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龍
【摘 要】教育評價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近年來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文以中職生數學學習的角度對教育評價進行探索,從評價的理念、評價要注意問題和評價的具體操作三方面進行探討,力求使評價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學習的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表現。
【關鍵詞】評價;理念;分層;課堂
長期以來,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一樣,都采用分數來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把測驗考試作為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的唯一手段,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心理學家赫爾芬克曾經對不同評價出現的不同心理行為進行實驗,結果表明:評價與不評價不一樣,不同性質的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效應也大相徑庭。
一、評價的理念
將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是一種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中職生數學學習質量的評價應該借鑒美國教育家布魯姆的學習評價模式,采用發展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的方式,即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所做出的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和評判,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和需求,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展。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從而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評價要注意的問題
1.注意基礎
中職生數學學習基礎較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我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符合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不能教條式地以教學大綱或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來評價學生。評價應該以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為出發點,使學生能在已有的認識結構上進行學習,并及時給予鼓勁性的評價,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2.注重過程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觀察,多了解,如果學生在自己學習基礎上取得了進步,可以及時地給予積極評價。對于這種評價,也可以以量化的形式積累下來,然后進行階段性或總結性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老師的關愛,從而促進學習的積極性。
3.注重實踐
中職數學的學習是為專業課的學習服務,所以對于數學學習質量的評價也應該體現數學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結合專業課給學生一種實踐的機會,從而來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
4.承認差異
進入職中學習的很多學生家由于文化環境,家庭背景或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在數學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能力上存在著差異。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采用分層式或二次式的評價方式。分層式即是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評價要求,學生在各自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學習,只要能達到目標,就可以給予“優”的評價。而二次式是指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積累來逐步達到的目標。讓學生之間的評價差距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去拉近。
5.注意形式多樣化
評價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它包括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多樣化。評價過程的多樣化是指評價可以采用書面考試,口試,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學生自評,同學之間互評,任課老師或家長參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結果多樣化是指不僅僅是用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還要注意的是,評價要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盡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評價的具體操作
1.做好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是指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在評價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要求。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起點較低的學生也能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得到“優”的評價,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方式和結果可以不給學生公布。
2.課堂活動評價
課堂活動評價包括課堂表現和課堂紀律兩個方面,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因為學生自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培養他們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意識。而學生互評讓學生不但學會評價自己,也能客觀地評價他人,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督促,共同進步。所以該評價表可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定三種形式來填寫,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算出學生的課堂活動評價的成績。
3.課后活動評價
課后活動評價包括課后作業和課外實踐活動。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師評價學生課外作業時,都是以百分制或“優良中差”等千篇一律的評語,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讓學生深切地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時間久了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數學課后作業的評價也可以借鑒一下語文科課后作業的評價形式,形成數學作業的發展性評價。中職數學是為專業課服務的,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不能忽略這一點,所以我們設立了課外實踐活動評價項。評價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來學習專業課程的情況。這方面的評價可以讓專業課老師也參與進來,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課程評價來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
4.階段性評價
階段性評價主要包括單元測考、期中和期末考試。階段性評價以考試評價為主,然后把考試的成績換算成“優”,“良”,“中”,“差”級四個等級(如85~100為“優”,70~85為“良”,60~70為“中”,60以下為“差”)。“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是錯誤的,但我們不能忽略考試評價的功能,它能以量化的形式檢驗學生階段學習的情況,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存在的缺陷。考完試,教師也要及時給學生評講,分析考試的情況,對于進步的同學做出表揚,對考得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勁,幫他們尋找原因,爭取下一次能取得進步。
5.學期總評價
傳統的學期總評價都是將單元考、期中和期末考的成績按一定的比例進行計算,然后以分數的形式來給出的。但筆者認為學期總評價,一方面要納入學生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表現。所以我們可以將評價的8個項目以“優”,“良”,“中”,“差”四個檔次的成績給出,然后按一定的標準得出學期總評價的結果:“優”、“良”、“及”與“不及格”(可以參照表1)。除了定量評價之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定性評價。例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并幫助學生制定改進計劃。讓學生在客觀地了解一學期的學習情況的同時,也促進他們認識自身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法,激勵他們不斷地進步。
中職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是一項系統又復雜的工程,它的構建需要很多教師共同參與進來研究,它的實行也需要學校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抓住“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一定能把這項工作做好。拙文是筆者在教學之余學習和研究的一些心得,希望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布魯姆.教育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3月版.
[2]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