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聶建軍
摘 要:運用液體菌種栽培技術,可以縮短白靈菇的制種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本文淺析白靈菇液體菌種的制備及應用,擬對白靈菇的生產栽培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白靈菇;液體菌種;應用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20
白靈菇分布于歐亞非內陸荒漠半荒漠地區,生長發育于春末夏初,是一種優良的藥食兩用的大型肉質傘菌,有“牤牛肝菌”、“西天白靈芝”等美稱。受栽培周期長、只能出一潮菇、生物轉化率低等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白靈菇的生產總量不足10萬t,相對于世界消費量已達2000萬t且日益增長的食用菌市場,白靈菇具有很大的市場開發潛力。
1 白靈菇液體菌種制備
1.1 實驗菌株
采用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藥用真菌研究所提供的母種,保持4℃以下低溫保存。
1.2 培養基
母種培養基:葡萄糖2.0%,土豆15.0%,麥麩5.0%,瓊脂2.0%。將土豆切片和麥麩共煮沸20min,使用4層紗布進行過濾,將葡萄糖和瓊脂投入濾液加水溶解,pH自然,0.1MPa,121℃滅菌20min。
液體培養基:豆餅粉1.0%,玉米粉2.0%,葡萄糖2.0%,酵母膏0.2%,KH2P04 0.1%,MgS04·7H2O 0.1%,pH自然,0.1MPa,121℃滅菌20min。
增稠劑:可以分別選用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果膠、瓊脂等4種不會被菌絲分解的增稠劑調配液體培養基,經過試驗得知,濃度0.1%的黃原膠、濃度0.2%的羧甲基纖維素、濃度0.2%的果膠、濃度0.3%的瓊脂效果最好。
麥粒培養基:99%麥粒,l%石灰,1%石膏,KH2P04 0.1%,MgS04·7H2O0.1%。麥粒要求無霉變、無破損、無干癟,先用l%溫熱石灰水浸泡12h,煮沸后小火加熱30min,直至麥粒熟透而不破皮為止,撈出晾曬表皮無水,按照配方攪拌裝入玻璃瓶(注射液瓶),裝至瓶肩部,塞好瓶塞,保持0.15Mpa,溫度121~126℃,持續2h消毒殺菌。
栽培袋培養基:棉籽皮87%,麩皮10%,石灰1%,石膏1%,KH2P040.5%,MgS04·7H2O0.5%。采用聚丙烯袋或聚乙烯袋,每袋填裝干料400g,保持壓力0.15Mpa,溫度121℃持續消毒殺菌2.5h。
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電子天平;電熱恒溫培養箱;冰箱;P270型普通搖床;超凈工作臺;立式壓力蒸氣消毒器等。
1.4 培育方法
白靈菇母種制作:把母種培養基切成斜面放置在試管中,將活化后的白靈菇菌種接種到試管中的培養基斜面,在電熱恒溫培養箱中保持25℃,待菌絲長滿試管,放入冰箱保持4℃保藏。
一、二級菌種培養:使用250mL三角形搖瓶稱量液體培養液100mL,放入lcm2活化24h的母種菌塊,設定搖床轉速為150轉/min,保持恒溫25℃,培養96h。完成一級菌種培養。使用250mL三角形搖瓶稱量液體培養液200mL,投入一級菌種10mL,設定搖床轉速為150轉/min,保持恒溫25℃,培養72h。完成二級菌種培養。
麥粒培養基的接種與培養:每個麥粒瓶接入10mL液體菌種,菌種接完后,在24℃黑暗的條件下培養,觀察萌發時間,菌絲覆蓋料面的時間,滿袋時間。
栽培袋培養基的接種與培養:每個栽培袋接入15mL液體菌種,菌種接完后,在24℃陰暗的條件下培養,觀察萌發時間,菌絲覆蓋料面的時間,滿袋時間。另外可以在每袋中放入40~50粒麥粒菌種作接種使用。
2 液體菌種與固體菌種生產周期比較
2.1 2種栽培模式的不同流程
傳統栽培模式:
母種→原種→麥粒培養基→栽培種→栽培袋→出菇
液體菌種栽培模式:母種→一級液體菌種→二級液體菌種→栽培袋→出菇;母種→一級液體菌種→二級液體菌種→麥粒培養基菌種→栽培袋→出菇。
2.2 不同栽培模式的生產時間
傳統栽培模式:由母種生產原種歷時15d,由原種接種麥粒培養基,菌種在麥粒培養基上生長12d制得栽培種,由栽培種接到栽培袋菌料中,菌絲滿袋歷時35d,菌絲后熟歷時30d進入出菇期,全過程需要92d。
液體菌種栽培模式:由母種到一級液體菌種歷時4d,由一級液體菌種到二級液體菌種歷時4d,由二級液體菌種直接接種栽培袋,直至菌絲滿袋歷時20d,菌絲后熟歷時30d進入出菇期,全過程需要58d;由母種到一級液體菌種歷時4d,由一級液體菌種到二級液體菌種歷時4d,由二級液體菌種接種麥粒培養基到菌絲滿瓶歷時8d,由麥粒菌種接種栽培袋到菌絲滿袋歷時35d,菌絲后熟歷時30d進入出菇期,全過程約需80d。
3 結 論
本文探討了白靈菇液體菌種的2種栽培模式,使用第一種模式,可以充分發揮白靈菇菌絲萌發快、分散性好、生長旺盛的優點,把栽培周期縮短37%;按照第二種模式,可以縮短10d以上。總之,液體菌種技術可以縮短白靈菇的生產周期,幫助種植戶節約生產成本,獲取更多的利益。
參考文獻
[1] 董玉蘭,李書生.白靈菇高活力液體菌種搖瓶發酵培養件的優化[J].北方園藝,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