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市場競爭正呈現出愈發復雜化、激烈化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做好競爭情報工作、如何更好的應對企業危機就成為了廣大企業管理者們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本文旨在對競爭情報在現代企業危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通過對競爭情報和危機的概念、關系、契合以及應用等問題的闡釋和討論,明確了競爭情報工作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地位,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競爭情報;現代企業;危機管理;應用
一、競爭情報與危機的概念闡釋
1.競爭情報
一般來說,競爭情報的定義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說法:(1)從動態角度來看,競爭情報可以是包括情報的收集、處理與分析在內的一整個操作流程;(2)從靜態角度來看,競爭情報是上述過程的產品;(3)從動、靜態有機結合的角度來看,競爭情報是流程與產品的結合體。
在筆者看來,不論其定義如何,競爭情報都在企業保持和擴大自身競爭優勢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競爭情報的不同定義實際上都在不同程度上概括出了競爭情報的特征與內容,但若想使其定義能夠被大多數人們所接受,其特性就必須得到全面的涵蓋。筆者眼中的競爭情報的定義為:企業在全面、準確、及時地對自身、競爭環境及競爭對手進行信息的收集工作的過程中同時進行信息分析、綜合與評價,最終得到的競爭對手所無法擁有的、對抗性較強的信息,即為競爭情報。
2.危機
所謂的危機指的是有可能對企業自身和企業的形象與聲譽帶來負面影響的事件。其主要包括了以下特點:備受關注、出人意料、發展迅猛、信息不靈、較易失控。企業危機極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聲譽、資產、融資以及盈利,若無法及時、有效地處理危機,將會直接導致事業終止、企業破產、資產大幅度縮水等嚴重后果。
二、競爭情報與現代企業危機管理之間的關系
1.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的聯系
從競爭情報與危機的概念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相對較強。現代企業的危機管理主要是指企業采用必要手段來對環境以及企業危機的原因與征兆進行監控、判斷與分析,并進一步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而競爭情報主要來自于企業對自身、競爭環境與競爭對手等信息的不間斷系統性收集,這對于辨別機遇與威脅、保持并強化市場競爭優勢而言十分重要。
通過對二者定義的比對與探討可以發現,競爭情報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對現代企業危機進行預警的功能,通過合理運用競爭情報,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危機態勢的實時發展情況,并預先感知到危機的來臨,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最終大大降低危機發生的幾率。
綜上,競爭情報可以說是對于競爭環境與對手的動態追蹤,因此能夠在企業的危機預警與管理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競爭情報和現代企業危機管理包括了制定、實施兩部分,對于企業的進一步生存與發展而言意義十分重大。
2.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的區別
(1)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的關注點有差異。前者更重視企業當前所處的競爭環境以及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而對于企業自身的危機來說并不具備足夠強的偵查與監測能力。后者的重心則更傾向于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銷售、財務等方面,對于其他企業和市場環境的監測水平較低。
(2)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的分析手段有差異。前者更多采用定性、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模式,具體來說包括SWOT、情景分析、信號分析、定標比超等多種手段。后者則更多使用如Z計分模型、單變量預警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
對于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來說,其危機管理都是建立在對各項自身數據的分析與處理的基礎上的。但是,由于現如今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競爭環境的復雜多變,過去的分析手段很難充分應對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無法為企業提供針對競爭對手與競爭環境的預測與監控支持。這也就將競爭情報分析模式的選擇問題擺在了企業管理層的面前,只有盡快提出新的、可操作性較強的、更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競爭情報分析方法,才能在企業的危機管理問題上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
就現階段而言,信號分析、情景分析、戰爭游戲、SWOT分析是最為常見和高效的企業危機分析方法,在對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剖析之后,結合外部的環境變化情況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為企業量身定制最適宜的企業危機管理方案。
3.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的互補性
與危機管理相比,競爭情報對于企業的外部競爭對手與競爭環境的關注要更多,而危機管理則更多的是從內部著手進行危機管理預警信號的挖掘,所以二者實際上有著相當強的互補性。競爭情報負責外部、危機管理負責內部,這就形成了一整套全面性較強、覆蓋面極廣的現代企業危機預警與管理體系,通過二者各自優勢的最大限度發揮,構筑起卓越的互補關系。
競爭情報實際上是依附于危機管理工作的實時需求上的,也是企業危機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二者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若沒有競爭情報的支持,企業危機管理工作將難以有效展開,而若危機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與重視,競爭情報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三、競爭情報與現代企業危機管理的契合分析
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都可以分為制定、實施這兩個環節,其進程都是處于不斷向前循環發展的狀態中的,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十分關鍵,而這也正是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契合的重中之重。因為競爭情報更加貼合實際,而危機管理工作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來從宏觀上進行謀劃,因此應將前者作為后者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競爭情報的模式與手段的深入探索對危機管理工作而言能夠產生十分正面和積極的影響。
