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麗 王福椋
【摘要】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的整體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的行政管理在高校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行政管理是揭示行政現象、過程內在的本質聯系,是人們在長期行政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行政管理活動規律的理性認識。提高我國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優化我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對于深化高校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行政管理 優化問題
一、背景介紹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開啟高等教育改革以來,我國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一個由各功能部門組成的系統的行政管理體系。這些,都可以稱作我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高校追趕世界一流的步伐。可以說,我國的高校行政管理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行政管理工作也積累了眾多弊端,這些都導致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口益低下,大量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嚴重阻礙了高校各項工作的良性運行。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不高是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需要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優化我們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國內對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和優化高校行政管理體制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研究行政管理人員的組織結構、行政權力的擴大化和行政管理人員考核體系的建立上。有的觀點認為,推動我國高校行政管理隊伍專業化,應該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應聘機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觀點提出,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應建立行政權力制衡機制、轉變行政管理理念、精簡高校機構。還有的觀點建議,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引入質量管理體系理念,以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保證高校的正常運作。
二、優化含義
行政管理體制就是一個國家的政體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從運行狀態上說,它就是種行政管理機構、管理權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員等有機構成的一個管理系統。行政管理體制就其一般內容來說,包括行政權力的劃分、行政機構的設置以及為保證行政管理順利進行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法律程序。
行政管理體制優化是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行政管理規章制度進行調整。優化,是為了更加優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保留突出的一面,放棄不太重要的方面。
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優化,是對行政管理規章制度的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優化,是指在尊重各高校的具體行政管理體系的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通過發現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的缺陷和弊端,改造現行的行政管理,達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終極目的。
三、優化辦法
首先,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各崗位的行政管理職責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考核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其不但是檢驗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聘任、獎懲、激勵的重要的基礎,為了保障考核的效果,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執行辦法和完善的機制。也正是因為如此,應該在學校內部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創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才能使更多人才的工作得到認可,培養大量的行政管理人才。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地方高校還應該積極調整行政機構,合并或是撤銷相應的部門,這樣才能避免人浮于事的現象發生,使高校的人才資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實現人員的優化配置,通過行政管理體制的強化和分配體制的調整,能夠不斷使當前的崗位得到強化,去除平均主義,打破鐵飯碗的束縛,致力于創建一個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平臺和環境,使人才各盡其能,實現行政管理體制的科學化。
其次,科學規劃崗位設置,疏通行政管理人員崗位晉升的渠道部門的職能、工作復雜度等方面的因素是崗位設置的重要的參考因素,為了能夠設置出職責明確、比例合理、管理崗位,就需要充分參考這些因素來對相應的崗位進行設置,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管理的效果。此外,還需要處理一個關系,就是崗位和晉升的關系,只有具備不斷晉升的目標激勵,才能更好地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激勵,才能使其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對待行政管理工作,加強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積極學習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只是,穩定行政管理隊伍,這樣才能長遠地促進管理科學的快速發展。科學設置崗位還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個基礎上,地方高校還應該注重目標考核,對相應的行政管理崗位進行分級機,以明確的質量標準來對各崗位的職責、權限等進行明確,制定完善的崗位等級津貼的因素依照相應的位評分來進行等級設置及,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八個方面不但包括工作職責、工作特點、任職資格、重要程度、難易程度,還包括工作權限、工作目標、核心技能、責任風險等。依照這樣的標準來進行一到九級的劃分,津貼的制定并制定相應的等級津貼,這樣才能更好地根據實際的支付能力來完成使得行政管理人員能夠根據自己所在的位來獲得相應的津貼。崗位設計和職位晉升也是制度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管理人員的發展問題要處理全面,使其能夠才能夠職務晉升和職級晉升兩個方面謀得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其看到自己的發展前途,從而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
再次,加大激勵機制的引進,賦予各層級均等的發展機會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可以將行政管理體制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型管理機制,另一種是動態型管理機制。所謂的靜態管理機制就是將相應的取酬、獎勵等方式應用到不同級別和層次的人員中。所謂的動態管理機制,就是依照德、能、績、效等指標來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評價。從這點來看,動態型管理機制不但能夠使行政管理人員的合理要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還能激發其進取和創新意識,使其逐步自我完善,形成有效地自我激勵,從而獲得更好地發展。各地方高校對于行政管理人員都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為了保障激勵機制的有效性不但需要量化指標,以保障激勵機制能夠保持較好的操作性,更好地對其進行評判,還需要確定相關的定性指標,將目標考核、組織評議結合在一起,在評判的時候,充分考慮到行政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貢獻大小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實行按勞取酬、優勞優酬,這樣的分配激勵機制才能更好地實現高層次人才、崗位的傾斜。我們還需要重視的是獎優罰劣,優勝劣汰,這樣才能更好地優化組織結構、知識結構,使具備相應才能的行政管理人員得到更好的任用,實現管理崗位人員能上能下,做到任人唯賢伍不斷優化,人盡其才,為行政管理人員提供施展華彩的平臺事業上有所建樹,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使行政管理隊使行政管理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晨.淺析高校行政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營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