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有榮
【摘 要】探究是科學教學的主要途徑,而激發學習興趣則是提升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動力的關鍵。本文從科學教學的實例出發,闡明了在科學教學中如何通過激發學習興趣來搞好科學探究。
【關鍵詞】科學;興趣;探究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選擇必須對學生有啟發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和探索的精神。科學教學更應當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自主探究精神和自主實踐欲望,讓興趣成為學習的動力,讓欲望推動他們實踐,讓精神鼓足探索的勇氣,形成讀書質疑——實踐揭秘——總結收獲——再探究開闊視野的過程,讓科學課教學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一、讓興趣引領孩子讀書
在教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第一節電和磁時,讓學生先觀看一組實驗,用六個指南針分六個不同方向擺放,指針都指向南方。同學們對指南針因磁性都指向南方的知識很清楚。于是,我提問:①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時指南針會有什么現象發生?②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發生呢?同學們有興趣知道嗎?(通過問題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我讓學生們帶著這份興奮,帶著上面兩個問題讀書,讀后發表自己見解和產生的疑惑。
讀后學生積極交流:學生甲: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無任何現象發生(因為通電導線有電流而無磁性)。學生乙:我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段內容,是說通電導線能夠產生磁性,所以,靠近指南針時指針會擺動。學生丙:我同意剛才這位同學的說法,但是,指南針擺動的方向會不一樣(因為,我姐姐上初三,他們那本物理書上寫了“右手定則”,就是用右手可以判定那邊是南極,那邊是北極)。我接著追問:這么多見解,大家同意他們誰的見解呢?我建議大家還是自己親自實踐一下,會更有說服力。同學們興趣非常濃。
二、讓興趣陪伴孩子實踐
我按六個指南針將同學們分了六組,要求每組必須有一個同學做好記錄,把實踐操作過程及結果詳細記錄下來,最后,各組派一名同學將組里實踐操作過程及結果與大家交流分享!首先,讓各組連接一個電路,使小燈泡亮起來;接著將拉直的導線靠近指南針左邊、右邊、上方和下方,觀察指南針變化!再加上兩節電池后,按照前面方位靠近指南針,又有什么現象發生?按前面方位靠近指南針,使電路短路,觀察指南針會發生什么變化?繞一個線圈在做以上實驗,仔細觀察現象,實驗做完后,各組分別討論整理實驗得來的結果。一組:通電導線會使指南針擺動。師追問:為什么會擺動呢?因為通電導線產生了磁性。二組:方位不同指南針擺動的方向不同。師再問:為什么方位不同指南針擺動方向不同?因為方位不同導線產生的磁性南北極不同,則指南針擺動方向不同。教師小結:同學們實驗操作過程規范,過程觀察仔細,記錄詳盡,討論時能結合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所以,得出的結論也很正確。但是,老師現在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想大家想去探索嗎?(同學們很感興趣)問題1:通電導線靠近的方位不同,雖然所產生的磁性不同,為什么指針擺動的方向不同呢?問題2: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或者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呢?
三、讓興趣幫助孩子總結
同學們帶著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總結。同學們七嘴八舌開始分析,有的組討論總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磁性的特殊性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有的組將指南針再次擺好,指南針指向南方,便開始分析其中的道理;還有的兩三個組湊到一起,分析指南針的指針指向南方不動,那么,地球南極是南極,則指針一定是北極,同性相吸,指針不動。經過一陣激勵的分析爭論,以前知識與新知識的結合,實踐與經驗的辨析,讓他們逐漸清晰的得出一個個結論。這節課就在學生爭論不休,實驗不斷,探討不止,體會不盡,總結不停中漸漸揭開同學們心中的疑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設問和難題,尋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收到感情上的升華,也為學生學習科學課及解答科學課中的疑難提供了方法。
四、讓興趣激勵孩子探究
本課內容應該到此已經完成,但是,同學們的興趣未盡,于是,我只能把他們的興趣引向更廣博的境界中去,讓他們學習探究,解惑釋難,探討總結,開拓視野。我又提出疑惑:①我們如何來判定繞在鐵釘上的通電導線使釘帽和釘頭產生什么磁性呢?②既然通電導線能產生磁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③電和能量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仔細地記好黑板上的幾個問題(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或者和同學們一起探索,有了結果在課堂上交流)。我想下節課又是一節你來我往,不依不饒,唇槍舌戰,辯論激勵的40分鐘。
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各科教學產生實效的關鍵,更是科學課教學收到實效的保證,有興趣足以能使孩子產生質疑、釋疑的動力;有興趣足以能使孩子激發實踐、探究的激情;有興趣足以能使孩子養成發現、創新的精神。為孩子從小養成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夯實堅實的基礎。作為教育人我們都應為之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