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川
【摘要】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提升教學效率十分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教學工作中“勤、嚴、愛”教學的重要性,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育教學 勤 嚴 愛
一轉眼從事教育工作已7年了,在這7年的工作中接觸了不同性質的班級,感觸良多,有幾分疲憊,也有幾許收獲,咀嚼過失敗的苦澀,品嘗過成功的甘甜,也經歷了一次次酸甜苦辣的心靈歷程。從無從下手到沉著應對,慢慢地也從中悟出了幾點在教育工作方面的感想,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做到勤、嚴、愛這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勤
常言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么作為教師,你對自己工作的對象都知之甚少的話,你所做的工作都是無用功。所以,首先要做到一個“勤”字。即勤了解、勤觀察、勤發現、勤思考、勤解決。管理班級的第一步就是全面細致地了解班級、學生,對班級中每一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1)常深入班級 ,融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2)常與其他科任老師溝通、交流。(3)常與學生、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個性, 興趣愛好。(4)常對教學管理過程進行思考 。學生的情況在你的腦海中細致全面了,這樣你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會得心應手。
第二方面:嚴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嚴格的紀律。其實“嚴”就是讓學生有規矩可遵守,要求學生遵守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有嚴密的學習計劃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前提是老師要做好表率。加里寧說過:“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于最嚴格的監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種嚴格的監督。”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已心須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已帶頭不做。教師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又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所以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但對學生的“嚴”并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系僵化。這既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作為老師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做到嚴而有理、嚴而有度 、嚴而有方。
第三方面:愛
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缺少愛。愛是尊重、愛是寬容、愛是責任。教師用汗水播種希望,學生才會用青春超越夢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心和耐心,誰就獲得成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不是溺愛,不是偏愛,不是濫愛。因為作為老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他們是有情感的,在工作中我們避免不了去批評或表揚學生,但是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我們都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你對他的愛,讓他體會到你對他的批評懲罰是因為愛他.對他期望高,而不是因為犯了錯誤而厭煩他、討厭他。要靜下心來,用一顆寬容的心去考慮問題、處理問題。
其他行業的人說我們老師總是像警察查案一樣去查個水落石出,然后像法官一樣去斷個誰對誰錯。最終搞得自己與學生的關系像警察與小偷、法官與犯人一樣,到最后弄得學生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后來慢慢一想,其實班主任不是警察、法官,而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工作不是追究誰對誰錯,我們應該去教育學生,在處理學生違紀時不要把自己搞得和警察法官一樣,我們的目的是教育,是去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讓他們在愛中成長。學生犯錯誤的過程正是成長的過程,所以,學生犯了錯誤時,我們老師不要老抓住不放,不要老盯住他的缺點,要允許學生犯錯誤。
總之,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和任務又在千變萬化。管理的班級,教學的成功,僅靠這些顯然是不夠的。 作為一名老師,只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對自己工作有個基礎的定位,然后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摸索班級管理的規律,科學地運用教育方法,才能在教育這片沃土上開創一片充滿魅力的天地。
【參考文獻】
李忠林. 2015學年下期教育教學工作思路.學校教育研究 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