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應杰
摘要:酒店是一種典型的服務類行業,當前所處的競爭環境是非常激烈與具體的。為了能夠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提高其競爭實力,關鍵在于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本文結合酒店實際情況,對業務層面的特點以及內控需求進行簡要分析,探討基于酒店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以及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具體實施策略,望能夠引起重視。
關鍵詞:企業;業務層;內部控制;實施策略
內部控制系統是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制定并實施的內部管理機制,其主要目的是確保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開展的合法與有效,確保資產安全、財務報告等相關信息數據的完整與真實,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在企業實現自我需要的過程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價值,可以說是一些管理工作的基礎與前提。高效的內控體系能夠幫助企業管理者有條不紊的展開運用活動,確保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以下從酒店行業實際經營管理的角度,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展開分析。
一、酒店業務層面的特點及內控需求
(一)酒店業務層面的特點
1.酒店行業的業務具有周期性
酒店行業的業務需求往往會伴隨地區性旅游業的整體情況和節假日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即在旅游行業的“旺季”與“淡季”影響下也會引起酒店行業產生“旺季”與“淡季”,傳統節假日可能對酒店特別是商務酒店的入住率產生負面影響,但對宴會業務又會產生積極作用,這使得酒店管理面臨挑戰。在“旺季”與“淡季”,酒店客房出租率、餐廳上座率相差較大,盈虧分布呈不均勻的狀態。因此無論是從業務的服務提供還是員工配置的角度上來說,都必須適應酒店行業的業務周期性特點,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有效控制成本,保障企業利潤維持在合理的水平。
2.酒店行業的業務量易受到外界因素所影響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來說,酒店行業的業務需求具有周期性,即“旺季”與“淡季”變化特點,短期內酒店的業務量易受到多個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國際環境、國家政策、突發事件、競爭對手、客戶習慣等。具體來說,酒店較難準確預測某日將會離店或會住店的客人數量,因此在員工人數以及業務項目的配置上會存在一定的難預測性,這一特點要求酒店行業管理人員綜合對利弊因素的權衡,把握業務量的控制標準,以促進成本-效益目標最大化的實現。
3.品牌價值和服務水平關系到企業的營銷效果
酒店行業所營造出的品牌價值以及所提供各種業務服務的水平是影響消費者選擇酒店的重要因素,進而也與整個企業的營銷效果密切相關。產生這一特點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酒店企業面向客戶所提供產品并非常規的有形類產品,更主要的是無形的服務,而對服務水平的判定并非服務員本身,應當是享受服務的客人,而客人的判斷具有主觀性的特點。
(二)高星級酒店的內控需求
在高星級酒店健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時,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原則:第一,內部控制體系應當體現全面控制的原則。即內控措施的落實應當深入酒店企業的各個環節,覆蓋酒店企業的全體員工,避免因不同員工地位、項目內容導致內控措施的執行出現差異。第二,內部控制體系應當體現重要控制的原則。即酒店企業應當根據業務層特點,識別內部高風險以及重要業務,加強對高風險和重要業務的內控力度,明確內控重點;第三,內部控制體系應當體現制衡性原則,即酒店企業內控制度應當形成全面性的監督與制約關系,同時盡可能促進運營效率與水平的提升;第四,內部控制體應當體現適應性原則。即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并隨著情況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第五,內部控制體系應當體現成本效益性原則,即內控體系的建設與運行應當從企業整體利益的實現角度出發并加以權衡,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二、基于業務層面的酒店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一)優化國際品牌酒店的內部環境建設
酒店企業為形成國際品牌性優勢,應當結合市場形勢的變化發展態勢對內部控制環境進行優化與完善。酒店管理層應當以身作則,積極投入對內部控制相關理論以及現代酒店經營管理觀點的研究學習,探索適宜國際品牌酒店“本土化”發展的思路,根據酒店發展戰略促進內控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還需要在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方面重視對酒店文化氛圍的培養,在酒店企業內部管理中形成凝聚力,以推動酒店企業的良性發展。
(二)加強對酒店經營風險的控制管理
