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摘 要】擊劍(Fencing)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隨著擊劍運動的發展,擊劍運動員的損傷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對125擊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致因、部位、機制以及主要的致命傷害進行總結與分析,并提出預防措施及建議,以引起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共同重視,從而更好的促進擊劍運動的發展。
【關鍵詞】擊劍;損傷;調查;部位;預防措施
0引言
擊劍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反應性運動項目,屬于技能類一對一的對抗性格斗項目,具有動作結構多元變異、單一組合瞬息萬變以及動作快速、反應敏捷、戰術復雜、對抗激烈等一系列特點。所以,擊劍運動員在訓練中需要大負荷大運動量的訓練,才能達到比賽中對技戰術發揮和體能的要求。相應的在高強度的訓練和對抗性的比賽中容易產生運動損傷,因此,積極預治擊劍運動損傷對于提高運動成績,延長運動壽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文章對某擊劍隊的125名運動員在擊劍運動中損傷的致因、部位、機制進了調查。
1.2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途徑收集和分析了大量關于擊劍運動及損傷的相關著作和文獻。
1.3問卷調查法
對部分市擊劍隊的125名擊劍運動員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25份,回收123份,有效問卷122份。
1.4實地觀察法
通過對擊劍隊的訓練及比賽的觀摩,并和相關教練員及運動員深入交談,收集一定的資料。
1.5數理統計法
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歸納,運用相應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運動損傷概念的界定
損傷是指外界各種創傷因素作用于人體,引起皮肉、筋骨、臟腑等組織結構破壞及其局部和全身反應。運動損傷是指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
2.2調查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膝關節損傷、腿部損傷、軀干和腕指損傷分別占81%、58%、31%和27%。膝關節、肩部、頸部以慢性勞損性損傷為主,大腿肌肉、軀干、腕指及踝關節則主要是急性損傷,此特征與擊劍運動專項技術的動作特性密切相關。
經調查發現,慢性損傷的發生率高于急性損傷,而慢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以腰背肌肉筋膜炎、指腕腱鞘炎等最為常見,而急性損傷主要以肌肉拉傷最為常見。其中髕骨勞損、韌帶扭傷、腰背肌肉筋膜炎和肌肉拉傷各占84%、31%、48%和24%(見表2)。
2.3擊劍運動員損傷致因
2.3.1與擊劍專項技術特點密切相關
擊劍運動損傷發生集中在髕骨區域,其中髕骨勞損占84%。為了達到有效的攻擊對手和防守的基本技戰術的要求,擊劍運動員在實戰中需要不停地在滑步進攻、后退、快速啟動和制動中進行不停地轉換,此時膝關節都處于半屈位狀態,這一角度時膝關節最不穩定,其穩定性主要靠股四頭肌和髕韌帶的收縮來維持。反復牽拉髕腱及其髕尖附著處,會阻礙此處的血液供應,導致該部位的營養供給出現障礙,造成組織增生、變性繼而出現病變。同時,在訓練和比賽時因不適當的扭轉、屈伸,使得髕骨關節和軟骨面反復摩擦、撞擊導致軟骨細胞受損,代謝功能減退,軟骨退行性形變是誘發髕骨軟骨病的主導因素。
2.3.2肌肉力量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腰背肌肉筋膜炎、肌肉拉傷分別占48%、24%。因擊劍實戰姿勢為半蹲馬步,擊劍運動員在進攻和防守時,運動員腰背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需伴隨腰部的快速旋轉、前傾、后伸,這必然會增加腰背部肌肉的負荷。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損后發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于高張力狀態,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使纖維組織增多,收縮、擠壓局部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繼而出現疼痛。同時擊劍運動是以下肢活動為主的全身性運動,大腿肌群的力量要求較高,而部分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忽視股后群肌力量訓練,只注重發展股四頭肌群力量,導致前后肌群肌力發展的不平衡,從而使腿部肌肉易拉傷。
2.3.3準備活動不充分或不做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部分是使工作力上升的必要階段,從生理和心理上動員機體,逐步提高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使相關的肌肉群、關節、韌帶、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統的機能做好充分準備。運動員在沒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的狀態下,就投入對抗性較為激烈的比賽或大強度的訓練中,會因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惰性尚未被克服,而達不到訓練和比賽所需要的狀態,而使得肌肉過度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而引起肌肉拉傷。
2.3.4舊傷、帶傷、帶病和不完全康復
擊劍訓練、比賽中對技戰術和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身體對抗也比較激烈,而有些運動員由于舊傷和帶傷、帶病參加訓練和比賽,則極易造成運動損傷的發生。
2.3.5器材設備陳舊、場地條件不良
擊劍運動員在弓箭步騰空時,踝關節周圍的伸肌群處于放松狀態,當后腳跟接觸到地面著地的一瞬間,如果地面不平整、太硬,踝關節肌肉協調緩沖用力就會受到破壞,踝關節受力不均衡。久而久之,踝關節肌肉就會產生過度疲勞,從而導致運動損傷。另外,穿不合適的鞋(鞋底過硬、過高)導致踝關節扭傷,沒穿擊劍服、長襪導致的刺傷,面罩未固定被對方沖撞導致頭面挫傷等等。
3預防措施及建議
3.1因擊劍運動員損傷主要集中在髕骨區域,訓練中應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力量訓練,采取弓步蹲跳、蛙跳、后蹬跑、靜蹲等練習,以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股四頭肌對髕腱及其腱止點的牽拉。
3.2在增強股四頭肌肌肉力量的同時,應加強半肌、半腱肌、股二頭肌的伸展性的訓練,以防止過牽性損傷的發生。練習項目包括:雙飛跳繩、負重提踵。
3.3加強基本技術動作的合理性,科學安排易傷部位的運動負荷量,并重視對易傷部位防護,建立運動損傷檔案,避免帶傷、帶病參加訓練和比賽。
3.4根據訓練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及訓練或比賽后的整理活動,以消除疲勞。
3.5訓練前應對場地設備如劍、劍道、擊劍服等進行嚴格地檢查,及時維修已損壞的器材,同時加強訓練常規的監督,以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4結論
綜上所述,擊劍是一項激烈的運動項目,在對抗中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此了解運動損傷致因、部位、機制及預防措施極為重要。本次調查表明,擊劍運動損傷的致因主要有局部運動負荷過大、技術動作掌握不熟練或運用不合理、帶傷、帶病訓練或比賽、準備活動不充分或不做準備活動;此外還有在實戰練習或比賽中,因器材設備陳舊、場地設施不符合要求、劍刺傷及雙方運動員互相沖撞也會造成軀體某一部位的損傷。從調查結果來看,運動員在進攻和防守時膝關節處于曲位狀態容易使膝關節發生慢性勞損性損傷。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大腿、軀干和腕指。損傷性質主要為髕骨勞損、韌帶扭傷、肌肉拉傷和腰背肌肉筋膜炎。本文針對運動損傷致因、部位、機制,提出幾點預防措施及建議,以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提高運動員的擊劍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軍波.我國高校擊劍運動員運動損傷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科技.2012
[2]滕曉麗.丹東市擊劍運動員運動損傷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4
[3]朱愛華.擊劍運動員損傷及其預防[J].體育時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