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聲
“人生為一大事來”,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話。由于歷史原因,或許是命運的安排,我走上了教育之路。從此,我的人生大事便與教育連在一起了。當教師時,我的人生大事是當一名好教師;當校長時,我的人生大事是當一名好校長。
38載漫漫執教生涯,我由一名普通英語教師成長為中學英語特級教師、中學英語正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名校長、廣州市勞動模范,現任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在擔任校長(副校長)23載的不凡歷程中,我一直信奉“閑居非吾志,守成非吾愿 ”“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正是這種信念,使我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教學有風格,管理有個性,辦學有特色”的科學治校之路。
一、有教育探索實踐的激情
校長作為教育的辦學實踐者,必須有教育的情懷與激情。人是為了追求幸福才來到世界上,教育者身上寄托了人們太多的精神夢想,我們以夢想的名義仰望幸福。當校長有著堅定不移的職業精神,擁有寧靜的心靈,才能全心地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地去敬畏每一個生命,才能“不拋棄,不放棄”。
學校給人溫暖的是什么?學校留給學生什么記憶?學校留給教師什么回想?一位2015屆的畢業生給我留言:這一年在您的教導下,我學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這一定會影響我未來的生活和學習。當我奮斗時,會記得“God is myself”;當我遇到困難時,我會記得“Never give up”,我會抱著必勝的信心,“I am the champion. Sure win”。我想這就是學校留給學生的正能量。一所能為師生的精神成長提供養料的學校才是真正的好學校。
在我看來,社會從來不缺高學歷、高智商的人,但教育者應該站在育人的高度上審視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期。對廣州五中來說,我們希望學生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一名科學精神好、人文素養高、懂得真善美的人,因此,廣州市第五中學一直堅持為初一、初二、高一學生開設書法課,讓學生能靜下心來欣賞美的東西。
很多人可能會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糾結,搞了素質教育是否就意味著不顧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能力了?不是的。我們既要胸懷教育的理想,仰望星空,也要辦好現實的教育,腳踏實地。我們希望培養的人有素質,那就要辦好現實的教育。學生在中學要學習系統的知識,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通過考試來體現他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推行了高效課堂。我的想法就是既然不能避免,那就去面對,既然要面對,就要找出高效的方法,讓學生和老師不那么苦,但學習效率要高。所以,在教學方面,我主張方法科學、過程愉悅、結果理想。與此同時,我不斷在教學中進行研究,探索總結出來的“學案引導—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練習鞏固—拓展應用”教學模式已成為教師們高效教學的主要模式,并逐步形成了體現自主教育理念的“立足基礎,能力至上,高效愉悅”英語教學風格。
二、有科學理智的思維方式
當一名校長不難,當好一名校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校長是校園生命狀態的標志,是學校科學發展的領航者,校長的幸福感直接影響著學校、師生乃至家長的幸福感。做好一名校長要具備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深厚的學養,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博大、深邃,又要有腳踏大地的平穩、厚實。因為一位好校長可以帶出一所好學校,而一所好學校形成的學校文化,無論誰進去都會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師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好學校的前提是有先進的辦學理念。衡量辦學理念是否先進,主要有4個維度:一是人人發展;二是全面發展;三是個性發展;四是終身發展。只有4個維度統籌兼顧,才是高質量的學校。我對教育的看法比較通俗,就是按人的成長規律對受教育對象給予幫助,包括幫助他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升性情。所以,我提出“讓每一位學生能找到自己卓越的領域” 的辦學宗旨,就是讓每位學生知道自己的潛能,建立起自信,讓每個孩子展示出他最閃亮的一面,這對他們今后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廣州五中既培養出了大批考上重點大學、成為社會各界英才的學生,也培養出了中國首位加入西班牙皇馬俱樂部的現役國青足球隊前鋒林良銘,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好學校的核心是有豐富的課程體系,課程是落實培養目標的有效載體。在這樣的學校里,每一種發展可能,都會受到尊重;每一個方向的生長,都會得到激發;每一種能力,都能找到成長的土壤。比如,“廣五足球”為什么可以延續50多年呢?因為一開始,它就是作為一種活動課程,一直貫徹下來的。書法為什么可以延續十多年呢?因為它進入了我們正常的課程體系,每個學生在上美術課時,隔周都要進入書法教室學習。目前,廣州五中有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即科雅育人課程體系,它以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并重,創新思維國際和視野結合為建設理念。這樣的課程體系有100多門系列科學教育課程和人文教育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可以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甚至還有一些是必選課。比方說,我們開設了防震減災必選課,它包含在地理課里,因為它牽涉安全教育,學生也需要對自然災害的防治有所了解,所以,它就融入了我們的必修
課程。