為有效控制并防范企業業務層的風險因素,酒店企業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工作意識,具備準確識別各類潛在風險與危機的能力。在內控體系的建設中重視對財務結構的優化,通過健全財務風險預警工作體系的方式,確保業務層資金流動與安全。同時,重點關注與風險相關的關鍵財務指標,結合酒店業務層特點,構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最大限度的規避壞賬損失,并按照歷史數據及發展趨勢提取合理壞賬準備金,以確保對壞賬風險的及時且有效處理。
(三)提高對酒店經營關鍵點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
首先,需加強對收入的管理,有效防范收入漏洞。在收入的審核方面,應當重點關注收入與產品定價是否一致,以及折扣的審批權限,避免對酒店收入造成不利影響。規范押金、客人消費、折扣等單據方面的處理內容與流程,以避免收入漏洞的產生;內控體系中要建立收入核數制度,對營業部門提供的每日營業收入報表數據進行審核;同時,還要建立營業現金和票據的入庫制度,保證營業收入產生的現金和票據全部按程序送到酒店財務部處理。其次,需加強對付款業務的管理。酒店業務層面的付款業務,一般需重點關注采購業務。企業應建立采購管理系統,加強對采購業務各環節的管理,包括請購提出、各層級審批、采購單發出、貨物驗收、款項支付等;建立供應商準入制度,保障供應酒店物品的質量,避免出現因產品質量導致的客人投訴或安全事件的發生;建立付款審批制度,明確付款需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經有權審批人批準后方可對外支付。
(四)加大酒店的內部監督與管理創新的力度
企業內部監督與管理工作的創新應當以內部審計創新為重點,特別應當重視對內審工作方式的改進。酒店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將重點檢查與常規檢查相結合,同時還需要重視酒店行業所特有“神秘人”檢查與自查的結合,以促進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除此以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工作制度,以內控目標的實現情況為依據考評責任主體的績效水平,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與完善。
三、酒店內部控制的實施
(一)全員培訓,促進內控工作日?;?/p>
酒店企業內部控制相關舉措是否能夠在企業全業務層中得到有效的落實,關鍵在于企業全體員工對內控工作的重視度。從企業領導層方面來說,應按內控制度要求,嚴格控制管理人員的行為,對高級管理人員的權限及額外支出進行有效限制,避免出現高級管理人員超越內控制度的現象,如超范圍超標準享受“免費服務”等;從企業基層員工方面來說,應當集中展開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培訓工作,提高內控意識和內控能力,以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日?;_展。
(二)積極引入信息化系統提高內控效率
酒店企業應當實現內部、外部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時對信息進行定期披露。因此,酒店企業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必須采取相關措施,對信息形成、使用、以及披露等相關環節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為提高內部控制工作效率,酒店企業應構建具有集成化特點的協同應用系統,構建與酒店業務流程以及組織管理目標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架構,加大信息化系統建設力度,使其突出經營高效的特點與優勢。
四、結束語
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是酒店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套完整適用且運行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作為支持,酒店企業就勢必會喪失參與市場競爭的根本。本文基于對高星級酒店行業業務層特點的分析,對高星級酒店內部控制工作的需求進行簡要分析,然后提出基于業務層面的酒店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策略,并對內部控制體系在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望能夠促進酒店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王麗新,王曉波,薛洪等.酒店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討[C].//2008年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論壇論文集,2008:206-209.
[2]汪慧.ERP視野下高星酒店內部控制策略初探[J].中國內部審計,2013(04): 28-29.
[3] 尹力民.現代酒店會計核算制度下的內部財務控制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12(16):60-64.
[4] 袁平江.淺談如何加強酒店行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J].中國經貿,2013(16):161-162.
[5] 康麗莉.內部控制在酒店財務體系流程再造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134-135.
(作者單位:廣州嶺南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