1.對外部競爭環境的關注
在當今時代,市場愈發呈現出全球化、多元化的趨勢,能夠對市場的發展施加影響的因素也更加復雜。企業若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經受住考驗并成功生存下來,就必須對于本行業密切相關的外部競爭環境有著清晰、準確、全面的認識。而想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對外部競爭環境的關注與監視。通過這一方式,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背后所潛藏的威脅與機遇,并對可能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政策、法規有著清醒的判斷。與競爭情報相同,危機管理工作同樣持“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盡早發現競爭環境中的異常情況,并迅速、冷靜地采取措施來進行應對。
2.對整個企業組織的考量
從最開始,競爭情報就對企業預期目標的實現極為重視,危機管理工作實際上也正是在針對可能會對整個企業組織造成干擾和影響的潛在危機。這也就意味著,二者都需要站在整個企業的高度來對所有利益相關方的發展狀況負責。
3.具有突發性情況的持續過程
競爭情報的采集、分析與整理具有著較強的復雜性和持續性,因此也需要對突發情況進行綜合考量,這在針對外部競爭環境的情報策略制定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必須及時引入應對突發情況的管理環節。通過對危機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和探索我們能夠發現,企業高管對于諸如組織認同感等特定事物的看法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因此也就存在著對危機管理工作達成共識的可能。
4.基于對競爭對手的解讀
競爭情報的重心就在于對競爭對手的剖析,其目的在于判斷競爭對手的戰略意圖與目的所在,同時預測和評估對手的反應以及優、劣勢,最終得出本企業自身的競爭戰略。同時,憑借對客戶、供銷商、公司聯盟以及新興企業等的關注與監視,能夠及時發現潛在的或新的有力競爭對手。
5.基于對技術發展趨勢的追蹤
企業最基本的競爭無疑是產品競爭,而產品競爭的基礎必然是技術。只有充分依托技術,企業才能更新產品、緊跟市場需求的腳步,進而在面對競爭對手時保持優勢,直至擊敗他們。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重心所在就是技術。而競爭情報憑借對技術動向與發展趨勢的追蹤分析,能夠提前預測新技術可能會對企業已有產品產生的沖擊的大小,進而幫助企業做到未雨綢繆,以更自信的姿態應對市場的挑戰。
6.基于對相關法律法規變化的影響
國家級的法律法規對于企業都會產生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三星公司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位三星工作人員偶然了解到,因為韓國進口產品大多較為廉價,美國將會關閉最后一家吉他廠。在得到這位工作人員所傳達的消息之后,三星競爭情報部門通過對美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吉他象征著美國自由、獨立的精神,美國人必然不愿意接受吉他的消失,所以美國將會有很大的可能選擇提升關稅以遏制進口。在這一背景下,三星公司趕在美國提高關稅之前將大量的吉他運至美國,并避免了公司利潤的大幅受損。
7.基于市場實際需要的變化情況
市場需要始終處于變化當中,企業只有密切關注、及時追蹤,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行情變化,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并較好地處理意外情況。若輕視市場情報的作用,必將吞下失利的苦果。例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石油價格持續走高,再加上家庭人口數量的普遍下降,美國人更青睞省油的小型車,但美國汽車廠商依然無動于衷、我行我素。正是在這一階段,日本汽車廠商憑借競爭情報抓住了機會,轉型并生產出許多款式的省油汽車,一舉沖進美國市場。這個例子有力證明了競爭情報的重要作用。
四、競爭情報在現代企業危機管理中的應用討論
1.競爭情報的作用
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競爭情報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其在應對企業危機過程中的作用集中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為宏觀環境提供監測和預警。這包括但不限于經濟狀況變動、顛覆性技術革命、文化思潮演進、法律法規頒行、政局的變化等等。
第二,為行業競爭態勢提供評價與監測。監測的對象可以是當前階段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供應鏈上的其他環節,還能包括新的、可能的進入者,以及可替代產品的生產經銷商等等。其廣告、促銷甚至是招聘信息都值得重點關注。
第三,競爭情報來源于廣譜信息。除網絡、媒體等傳統信息來源之外,人際網絡也能夠成為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能高效利用客戶資源與銷售渠道,再結合相對全面和深入的情報整合分析工作,就能夠大大提升危機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規避危機。
2.競爭情報的價值
(1)增強預警能力。可以說,競爭情報的監測是積極的、持續的、視野開闊的、以價值考慮作為基礎的手段。其主要是通過信息流程達到控制危機、預防危機的目的。要想使整個企業都更加關注危機管理工作,就必須推動和倡導企業工作人員之間就危機的性質、可能性、嚴重性、度量方法、戰略戰術等問題達成廣泛共識,同時確保危機信息追蹤不僅僅只是局限在競爭情報部門內部進行,這對于企業洞察力的提升和危機管理能力的增強而言意義重大。
(2)構筑信息文化。危機管理信息文化的建立也是競爭情報的戰略價值所在,而這需要以信息意識和危機意識的深入人心為基本前提。只有企業整體達成了“危機是所有重要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共識,并將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上升到企業價值觀與發展觀建設的高度,才能夠真正構筑起危機管理工作所必須的信息文化。
3.競爭情報的原則
第一,發生危機后,應優先考慮公眾利益。企業只有將消費者利益放在企業短期利益之前,才能有取得長遠利益的可能;
第二,發生危機時,局部利益必須服從全局利益。盡管危機的來源可能是某個局部,但其影響卻很有可能是全局性的。所以在進行競爭情報的采集與處理工作時必須樹立較好的大局觀,盡可能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和考慮問題。
第三,處理危機時必須明確問題意識原則。競爭情報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危機管理工作為中心,始終圍繞危機的預防、監測、避免、解決等因素進行展開。
參考文獻:
[1]朱君璇,鄭建國,郭華等.競爭情報在企業公關危機中的應用機理及預警機制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4,(2):179-182.
[2]王曉慧,陳彬,成志強等.面向競爭情報的企業危機管理模型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5,(14):127-128.
[3]陳彬,王曉慧.競爭情報三要素的企業危機管理模型研究[J].北方經貿,2015,(11):197-198.
作者簡介:付立崢(1994- ),男,遼寧盤錦人,漢族,遼寧理工學院管理系,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