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雄
【摘要】高中數學作為學生高度集中、結合思維邏輯參與的學習課程,保證教學課堂有效性參與和實踐才能真正有效落實現代教育教學在現代學校的真正教育。有效落實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真正高效需要從多方面展開和討論,方能真正確保學生參與學習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現階段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形成數學應用意識。現今,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經常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的理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增強了教學效果。
一、影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的因素
1、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與能力
傳統陳舊的數學教學理念嚴重阻礙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呆板、枯燥、傳統,落后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勢必更加古老、僵硬、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將學生的創新思維扼殺在搖籃中。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和創新教學方法,為思想和途徑開辟新的道路,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到底。但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作支撐還不夠,教師的綜合教學技能也是影響數學有效教學重要因素。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乎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精神和學習勁頭,對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尤為重要。
2、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與狀態
由于數學是高考內容不容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時多、比重大、難度大的特點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很多高中生完全忽視了興趣和愛好,單純將數學學習定義為一種學習任務,不注重尋找自身內在的學習動力,久而久之,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嚴重扼殺,學生的學習狀態一直處于低迷消沉的情境,疲勞、厭學心理日益產生,喪失學習動力的學生無疑成為一盤散沙,任教師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濟于事。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外因只起輔助和推動作用。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和狀態開展數學教學,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才是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
二、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
1、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并有一定的復雜性,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傳統教學方式中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使數學學習更顯枯燥,十分容易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消極情緒,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重點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實現高效學習。保證教學課堂的活躍性,讓學生保持積極有效的態度。例如在進行數學概念學習時,教師可以采取猜謎語活動,加深學生對數學名詞的印象。如:停戰———商,春夏秋冬———周期。
2、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使數學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更深入的探索、運用所學知識。例如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假設一張紙的厚度為0.1毫米,那么這張紙對折10次后的高度為多少?對折100次呢?在學生進行估計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對折100次的白紙厚度,已經超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接著引出通用公式,要求學生分別計算白紙對折10次和100次的高度。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使新的知識點簡單化、趣味化,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創設過程中,要求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和專業素養,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景問題和適合的數學模型。高中學生即將面臨高考的問題,學習壓力大,學習內容復雜,在面對比較困難的數學學習時,往往會采用逃避、消極的態度,學習具有極強的被動性。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促進學生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其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問題情境中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確保數學教學課堂積極活躍
數學課程是一門思維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參與此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的參與中需要保持良好、積極的學習狀態,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高效的學習知識和內容,保證教學課堂的活躍性,讓學生保持積極有效的態度,在參與內部數學的學習和思考中,真正保證學生在學習中進步。例如,比如我們在講到一些數學概念時,讓它們以謎語的形式出現,如:市場無人無貨(打一數學名詞)———空集;春夏秋冬(打一數學名詞)———周期;財大氣粗(打一數學名詞)———無窮大;停戰談判(打兩個數學名詞)———商、和;等等。
4、多途徑創設互動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在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內輕松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保證高中數學課堂高效開展。例如,在等差數前n項和公式(Sn=n*a1+n(n-1)d/2或Sn=n(a1+an)/2。N屬于正整數)推理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創設趣味橫生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推理,待推理過程結束后選擇學生代表將該組的成果公布到黑板上,對于過程推理完全無誤的組員,教師應予以嘉獎,而對于過程出現嚴重錯誤的組員應善于循序善誘看,在尊重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情況下幫助學生改正,使學生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高效學習。
課堂問題設置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性.設置問題時需要先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及技能掌握效果等,針對學生學習情況,設置創新性問題,后借助課堂問題驅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研究發現,提問時要重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挖掘新知識,如在等比數列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等差數列引入新課。
【參考文獻】
[1]馮祥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3,7(67):77-78
[2]蘭潔倩.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5,3(3):103-104
[3]田俊基.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圖書文摘,2015,6(6):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