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琿
【摘要】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業意識已經逐漸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新時代人才,為此本文研究了如何在高校內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希望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掌握創新創業的相關技能,從而幫助他們在就業時增加就業機會,并提高他們的被錄用率。
【關鍵詞】創新能力 創業意識 教育模式
一、創新創業的簡介
在當今的世界中,人才是一個國家公認最具有創造力的人群,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識減少稀缺資源的浪費,還可以創新出更具有優良性的科學技術手段,從而為各個行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高校是盛產人才的地方,因此高校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與輸出的人才質量相關。我國各個省市的高校很多,級別不一,高校的教育模式大體一致但也有不斷尋求新時代大學生教育模式的高校,因為現代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缺少創新力與想象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是因為這樣有很多外國人認為中國是缺少創新能力的國家。為此,改變當前的教育模式是有必要的,在高校不僅要知道大學生學習各種理論知識,還需要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出更符合社會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教育部十分重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希望更進一步的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且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從而使得高校大學生不僅掌握了創新創業的能力,還可以在學校時自發組織創業團體,在課余時間增加創業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以及經驗,由此增加他們畢業就業的機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也是在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洞察力、決策力、領導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等各項創新創業素質,從而使得他們掌握必要的創業能力與素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益處
現今創新創業能力已逐漸成為畢業生能否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能鍛煉高校學生盡快融入社會職場中。而且,在2008年我國的教育部已經將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正式以文件形式納入教育模式中,并進行試行。同時,他們再次強調開展創業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還可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貢獻更多的人才,帶動畢業生的就業創業,緩解畢業難就業的問題。并且這些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還能進一步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大學生不再拘泥于課堂教學的固有模式,擴寬了學生的眼界。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還是以老師課堂教學為主,課下作業為輔,利用期末考試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只能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書本知識上,從而減少他們實踐活動的機會,降低他們的動手能力。而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則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課外實踐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實踐經驗,從而提升自身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意識,擴寬他們的就業渠道,并帶動大學生自主創業,從而培養具有創新型的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并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動力,并利用進一步的專業性學習課程提高他們的基本知識、技巧以及相關技能。同時該教育模式還要求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堂學習專業知識,課下動手實踐,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程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增加他們就業時的資本。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機會與就業渠道,減小了畢業季的就業壓力。
三、實施新教育模式的相關建議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僅可以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水平,增加他們各種創新創業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減少了就業壓力。因此在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為了更好地在高校實施這一政策,相關部門需要大力支持。
首先,教育部需要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尤其是資金部分需要進行一定的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全新的教學設施,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尤其是進行創業訓練時將會用到大量的資金,因此教育部門可以對這些部分進行一些資金以及技術上的支持,減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資金方面的困難。
其次,學校需要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大力的支持,對相關的老師進行專業培訓,并盡可能的提供更好的場地以及教學環境,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創新創業模式的興趣。開展一個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必須配備具有高素質的教師以及相關設備,因此學校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比較充分的準備,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學校需要組織一些創業實踐組織以及各種工作室,增加大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的機會。學校可以針對進行創新創業教學的學生開展各種創業論壇、創業交流會,并鼓勵志趣相投的學生自行組織社團以及工作室,在課外時間進行創業創新活動,增強實踐經驗。同時可以開展各種講座,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與調研,并在校內積極開展創業計劃競賽,利用豐富的社團以及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專業水平。同時這些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還可以引導大學生認知當今企業及行業環境,了解創業機會,把握創業風險,掌握商業模式開發的過程,設計策略及技巧,從而為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人才的定義不斷被擴寬,標準不斷在上升,以前單純的學習成績好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斷被企業看重。因此,各大高校應該改善以往的教育模式,將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增加到教學計劃中,不僅為社會輸送知識型人才,還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意識的人才,從而增強高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曹劍輝,周合兵,羅一帆.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8:1-3.
[2]黃林楠,丁莉. 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5.
[3]徐生林. 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江蘇高教,2013,02:1-3.
[4]李秋斌.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徑選擇[J]. 閩江學院學報,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