好學校的關鍵是有優秀的師資團隊。廣州五中師資雄厚,來五中工作的教師基礎都比較好,但在此基礎上還要持續提升水平,使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不斷更新方法與理念。我們的強師工程就是六個字:氛圍、培訓、平臺。首先,氛圍很重要。我十分注重專業和科研引領教師群體,每學期都親自上示范課,并進行教育教學講座,分享教育科研成果,把學校營造成一個教師學習與合作的共同體。5年前,我們300人左右的教師隊伍,只有一個科研課題,發展到今天,我們有40多位教師分別有國家、省、市、區級課題。第二是培訓。讓教師把專業發展培訓當成他們從事教師行業的最大福利。近年來,我們送出了80多位學科教師赴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參加教育培訓,參加國培、省培、市培、區培的骨干教師100多位。為保障教師培訓,學校情愿花錢請代課教師。在這種好的福利條件下,教師們的專業自覺提升得很快。現在學校形成了由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區名師為領頭羊的優秀教師群體,學校有廣東省名師工作室2個,廣州市名校長、名師工作室3個。第三是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一個人要成長,一定要有平臺,沒有平臺,他就找不到自己卓越的領域。我們給強烈希望個性化發展的教師各種支持,給他們鋪路搭臺。如對書法教師和科技教師,我們分別建立了科技館和博雅堂,使他們的特色課程有了實踐基地。一旦這些特色課程教師形成一個團隊,就可以支撐學校的書法教育和科技教育特色課程的實施。
好學校的保障是有良好的學校文化。學校應該有鮮明的教育個性:給你一部歷史讓你翻閱,給你一種文化讓你感受。教育的目的,不光是教學生掙到面包,而且要讓學生品味每一口面包的香甜。這就需要有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也就是學校精神。“自豪、努力、成才”就是廣州五中的價值觀,它的內涵是:我自豪,我是光榮五中人;我努力,我與五中共發展;我成才,我為五中添光彩。我們正是用這種人文情懷激勵師生奮進。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要把校長的辦學理念、行為準則、管理個性和目標追求有機結合起來,滲透到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時期和每一位師生員工心中,讓其在管理實踐中沉淀、升華、內化為一種教育的影響力、組織的凝聚力。所以,我廣泛深入參與各年級教師會、學科集體備課、班主任會議、科組長會議等教師會議,開展頗有深度的校本培訓。在這種校長、教師問題解決式的研討會中,我的辦學理念逐漸被教師理解、認同,并漸漸發展成一種積極的學校主流文化,即“全面優質,特色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從嚴、過細、到位”的管理風格;“讓優秀成為習慣”的校園精神。
三、有堅持不懈的個性品格
在近40年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經歷了從適應教育工作到逐步喜歡上教育事業,再到去追求教育理想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兩樣東西我堅持了下來,第一是課堂教學,第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問題進行研究,我認為這兩樣能成就一個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專業發展。一線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究竟有哪些關系呢?首先,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教基于研是指教學應該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要研究為什么這樣教,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高,通過研究,教學自然就有生命力。就像寫字,只有研究怎么寫才是最好的,你才能進步。其次,研源于教才有說服力。只有研究是沒用的,它只是空的理論,如果在教學實踐當中沒有效果,就會干貨不足,所以,研究要基于解決教學問題才有說服力。這就把教與研有機結合起來了。
在實施高中新課程中,我開展了“中學英語自主教育策略研究”,形成了體現自主教育理念的英語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并具體運用在教學中,效果很好。我堅持教了8年高三畢業班,每次我都教一個基礎比較差的班,但高考時,無論是總分上線還是單科成績,這個班都是比較好的。
教育,就其目的來說,就是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就其過程來說,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我在一所普通高中曾教過全年級最調皮的班,在管理上和教學上都有難度。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我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成長。在高考誓師會上,學生們將周杰倫《聽媽媽的話》改編為《聽校長的話》,圍在我身邊唱:聽校長的話,never give up!那一年,就是這個平時很難管理的班,95%的同學考上大學,其中全校的高考第一名也在這個班。這些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就兩樣:愛與責任。愛就是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責任就是教育良知。
教育的本真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即每個人都能得到發展,教育不能保證每個人成功,但必須保證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成功機會,教育最大的功德就是為學生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選擇當校長就是選擇了一種勇氣、擔當、堅持和守望精神,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于他的位置,而取決于他以怎樣的姿態看待他的位置。我們在教育這塊田地上勤奮耕耘,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為孩子們的世界是成就教師的天堂,讓我們這些為人師者能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本身就是一種喜悅和幸福。校長就是校園虔誠的守望者,我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守望著一個不懈追求的夢,守望責任,守望未來,譜寫著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樂章。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