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大多數人不會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于情景交際中。教師要先找出問題存在的成因,并根據不同的成因,探索合適的輔導對策,讓學生真正地做到用英語做事、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困難 成因 輔導對策 語言生活化 用英語做事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使學生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目前,英語學科存在的現狀:學生不會綜合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于情景交際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找出問題存在的成因,根據不同的成因,探索不同的輔導對策。
一、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觀察法,找出問題和問題存在的原因
1.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我采用問卷法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是否有興趣、學習動機是否強、是否愿意與同學協作學習、父母是否關心他們的學習、父母是否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支持、以及學習方法是否妥當等。
2.采用與學生訪談的形式。通過與學生的訪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家庭環境,對問題進行分析,尋求解決的方法。
3.采取觀察法:通過課堂以及課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在學習語言方面存在的困難,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困難主要的原因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綜合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文化意識則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障。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知識和熟練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會學生學好英語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懂得更多的語言文化。通過調查、訪談、觀察以及一些數據,學生學習語言困難的成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智力型學習困難學生。這部分學生智力遲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偏低,學習過的知識記憶不好。我班45位學生,這類學生有6位,約占13%。
2.動力因素型學習困難學生。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接受實物的能力也較好,只是學習動機不強,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懶惰,不愛動腦、動手,應付式地完成作業或者干脆不完成作業。這類學生有6位,約占13%。
3.學習不得法型學習困難學生。這類學生智力正常,記憶力較好,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不得法。表現為:學習總是死記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學到的知識處于零散的無序狀態,無法形成知識結構,從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識的遷移題、綜合運用就難以應付,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學習實踐中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這類學生有7位,占16%。
4.外因導致型學習困難學生。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但是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不當、家庭環境惡劣、缺乏家庭溫暖等。這類學生有8人,占18%。
三、不同原因類型的輔導對策
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教育對策時要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1.智力型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對策。這類學生,接受能力較低,記憶力差、反應比較遲緩、思維不夠活躍,連一些的簡單詞匯都掌握不了,更不用說能綜合運用語言了。這類學生,他們對于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采取的方法為補缺補差,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
(1)不斷溫故知新、不斷運用。根據遺忘的規律,短時記憶如果不及時溫故,很容易會遺忘,只有不斷溫故,這些單詞會終生難忘。課堂上要把語言知識不斷溫故,課后不斷復習,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2)把復雜的知識形象化、真實化。學生由于智力比較遲鈍的原因,接受新知識時有較大的困難,只有把知識形象化、接近生活本身,學生就容易接受。
(3)個別補缺補差。智力型學習困難學生,由于接受能力較弱,他們在課堂上往往跟不上,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他們進行課后的輔導工作。
2.動力因素型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對策。動力因素型學習困難學生,他們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學習動機,我主要采用的對策是:排除情感障礙、游戲激趣。在教學過程中,多想辦法,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讓他們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1)經常在班級里舉行競賽,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狐貍會因為吃不到葡萄覺得葡萄是酸的,同樣道理,學生不喜歡難度太大的學習活動。為了顧及學困生,老師設計一些難度適當的競賽,讓他們有跳一跳,夠得著的感覺,才有興趣參與。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一次成功后,會產生無限的成就感,繼而對學習英語產生更大的興趣,而這種興趣會促使他們向著下次成功邁進,學習動機自然就被激發起來了。
(2)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活而不散的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興奮異常、并相互感染、從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體驗又有可能推進第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逐步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為學好英語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圍繞不同的教學內容穿插一些不同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
(3)多贊揚、少批評。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活”。教育中獎勵和激勵的效果遠比懲罰和不信任要好得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喜歡“多送蜜,少送刺”。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進行及時的表揚,這些表揚就像時不時給學生一份意外的禮物,可以使學生驚喜、自信心大增,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更濃了,可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學習不得法型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對策。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法,使學生信息渠道暢通,不斷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
(1)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學會“新舊貫通”、“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
(2)讓學生協作學習,培養自主、協作學習的習慣。教師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協作學習,可以使學生發言機會大大增加,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從而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課后,教師把一部分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分組去完成,讓學生互相啟發、互教互學、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4.外因導致型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對策。在我班里,外因導致型學習困難學生的家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不當、環境惡劣、缺乏家庭溫暖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主要采用的方法為:排除客觀環境干擾,使各部門互相推進,形成良性循環局面。
(1)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這些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心里一般缺乏溫暖。作為教師,要給他們溫暖,真心實意地關心,尊重、信任他們。成功時一個贊許的目光,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有難題時及時指導,有困惑時悉心開導……。教師的舉手投足間都能洋溢著對他們的愛,這種愛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彼此間的隔膜,有利于交流的進行,這種愛使學生親近教師,產生信任,對教師的教育必然樂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
(2)教師要寬容地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多挖掘這些學生的閃光點。在這些家庭成長的孩子,一般都會有不少的毛病,教師要寬容地以對待他們的缺點,相信他們會改正。教師要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
(3)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目標。教師要耐心與家長進行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們多關心自己的子女,指導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
四、平時課堂要注意的基本環節
在英語課堂上,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是同步發展的,我們在教授語言知識時,要使學生了解這些語言知識的意義和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能夠自然地說英語。因此,教師常常創設一些功能話題讓學生練習,讓這些功能話題轉變為語言技能,培養學生英語言語能力。
1.把語言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培養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邊學習邊操練,學練結合,既學會知識又學會運用,設計接近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和語言交際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情景和活動中學會運用語言,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聽、說、讀、寫的技能,掌握和發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使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生活化。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人、事和物,創造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并結合適當的表情,動作,做到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生活化,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做到用英語做事。
五、收到的效果
通過有針對性的輔導和教學策略的不斷改進,使各層次的學生在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素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單是學困生,全班整體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進一步提高,逐步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策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學校舉行的英語口語比賽決賽中,他們都表現得非常有自信,語言表達清晰,語感豐富,得到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
作者簡介:鐘燕,女,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聯表小學校長,小學英語高級教師,佛山市優秀教師,南海區英語科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