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貴芳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因此,關愛學生的生命發展,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診斷等功能,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富有詩情的和諧的生態評價環境,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新課程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詩意追尋。
在現代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而言,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是其人生中充滿生命活力意義的重要構成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生活中,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滿懷樂趣和興趣去參與對智慧的挑戰活動,親自體驗這種充滿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學生的生命活力在這種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充分地表現出來。在這樣的課堂生活中,知識的學習已不再僅僅居于認知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人格等領域,體現了學習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生命價值。在這樣的理念的觀照下,歷來被認為傳授知識的課堂面臨著重構,即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發展生命的課堂。作為課堂教學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應充分體現這一理念。關愛學生的生命發展,是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靈魂。
課堂教學過程若要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成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過程,就必須認識到“人是知識產生與發展的源泉”。用這種理念去研究課堂教學,我們就會認識到,課堂教學不再是書本知識的簡單傳遞與接受過程,而是知識的生成與生長活動過程。教學活動中,知識是在教師與學生的生命活動的氛圍中傳播的,學科教材中的非生命體知識也只有到了教學中的生命體的主體身上,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產生出知識生成的新的生長點。同理,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只有落實到學生的主體上,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效益,促進學生知識的生成與生長。
1關注全體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評價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激勵,獲得進步的動力,獲得幫助,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
對基礎差的學生,評價應重在鼓勵其敢讀,愛說。差生在課堂上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的狀態,其原因主要缺少參與學習的基礎學力,存在著自卑和依賴心理。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如我班有一名學生不敢當場發言,甚至不敢讀課文,于是我就采用同桌互讀的形式,該生讀完后,我輕聲地在他耳邊說:“想不到你的聲音這么動聽,只是聲音低了一點,怎樣,再來一遍?自己讀,聲音放高一點,爭取讓全班同學都聽到”。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該生讀書的水平不斷提高,漸漸地,這位同學也愛讀課文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對基礎好的學生,評價要旨在激勵他們挑戰,創新。心理學家認為,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心探索欲,而優秀學生最容易處于這種狀態。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激勵其創新。在四年《古井》一課上,老師讓學生匯報閱讀感受,學生說從第二自然段的描寫可以體會到人們對古井、對井水的喜愛之情。話音剛落,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既然人們喜愛井水,珍惜井水,為什么路面總是‘濕漉漉的,從‘濕漉漉這個詞分明可以看到人們不珍惜水,浪費了很多水?!边@時,老師笑著說:“你的想法真獨特,是啊,人們珍惜水,可路面為什么總是‘濕漉漉的,作者這樣的描寫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又一次活躍了,通過再次深入讀書,最后總結出:作者寫挑水的時間是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挑水的人是“絡繹不絕”,這么長的時間,這么多的挑水人,難免路面總是濕漉漉的,可見作者這么寫是為了表現古井無論何時無論何人需要水,它都毫無保留地奉獻出甘甜的井水,可見古井的貢獻之大,表達對古井的喜愛贊美之情。當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濕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貴??!學生不唯師,不唯書,只唯實。
2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外顯行為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特征是其主體作用發揮的外在表現。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等學習行為特征,就能判斷學生是否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而及時通過評價作出有效調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自身的智慧,調動自己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通過發現、選擇、重組等多種綜合活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最后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具有學生自身個性品質特征的知識,提升學習水平。
一般而言,衡量學生參與程度的標志有學生參與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廣度,一要看學生參與的人數是否是大多數,是否涉及到學生的各個層面;二要看學生是否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時間上是否有保證。深度,要看學生在參與教學中所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深層次的問題,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還是被動地參與。一看是否能開展合作學習,參與的熱情、情感體驗如何,二看是否形成互相協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風尚。觀察學生是否通過探究問題獲取知識、學習有關技能和科學研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興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