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正確、熟練地使用繪圖儀器、工具,掌握基本的繪圖方法和技能,掌握運用正投影法表達空間物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汽車機械識圖課程的項目化課程改革進行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也有了不少的探索,本文從教學崗位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發,對課程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包括《汽車機械識圖》課程的整體設計目標、單元設計的思路以及在課程項目化改革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汽車機械識圖 項目化 課程改革
在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前期的改革方向普遍集中在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項目轉化,圍繞項目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一般都是為了知識點展開教學任務,但隨著進行項目化課程改革的深入探索和實踐發現這種圍繞知識點的項目缺少了活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時間一長就會缺少學習的動力,而且完全由知識點構成的教材、資料也不能適應教學改革的現狀,這樣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對汽車機械識圖課程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以下是本人參加高職汽車機械識圖課程項目化改革的一些探索和心得體會。
1《汽車機械識圖》整體教學設計
1.1總體目標
培養學生識讀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和簡單裝配圖的能力,使學生在讀圖和畫圖的實踐中逐步熟悉和掌握《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及其他有關規定并具有查閱相關標準及手冊的能力。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可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及職業生涯的發展打下必備的基礎。
1.2 能力目標
(1)能根據零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圖紙、線型等,能正確、熟練的使用鉛筆、三角板、圓規等常用的繪圖工具;
(2)能正確運用正投影的方法識讀并繪制簡單立體的三視圖;
(3)能正確識讀并繪制組合體的三視圖,能正確、合理的標注尺寸。
1.3 素質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競爭意識;
(2)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學生能根據工作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能夠配合其他成員完成項目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能描述任務內容及要求,能描述制定好的工作計劃,能與各小組交流任務實施過程中的經驗;
(4)培養良好的查閱、整理技術資料的能力,能在任務實施之前查閱相關國家標準,在任務完成之后能對所進行的工作任務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存檔。
2《汽車機械識圖》單元設計
單元設計是以一次課能完成的任務為載體進行設計,每個單元都有能夠檢驗的結果。并且在單元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團隊合作和職業意識的培養,為后續的繼續教育和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的載體為機械類專業崗位相關的工作圖以及汽車相關的典型零部件,在單元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汽車機械識圖》課程的整體性和連貫性,不僅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課程應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而且更加生動形象地利用各種情境的設計讓學生融入專業崗位,盡快地熟悉專業領域,并且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學以致用,在逐步深化的訓練中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3課程考核
課程成績考核是重點考核學生完成職業能力訓練項目、實現課程目標的狀況和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表現,強化實際操作和學習過程考核。鼓勵學生結合課程學習積極參加社會、行業或企業相關的職業活動,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
建立過程考評與期末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強調過程考評的重要性:平日表現占20%;課程項目考核占30%,期末零件測繪考評占20%,期末考試占30%。
4項目化課程改革試點的經驗小結
4.1教學建議
(1)確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衡量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準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自學能力為教學方法改革的導向。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改革的目的。各個項目盡量以實習實訓場所、繪圖實驗室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一體。
(2)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思維品質,知識越概括就越根本,因而就越有共性,覆蓋面就越寬。要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做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可以少講或者不講知識,但要指導學生做任務,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知識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學”會的;能力不是教師“講”會的,而是學生“練”會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品質,使學生通過強化訓練,學會求異思維、求同思維、反向思維、相似思維、分合思維、多維思維。
(3)教學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與社會、企業的產品相結合,如提出學生自己設計開發制作教具等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在實際崗位中完成分工與合作,學習效果較好。
4.2教材編寫
由于現有的教材普遍是以知識點的學習為主要目標,而在現階段的教學形式下,知識點適合以微課的形式作為課堂補充和學生的課后復習鞏固,在項目化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動手完成一個個單元的任務,在做任務的過程中需要的專業指導以及任務的進程需要有相配套的教材,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點和總結修改,《汽車機械識圖》的教材已經投入使用,在項目化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努力做到讓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更主動、更有興趣地學習汽車機械識圖課程。信息化社會知識永遠是基礎,把課程項目化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學效果較好。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的影響等事項還需要在后面的實踐過程中逐步檢驗。
參考文獻:
[1] 錢可強.《機械制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海林,蔡興旺.《汽車構造與原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 趙生虎,李學光.《汽車零部件識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施愛娟(1982—),女,漢族,江蘇啟東人,碩士,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加工、汽車機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