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摘 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同時也用于生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與生活有效的進行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加關注數學學習,可謂一舉多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模式,不斷的從日常生活中積累教學素材,讓數學初中數學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對此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正確認識到數學生活化含義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們常說的“學以致用”,講的就是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而生活化就包括了數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多人會說學習數學就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會計算運用,其實不然,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種運算的能力,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數學的觀念,是一種數學思想,比如學生的擴散思維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鍛煉等等。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這些體現的最為明確,如果課堂教學單單是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那么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而一旦教師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在里面,那么就會顯露出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
二、在生活背景的條件下營造生活化情境
生活中充滿了很多教學知識,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周邊的事物,然后不斷積累有意義的生活現象,將其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從而營造出生活化情境。以生活化情境引出的數學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擺脫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比如:講解坐標相關知識時,老師首先讓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對應關系有哪些。此時,學生可能會想到考試的對號入座、身份證與個人的對應關系等。在課堂開始之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這樣一個生活情境中,進而引出關于對應關系的坐標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于這一知識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尺規畫圖相關知識時,老師可根據相關生活畫面來引出這一課堂教學,老師可以營造此類生活化情境:有一個人在很寬闊并且能通行車輛的大草原上,從A地開車到B地處理事務,但是這個人需要先將車上另外一個人送到這個草原上最近的國道上,而A地和B地都位于國道的同一邊。試問這個人應按照什么路線行駛路程最短。老師也可以列舉其他相關生活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挖掘數學教材,讓學習內容生活化
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在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捕捉書本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從而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目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利用數學知識可巧妙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反過來把數學作業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對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又能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培養”的轉變,使數學學習活動向社會拓展、向生活延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素材和教學手段。生動的素材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記憶,而活潑的語言又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良方。
四、聯想生活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僅僅通過記憶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是不能夠理解數學在生活應用中的重要影響,所以,為了避免學生的思維過于僵化,教師應該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教師在講解習題的時候,應該多嘗試利用生活中經常碰見的問題進行解決,這樣學生對待新知識不會感到過于陌生,將生活常識融入教學實踐中去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想象的根據,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找到所學知識的影子。
五、從數學例題的講解過程中注入生活化元素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現代的學生已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又充滿了好奇心。然而學生面對的卻是大量的枯燥繁雜的計算題,解答的又是陳舊乏味的傳統應用題,弄得學生筋疲力盡,根本談不上對學習數學有什么興趣和愛好。因此,在例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所學知識處理同學們看得見、摸得著、親身經歷的問題,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增添學生學習的情趣,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
六、開展課外探究活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將初中數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數學有趣”、“數學合理”、“數學有用”,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教學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大應用”中,實實在在體驗到數學的利用價值。從問題中挖掘同學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抓住這份好奇心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第二天數學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高漲,學習因此變得有趣、生動、易懂,又達到了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趣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使數學變得充滿活力,從而使所學知識變活,做到培養能力與學習知識緊密結合。
七、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學評價也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生活化可以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意生活方面的內容,促進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當前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測評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教師上下課時間、上課效果等方面對教師進行考核。不可否認,這樣的評價對教師個人的上課習慣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非常微弱。本人認為,在進行教師測評的時候還應該充分考慮教學生活化程度。正如前面所介紹的,數學作為應用型的學科,聯系生活是必須的,初中數學的教學應該要特別重視教學策略上的生活化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測評的時候,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程度應該納入評價體系,并占到較高的一個比例。這樣能夠有效引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能夠充分將生活聯系數學知識,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更喜歡這樣的課堂,收獲更好的效果。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不能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閉門苦修,而應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生活化的學習。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從書本里走向生活,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參考文獻:
[1]朱瑞龍.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嘗試[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
[2]滕杰.淺議初中數學教學生活情境的創設[J].成功(教育),2011(03)
[3]洪玲.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第9期
[4]李忠旺.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學園,2013(23)
[5]《淺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陳京樺基礎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