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雯雯
【摘要】文中筆者介紹了思維導圖的概念,探索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際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若能有效用思維導圖,將會對學生在語言合作交流、快讀閱讀短文、課文內容復述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幫助和影響。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教學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上個世紀60年代之際,英國著名的心里學家東尼·博贊在著作《放射性思維》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思維導圖。他認為:思維導圖是人類放射性思維的一種表現方法,并且我們有能力自然而然地運用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本身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圖形技術,它能從中心主題向外展開關聯性的分支,配以關鍵詞或圖形等來標示每個分支,是放射性思維得以可視化的工具。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合作交流。新課標強調了在以交際為中心的英語課堂中,學生的語言合作交流尤為重要。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可以加強學生的社交能力。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6 My e-friend一課中,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討論有關Mike的信息,筆者出示了圖1的思維導圖。
S1: Where does Mike live? S2: He lives in....
S1: How old is he? S2: He is ... years old.
S1: Is he good at PE? S2: Yes/No, he....
...
學生之間運用這種擴散性思維導圖進行交流,互相啟發學生腦中已有的有關Mike的圖示內容。看著思維導圖,能讓學生有話可說,知道如何去說。老師在課堂中可以運用這種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對話支架,讓學生嘗試著運用它來進行同桌、小組、小團體的交流合作,相互啟發思維,讓學習更加有效。
2.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快速閱讀短文。東尼·博贊認為:思維導圖的形成需要閱讀者主動地去尋找關鍵詞和中心思想,這樣可以極大的加快閱讀速度,所以它可以成為快速閱讀工具。在譯林小學英語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教學中,筆者出示了圖2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使用。
看著這張內容結構思維導圖,學生立刻就能明白這篇文章中心詞,也就是關鍵詞是:“Chinese festivals”, 它們分別是:“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 Ninth Featival”。而文中關于這四個節日主要的講的內容全部都是關于:“When is it? What so people usually do?和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e festival?”那么學生只要找到四個節日中有關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就完成了這篇文章的自主閱讀。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技能技巧。長期的訓練下去,學生的快速閱讀短文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3.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的課文內容復述。在新課文的小結部分,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來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學習材料的印象,另一方面,這種對學習材料的深度加工可以增加學生長期記憶的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教完譯林版小學英語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后,帶領學生運用圖3一起總結回顧。
看著這張內容思維導圖,學生對想要復述的內容可以一目了然。
S: It is Saturday morning. My mother is cooking breakfast. My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 I am helping him. My sister is sweeping the foor. Tim is sleeoing. Ben the dog is sleeping too. In the afternoon... 當然學生可以將其改成用第三人稱單數來復述課文的內容。
這張圖將課文中關鍵的知識概括組織在框架上,它把學生的主要經歷集中在重點難點的學習中,而不必浪費時間在哪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上面,讓學生能迅速準確的記憶需要掌握的內容,從而節省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筆者通過研究小學英語課堂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結合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實踐,得出結論:思維導圖為《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思想,即“培養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策略,思維導圖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語言合作交流、快讀閱讀短文、課文內容復述等。思維導圖作為一種促進學生知識輸入和內化的工具,對小學生新舊知識的掌握與融會貫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若能有效用思維導圖,將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和影響。