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書密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婦幼保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不孕癥患者68例,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實驗組則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隨訪期間妊娠率分別為88.24%、73.53%,均優于對照組的70.59%、44.12%,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
不孕癥是婦產科常見疾病,且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得人工流產率、性傳播疾病以及宮腔內手術增多,最終致使不孕癥患者的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有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約有5~10%的婦女患有不孕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育齡期的婦女造成嚴重的影響[1]。本文主要分析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的臨床有效性,并總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接收并治療的不孕癥患者中隨機抽取68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其中,采用常規西醫治療的34例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3~35歲之間,平均(28±2.14)歲;不孕2~8年,平均(4±1.21)年。另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34例為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4~34歲之間,平均(29±1.93)歲;不孕2~9年,平均(4±1.62)年。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分析。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本次所選68例不孕癥患者均符合《中華婦產科學》[2]中相關不孕癥的診斷標準確診,且均經病理細胞學、婦科檢查等證實;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所選患者中均無合并肝腎等功能障礙者,無合并認知、語言以及精神障礙者,無因男性、免疫異常等其他因素所致不孕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行常規西醫治療,于月經干凈后的第3~5日,采用8萬U慶大霉素+5mg地塞米松+4000Uα糜蛋白酶+200mL進行宮腔內注射,隔日一次,一共治療兩次;一個療程為三個月經周期,治療三個療程。
實驗組則在上述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中藥內服藥方:金銀花、赤芍、當歸、敗醬草各20g,枳殼、三棱、莪術、丹參各15g,桃仁、香附各12g,穿山甲10g(另包),甘草6g,并隨證加減,對于肝腎不足者加覆盆子、菟絲子,對于痰濕偏重者加陳皮、半夏,對于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對于寒凝者加肉桂、附子,以上中藥均用水煎煮,一日一次,分早、晚兩次服用,月經期間停用。2)中藥保留灌腸:敗醬草、雞血藤、蒲公英各30g,路路通15g,三棱、桃仁各12g,黃柏、莪術各10g,用水煎煮取汁100mL后用導尿管插入肛門15cm處灌腸,藥液保留在體內30min,一日一次,一個療程為一個月;治療三個療程。
1.4 效果評定
對兩組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隨訪期間記錄兩組妊娠率,同時,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對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定;治療6個月內妊娠,采用通水灌注液檢查輸卵管,表明無阻力為臨床痊愈,治療6個月后未受孕,但經輸卵管造影確認輸卵管暢通,但通水灌注稍有阻力,需加壓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為臨床痊愈與有效之和。
1.5 數據統計分析
本組數據均用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當P<0.05時,比較方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臨床效果對比
實驗組治療后臨床治愈11例(32.35%)、有效19例(61.29%)、無效4例(11.76%),臨床總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治療后臨床治愈8例(23.53%)、有效16例(47.06%)、無效10例(29.41%),臨床總有效率為70.59%,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隨訪期間妊娠率對比
實驗組隨訪期間妊娠25例,妊娠率為73.53%;對照組隨訪期間妊娠15例,妊娠率為44.12%。實驗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不孕癥是婦產科常見且復雜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不孕癥不僅影響到育齡期婦女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到患者的家庭。引發不孕癥的因素較多,如輸卵管堵塞、手術感染、流產等。而其中,以輸卵管堵塞最為常見;但不論哪種因素引發的不孕癥,臨床上多采用的是西藥治療,這是由于西藥能夠有效提升排卵率,進而增加妊娠的幾率;但單純采用西藥治療的毒副作用較大。因此,選擇一種切實有效的治療手段提升妊娠率、改善預后是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
祖國醫學認為,不孕癥的病因病機多為腎虛、肝氣郁結、痰濕內阻,瘀滯胞宮。因此,對其的治療應重在調節肝、脾、腎三臟功能。本次所用的內服中藥方中,桃仁、赤芍、丹參消散包塊、活血化瘀,穿山甲軟堅散結、通經活絡,枳殼、柴胡疏肝理氣,當歸補血活血,諸藥合用起到行氣散瘀、活血通經等功效。再在中藥內服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灌腸,能夠使藥液直達病變部位,提升病變部位局部的藥物濃度,促進炎癥的吸收、消散。除此之外,中藥灌腸還有效避免了對胃腸道的刺激,提升藥物的利用率,減少用藥不良反應。本次研究結果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驗組,其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隨訪期間妊娠率88.24%、73.53%,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王雪冬[4]等研究結果接近。
綜上所述,在常規西醫治療不孕癥的基礎上聯合中藥內服、灌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的效果,而且還能提升妊娠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萍.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8):27692770.
[2] 胡雅平,鳳婧,李朝彬.中西醫結合治療免疫性不孕癥臨床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20):30603061.
[3] 朱艷梅.淺談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6):160161.
[4] 王雪冬,艾建華,應志蓮,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分析[J].河北醫學,2015,(07):1194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