現象。而且,還能讓大家對于采購物品的質量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如若出現質量不過關的情況,也可以及時更換供應商,以免造成生產安全問題。
5.建立企業內部監督制度
在國有企業內部建立監督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規范企業的生產過程,督促企業能夠自覺遵守國家的相關規章制度,在合法的情況下,積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進自身經濟效益的增長。但是,目前,在大多數國有企業中,其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往往與其自身工作人員混淆不清,職責劃分也不明確,這樣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監督管理的作用。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起到內部監督管理的作用,及時糾正國有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的存貨管理制度,國有企業應該積極建立一個職責劃分明確,切實有用的內部監督制度。而且,在這個監督體系之中,監督人員應該與生產工作人員有一個明確的隔離,監督人員應該直接下屬于董事會且不受任何其他級別領導的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監督人員的公平公正,且能保證監督人員不受任何外在人員的干擾,做出正確的判斷。
6.提高存貨風險評估能力
國有企業的存貨風險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對于現有存貨管理的風險,二是采購人員對于市場評估的風險。對于前者,為了能夠降低企業自身存貨的風險,庫存管理人員應該及時且準確的確認企業自身的安全庫存數量。而當某種庫存物品的數量低于該物品的安全庫存數量時,采購人員就應該及時購買這種物品,以防止出現生產過程中供應不足的現象。而對于安全庫存數量的確認,對于不同的物品,由于其自身風險不同,也應有不同的安全庫存數量,不可一概而論。而對于后者,就要求采購人員在采購過程中要及時關注市場價格波動情況,并認真總結市場規律,再結合企業自身所需要的采購數量,在正確的時間購入正確數量的物品,以此來降低采購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參考文獻:
[1]郭振宇.事業單位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商,2013,(2):120.
[2]張慶濤.淺談庫存管理系統對存貨管理的提升及改善[J].時代金融(下旬),2014,(2):161-161.
[3]魏作朋.對中小型超市企業存貨管理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下旬),2013,(2):290-291.
作者簡介:劉盈辰(1993- ),女,遼寧葫蘆島,漢族,遼寧理工學院管理系,會計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